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铁血纵横——王牌武器
16590100000009

第9章 摇导弹系统(4)

KH—555导弹的研发始于俄罗斯“回声”计划。1993年,俄军方委托航空武器研究所“回声”小组对未来战略空射武器发展进行广泛的系统研究。这个小组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乃至俄罗斯空射武器的发展方向。经过详细的科学论证,“回声”小组认为,摆在俄军方面前有发展超音速巡航导弹和发展亚音速巡航导弹两条路。超音速巡航导弹固然是未来导弹发展的趋势,但其体积大,质量重,价格昂贵,俄罗斯的财政能力很难负担,只能小批量地装备;亚音速巡航导弹虽然易遭拦截,但只要具备优良的掠地飞行能力,反而能更有效地突破敌方的空中防线。而且亚音速巡航导弹价格便宜,可以大量装备,形成饱和攻击的能力。所以,“回声”小组最后建议:俄罗斯应大力发展精确的亚音速巡航导弹,辅之以少量超音速导弹。这个结论直接催生出KH—555巡航导弹。

KH—555,北约称为“肯特”—C,是在KH—55(北约称之为AS—15“肯特”)基础上发展成的低可探测性战略空射巡航导弹。KH—555导弹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作弹体,使用了雷达吸波涂层和吸波材料等新的隐形技术,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0.01m2。弹体前段有附加油箱,使弹长达到7.45m,弹径514mm,最大发射重量2.2吨。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两片长直矩形弹翼。当处于巡航状态时,两片展开的弹翼翼展达到3.1m。导弹携带一个2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巡航时高度为40—110m,最大射程为5500km。导弹在巡航中采用地形匹配导航系统,能够接收来自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据,而在攻击目标的末端使用一个光学电子寻的头。根据俄罗斯自身的说法,KH—555的命中圆概率偏差为150m,但美军方一直认为只有45m。俄罗斯之所以极力掩饰这种导弹的命中精度,目的是为了迷惑西方军界。

就威力、射程乃至打击精度而言,KH—555的性能都完全超越了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俄军目前能携带KH—555导弹的飞机屈指可数。俄罗斯战略空军仅有少量专门用来携带KH—555导弹的图—95MS和图—160轰炸机。经过改进的图—95MS轰炸机能在内置的MKU6—5U旋转发射装置上携带6枚KH—555,另外还以5枚一组的形式将导弹挂载在机翼下。俄军即将从新西伯利亚制造厂获得的苏—32FN前线歼击轰炸机也要部署KH—555导弹,但单机挂载量不会超过3枚,这与“战斧”巡航导弹遍布美军各个军种的局面大相径庭,限制了KH—555导弹威力的发挥。

KH—555型巡航导弹的大批量生产有效加强了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反击体系。另据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报道,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近日举行的国防部会议上说,俄罗斯不会去追求核武器的数量,而是追求核武器的“质量、有效性和轨道不可预测性”。俄罗斯一点都不缺有效的核武器。最先进的“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攻击核潜艇已装备部队,它们都装备“圆锤”战略导弹。今年,机动式“白杨”—M导弹将装备部队,而更多KH—555型巡航导弹服役加强了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反击力量。在这样强大的打击系统面前,不知道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还有什么用途?

印度“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在刚刚结束的“2005印度航空展”上,印度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以多达5种不同发射规格的样式出现在参观者面前,强烈地吸引着无数的眼球。印度讲解员很有些自豪地向人们介绍,新展示的“布拉莫斯”采用了很多印度自己的设备和技术。这种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布拉莫斯”导弹具有远程对地攻击和不易拦截的特性,尤其是它能够携带核弹头,对提高印度核威慑能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比自信的印度参观者把展台上的“布拉莫斯”当镜子,从那里好像看到印度已经坐到新的世界导弹大国和军事强国的位置上了。

印俄联合研制“布拉莫斯”导弹始于1995年12月。当时印度海军正大力推行“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的海上强军政策,既耗费巨资引进航母和其他舰艇,又组织国内各种力量研制先进反舰导弹。但印度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不得不寻求国际合作。在印俄双方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1998年2月,印度和俄罗斯签订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致力于一种新型反舰导弹的开发,设计代号为PJ—10。导弹取名为“布拉莫斯”(brahmos),那是两国各自著名的河流———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和俄罗斯莫斯科河的河名缩写。用这一新造的单词来命名新导弹,其寓意不言而明。经过俄罗斯方面的细心指导,印度DRDO组织熟悉了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设计研制过程,并锻炼了国内军工队伍,在“布拉莫斯”导弹生产本地化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航展上露面的新“布拉莫斯”导弹全长8.1m,导弹发射/储存器全长9m,弹径670mm,发射重量3吨。它可携带重达200kg的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加上其飞行产生的动能和剩余燃料,“布拉莫斯”对舰艇乃至地面目标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它采用梭镖式气动布局,导弹表层涂抹有印度自行研制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在最大程度上躲避警戒雷达的搜索探测,降低了被提前发现的可能性。新导弹采用印度HAL公司研制的新式小型整体式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为2.5—2.8,最大弹道高度1.5万米,在飞行末段可下降为10—15m高度并且作蛇形机动以躲避敌方拦截。新“布拉莫斯”导弹的最大射程从原来的290km提高到350km,但因违反俄罗斯制订的导弹技术控制制度,所以不能在印度以外的国家销售。

