书城童书现代科技下的战争
16590600000012

第12章 海战篇(3)

1938年9月,英国“雅典娜”号客轮悠闲地行驶在大西洋上,船上的旅客正沉浸在平静而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们听到了几声巨响,并感到了强烈震荡。

一刹那间,客轮上油烟滚滚,海水涌进了船舱。几分钟后,“雅典娜”号客轮开始下沉并最终葬身海底。此后几年,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屡有同样遭遇,而罪魁祸首正是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

由于指挥得当,邓尼茨的潜艇给盟军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带来浩劫。1941年4月至12月,德军共击沉盟军325艘运输船,总吨位约158万吨。美国参战后,德国潜艇的活动范围又扩展到美国海岸及加勒比海一带。1942年,德国潜艇每月击沉盟军商船近97艘,总吨位达52万多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潜艇部队共击沉盟军运输船、商船2828艘,总吨位达14687231吨,击沉击伤盟军军舰115艘,给同盟国特别是英国造成极大的困难。英国海军惊恐地认为:“邓尼茨炸沉我们的商船是在慢慢地绞死我们,他是自荷兰勒伊特以来,英国最危险的敌人。”

“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这样写道。的确,战争中卡在大西洋航线上的死亡绞索——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几乎要把大英帝国的咽喉勒断。

然而,邓尼茨同样被眼前的胜利禁锢了头脑,醉心于自己的战术而忽视了再创新,导致德国海军的战术在多年的海战中如出一辙。面对德国“狼群”的肆虐,盟军则专门组织力量来研究对付“狼群战术”的有效战法,美英盟国积极努力,新的反潜手段不断出现。除已立下了殊勋的音响探测器外,还发明了专门搜索潜望镜的机载雷达、大功率的照明灯,以及被称为“雪花”的高效长时间照明弹,潜艇赖以隐蔽的夜幕逐渐失效。1943年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潜力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大量的护航舰船下水服役,特别是利用商船改装了近百艘专用的护航航空母舰。从此,立体反潜代替了平面反潜。而邓尼茨无视盟军侦察预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结庞大的潜艇群,打算彻底切断盟军在大西洋上的运输线。

1943年5月,邓尼茨赖以成名的“狼群”终于遭到毁灭性打击——他的王牌潜艇在一个月内被击沉30多艘。1945年5月8日,邓尼茨签署文件,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他本人于22日被盟军俘虏,判处10年徒刑。1956年,邓尼茨刑满出狱,赋闲在家,直到1980年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尼茨宣布投降时,由他一手调教指挥的德国潜艇部队却拒绝放下武器。随着总部下达的一道代号“彩虹”的暗语命令,尚存的220多艘德国潜艇在世界各地全都凿艇自沉。

这是“狼群”的最后一次疯狂,同时“狼群战术”宣告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家们重新研究了“狼群战术”,认为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它仍是未来潜艇“以小吃大”的战术之一,但其攻击的隐蔽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狼群”的规模也应当缩小。现代海战理论也仍然把潜艇视为对付航母等庞然大物的“杀手锏”。而现代潜艇作战的一些先进理论,如深海封锁、机动攻击、联合攻击等都还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狼群战术”思想的影响。

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从作战地域来看,南北长1000海里,东西宽600海里。从作战时间来讲,持续3天4夜。从作战方式来说,海战、空战、潜艇战无所不及。从投入兵力来看,双方参战军舰多达500余艘,飞机数千架。从损失来讲,战沉军舰32艘,排水量34.2万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堪称世界海战之最。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战局日趋恶化。

为此,日军大本营调整战略部署,制订了保卫内防御圈的捷号作战计划。该计划下设4个子计划,菲律宾地区为捷一号,台湾琉球为捷二号,日本本州诸岛为捷三号,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为捷四号。整个计划企图集中所有能动用的军舰和飞机,尽最后努力粉碎美军的进攻。

捷一号计划的兵力编成是陆军成立由山下奉文任司令的第14方面军,共辖有9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3个独立旅,共约27万人,负责菲律宾陆上防御。

海军参战兵力有3支舰队:一是驻泊在新加坡的由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一游击舰队,二是驻泊在琉球奄美岛的由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第二游击舰队,三是驻泊在本土濑户内海的由小泽治三郎指挥的机动舰队。航空兵力由陆军第4航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组成。其中,第四航空军的实际兵力是飞机545架,其中只有半数飞机还可以使用。海军航空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大西泷次郎为司令的驻菲律宾的第一航空队约400架飞机,二是以福留繁为司令的驻台湾的第二航空队约300架飞机。