新“布拉莫斯”不单是反舰导弹,而且已变成各军种通用巡航导弹,但均为垂直发射方式。它的舰载发射台有两个发射管,内装8枚导弹。地面机动发射台只有一个发射管,内装3枚导弹。它完全实现了从舰艇、潜艇、飞机乃至地面车辆上发射的“全方位作战”的设计意图。印度空军官员称,计划从苏—30MKJ战斗机上试射“布拉莫斯”导弹,希望能在每架苏—30mKJ机上挂载3枚“布拉莫斯”导弹进行多任务作战。它的制导系统已进行更新。复合式导引头可帮助导弹在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在飞行末段则采用雷达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雷达导引头具有双重导引模式,一般多工作在被动制导方式,这样可以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印方参展人员称,印度制导引头的灵敏度比俄式产品要好得多。

3月1日的法国《航宇防务》引述了生产商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印方首席执行官皮来的话:公司已进行了6次导弹试射,其中2次为舰上发射,很快将进行“布拉莫斯”导弹的潜射试验。皮来还透露,在今后的5—10年内,有望在国内外销售2000枚“布拉莫斯”导弹,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也有望在2007年成为亚洲最大的导弹生产厂家,预计今后每年的销售额将达10亿美元。

以色列“鹌鹑”巡航导弹

2004年夏天,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就披露说,以色列新研制的巡航导弹“代立拉”GL(“delila”GL)已经完成了试验。它是以色列军事技术的最新成果,有可能不久推向国际市场。于是,“代立拉”GL进入了国际传媒的视点。

“代立拉”GL巡航导弹是“代立拉”的陆射型。GL是英文陆射的缩写。

其实,严格地讲,“代立拉”巡航导弹算不上以色列的原创。不过,它是以色列巧借他山石进行再创造的又一个典型事例。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从美国引进了几架“鹌鹑”无人诱饵靶机,用于战术欺骗。在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时,以军曾试放“鹌鹑”,让其诱使敌方防空火力点暴露,只是效果并不理想。以色列人不会白买“鹌鹑”。他们通过剖析“鹌鹑”掌握了无人机制造技术,1988年造出了以色列“鹌鹑”,另起名为“代立拉”无人机,接着开发出具有反辐射攻击能力的“代立拉”—AR无人机。“代立拉”—AR外观上与巡航导弹相似,马赫数0.8,最远飞行距离达400km。在1995年巴黎航展上,“代立拉”—AR成了抢眼的新产品。有意思的是,次年,美国空军购买了“代立拉”—AR,让这种改头换面的“鹌鹑”重回故里。

以色列人没有在“代立拉”—AR上止步。他们又将它改造成空射对地巡航导弹。以色列原来是想订购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但当时美国政府担心中东局势恶化没有答应。以色列还是用自己的拿手招———改造,将空射“迦伯列”导弹、潜射“鱼叉”导弹和“代立拉”—AR无人机改造成巡航导弹。“代立拉”系列巡航导弹开发速度最快。

“代立拉”GL巡航导弹是在“代立拉”空射巡航导弹基础上开发的。它是以色列第一种地对地巡航导弹,外观已经很难看到“鹌鹑”的影子。它采用模块化设计,缩短了开发周期。它使用可互换的前视红外、彩色CCD和光电寻的器。根据作战任务,它可选择不同杀伤力的战斗部,战斗部重30kg。它装置了助推发动机,增大了起飞动力。

由于血缘来自“鹌鹑”无人机,“代立拉”GL巡航导弹本来就有一定的智能化基础,加上注入新的技术,它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它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可以亚音速自适应飞行。不管是原固定目标,还是高速移动目标,抑或重新部署目标,它都能捕捉并精确攻击,最大射程达到300km。

令人惊异的是,美国“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最新采用的一些先进技术在“代立拉”GL巡航导弹上也能看到。它能像“战术战斧”一样,在发现目标前在战场上空徘徊待机。它通过自身数据链将目标情况报告指挥部,听从指挥官指挥。在导弹飞向目标的末段实行。

“人在回路”控制方式能确保攻击精度的实现。假若目标情况有变或传输中断,它会绕原目标飞行等待发现新目标,等待指挥官新的命令。如果没有人指挥,它也可由自身计算机决定攻击。它的寻的器具有自动跟踪目标能力,哪怕目标移动了也能追踪攻击。它能像“战术战斧”一样,在导弹爆炸前由数据链将即时信息传给指挥部,提供导弹攻击毁伤评估的有效手段。指挥官据此判断导弹击中目标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第二次攻击。

“代立拉”GL已是先进的陆射巡航导弹了,然而如有必要,它仍能再变做无人机。这是因它的高容量的数据链,可以把传感系统获取的大量信息传送给作战指挥中心。如果把战斗部换作侦察雷达或光学摄像机,它立马就变成无人侦察机了。当然,它肯定不会再变回“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