这一计划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海军的作战。陆军起初反对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投入作战,担心如果失败,日本本土将再也没有军舰来保卫。但海军认为如果菲律宾失守,联合舰队将被分割在本土和新加坡两处,即使舰队能幸存下来,在本土的军舰得不到燃油供应,在新加坡的军舰得不到弹药供应,即使存在也毫无意义,所以海军强烈要求利用这个最后机会,拼死一战。

计划最终获得天皇批准。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大将考虑到日军优秀的飞行员在战争中几乎损失殆尽,现在日军的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便决定由航空母舰执行诱敌任务,而让战列舰、巡洋舰担任主攻。丰田相信日军的航空母舰对于以勇猛著称的美军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而言,是最具有诱惑力的。

这样就能使捷一号计划更多几分成功的把握。整个计划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的充分体现,只字未提舰队撤退的方案和路线,尤其是航母舰队更是没有打算生还。

美军从1944年6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撕开了日军的战略防御体系,菲律宾、台湾、琉球乃至日本本土都暴露在美军进攻的矛头下。这时候,美军的高层将领对下一个进攻目标发生了分歧。美国海军部长金和中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主张进攻台湾,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则坚持先进攻菲律宾。

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7月26日,罗斯福总统前往珍珠港,在听取了双方的观点后,表示支持麦克阿瑟的意见。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总统的意见制订了进攻菲律宾的计划,预定于12月20日发起进攻。

为确保作战成功,美军决定先对日军航空兵基地进行全面压制,这一任务由太平洋舰队来执行。这支舰队由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轮流执掌帅印,当一人在前线指挥时,另一人则在珍珠港休整并酝酿下一次战役。为干扰日军的情报分析,这支舰队由哈尔西指挥时称为第三舰队,在斯普鲁恩斯率领下则改称第五舰队。

9月6日至12日,第三舰队的第38特混舰队对帛琉群岛、雅浦群岛、棉兰老岛、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进行了连续6天多达2400架次的猛烈轰炸,给这些岛屿上的日军飞机和机场造成了很大损失。哈尔西通过这次空袭,敏锐地察觉到日军在菲律宾中部地区的防御极为薄弱,便大胆地建议取消原定在帛琉群岛和雅浦群岛的登陆,集中兵力直接在菲律宾中部登陆。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采纳了他的建议,取消了在帛琉群岛和雅浦群岛的登陆,由西南太平洋战区和中太平洋战区组成联合部队,提前2个月于1944年10月20日在菲律宾莱特岛实施登陆。

美军的登陆部队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第6集团军,共有4个师约17万人。海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七舰队,由金凯德中将任司令,主要担负对登陆舰队的对空、对潜警戒,并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二是哈尔西的第三舰队,负责对整个登陆部队的掩护,在登陆开始前的任务是压制周围岛屿上的日军航空兵,登陆开始后负责消灭来增援的日军舰队。这2支舰队合计有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登陆船、运输船及后勤辅助船共592艘,舰载机近2000架。

日军根据“捷一号”作战计划,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率第三舰队、志摩清英海军中将率第五舰队分别从濑户内海和奄美诸岛,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第2舰队从新加坡向菲律宾附近海域集结,准备进行反击。日军共投入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35艘、潜艇17艘、飞机716架(其中,舰载机116架)。

23日晨,栗田率第二舰队北进途中,在巴拉望岛以西海域遭美军2艘潜艇袭击,“爱宕”号和“摩耶”号重巡洋舰被击沉。24日,栗田率舰队驶入菲律宾中部锡布延海,受到美军250架舰载机5次攻击,战列舰“武藏”号被击沉。

25日,美第7舰队的战列舰和驱逐舰在苏里高海峡全歼驶向莱特湾的日军第2舰队第3部队,并迫使志摩指挥的第5舰队撤退。栗田第二舰队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在萨马岛以东海面攻击美军第7舰队航空母舰。美舰且战且退,并以航空兵实施反击,打乱日舰队形,迫其撤出战斗。

与此同时,美军第3舰队航母编队在恩加尼奥角海域将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全部击沉。交战中,日军首次使用“神风”特攻机攻击美军航空母舰。26日上午,美机继续追歼南撤的日军第2舰队。此役,日军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9艘、潜艇7艘被击沉,损失飞机500架,伤亡约1万人;美军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沉,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美军从此掌握了菲律宾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制海和制空权,为占领整个菲律宾奠定了基础;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

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1942年6月4日美海军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海战,是“二战”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也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1942年夏初,美国还没有完全从珍珠港事件中振作起来,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又在东太平洋上游弋,寻觅下一个攻击目标。惊魂未定的美国人知道,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夺取下一场海战的胜利,否则将丧失在太平洋上的制海和制空权,陷于极端被动的地位。为此,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日本下一个攻击目标是哪里。

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利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认为威胁来自中途岛,遂决心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