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每隔两年就要举行一场全校辩论赛,由各学院轮流主持。在辩论赛上,会涌现出不少口才上佳的学生。这与哈佛学子积极训练,注重实践,提高自我辩论水平和能力是分不开的。安东尼·塞奇教授看来,论辩的特点决定了论辩的训练内容。只要我们多在表达流畅、语言纯正、思路敏捷、即席发挥等几个方面下工夫,论辩能力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安东尼·塞奇,麦克考法和肯尼迪学院的教授,是哈佛大学口才和学识俱佳的教授之一。在哈佛主讲国际事务学。牛津大学毕业后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曾出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竞选演说顾问,后来成为克林顿政府总统事务发言人。
第一讲如何为辩论做准备
哈佛大学每隔两年就要举行一场全校辩论赛,在比赛之前辩手会干什么呢?告诉你,他们在为辩论做准备。或许有人会说,作为辩论会的辩手,口才一定已经相当了得,否则,怎么去参加辩论赛呢?
殊不知,辩论准备阶段对于整场辩论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准备的充分,才能在辩论场上抢占先机,高对方一筹。因此,在辩论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辩论赛中的辩题是不会对一方特别有利,而对另一方特别不利的。一般辩题都要考虑到辩论双方的原始均衡,和双方基本上的平等。只是由于双方对辩题的解释与分析角度不同,或许才会造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辩论的成败。辩论中破题的好坏,直接关系甚至决定一场比赛的成败。不利的一方可以通过破题化不利为有利。在均衡的情况下,一方也可通过巧妙的破题占据优势。
那么,要破好题,第一步做的自然就是分析辩题,而分析辩题主旨就是辨清题意,找出分歧。辨清题意就是把握住辩题的含义,要把辩题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搞清楚,同时还要了解辩题提出的背景,因为辩题提出的背景正是其所使用的概念的语境,它直接影响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比如“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这个辩题,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发展、变化及抑制的可能性就有种种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不了解这些背景情况,也就不可能准确全面地把握“贸易保护主义”这一概念的含义,也就无法确定对“可以抑制”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所以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题意,辨清题意才能分析它的共识点和争论点,然后才能准确地找到分歧,形成自己的论点。
虽然论点形成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论据,但为了能更好地论证己方的论点,在辩论中能应付自如,得心应手,还须搜集充分的论据,来作为论据的事实、理论材料或比喻、类比材料。材料是证明命题、构成辩辞的依据,没有材料,命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辩辞也就言之无物,怎能令人信服呢?
取材范围应尽可能广泛一些,宁可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略。否则在构思辩辞时会感到捉襟见肘。凡是有助于对辩题内容做全面、深入了解的资料,以及能增强命题论证说服力的证据,均应广为搜集,以备临场之用。
搜集论据可以从必需、真实、典型、新颖四个方面着手。
(1)必需:是指论证己方论点或反驳对方论点必不可少的论据材料。
它是与己方论点相关的论据,即由此必然能推导出己方论点的论据,或由此必然能推倒对方论点的论据。
(2)真实:真实是论据的生命,只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证实己方论点的正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要鉴别真伪,核实无误。论据如果失真,则很有可能反为对方所用,这种利害关系不言自明。
(3)典型:论据能否有力地论证论点,关键在于是否典型。所谓典型的论据,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论据。这样的论据说服力很强。
(4)新颖:新颖的论据令人耳目一新,能吸引人,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因此选用新颖的论据,在论证中肯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定方略是论辩较为关键的一环,主要是安排攻守策略。攻就是确定论证己方论点的方法与途径,反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与途径。守就是确定抵御对方批驳的方法与任务途径。要确定攻守策略,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要充分估计己方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严密,防守与进攻的方法是否得当,整体配合是否紧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准备是否充分,运用这些材料时能否做到随机应变等,这是“知己”。
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对方,不仅了解他们的辩论观点与策略,甚至对方的个人条件,诸如心理素质、知识素养、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优缺点以及他们整体配合中的强弱环节等,都应了如指掌,这是“知彼”。做到知己知彼,方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这样确定谋略,可望百战不殆。
分析好辩题,确立谋略后,最好进行一次临战演习,实地模拟即将展开的辩论。演习,是对实际论辩的模拟,是论辩前知己知彼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演习,可以充分暴露出自己在准备工作中的漏洞,可以比较出哪一种方法和技巧更适合于即将到来的论辩,从而可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论辩方案,使之更充分,更有针对性。同时,演习也是对论辩者临场实辩的锻炼。因此,可以说演习本身既是论辩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对以前准备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在演习中,检查一下已确定的谋略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还有漏洞,是否还需修订或补充,以便进一步完善这些谋略。演习可以锻炼辩者,提高其参辩的自觉性,强化临场适应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临战演习不失为检验并完善辩论之前准备工作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讲哈佛学生这样去辩论
在全美大学生辩论会上,我们每次都能发现哈佛学生的身影,他们的超级口才和不错的成绩不仅为电视节目提高了收视率,也为哈佛大学赢得了荣誉。带领哈佛学生参加全美大学生辩论会的是卡麦斯教授,也是哈佛辩手的教练。我研究了哈佛辩手的特点后得出:哈佛学生之所以能在辩论赛中有好的表现,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或者说是一些技巧让他们赢了对手。具体表现在:
1.抢占先机
辩论场上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有了取胜的保证。为了掌握主动权,哈佛学生除了充分利用主动权抢旗帜以夺人心以外,首先在程序发言中力求稳扎稳打,尽量讲一些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话,不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在自由辩论中拣对方最薄弱的环节先攻,力求先声夺人。取得优势后,乘胜进入下一回合,积小胜为大胜;陷入劣势时,及时转入对本方有利的阵地,实施反攻;处于胶着状态时不纠缠,不硬拼,跃出来拉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给评委和观众一个鲜明的感觉——是我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新的话头总由我挑起,我挑到哪里,对方就跟到哪里,全场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最后不给对方“空子”钻。一些有威力、出效果,却又容易让对方钻空子的话,哈佛学生将其放在自由辩论对方时间已经用完的时候讲,或是安排在正方四辩的程序发言当中讲,因为这时对方已经没有发言的机会,不可能再来钻空子了。
2.穷追猛打
穷追猛打,是哈佛学生在辩论中占有先机时惯常采用的方法,其关键招式就是有答必有问。要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不够老练的队员,在自由辩论中往往不能处理好答与问的关系:或是只答不问,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既先用完了自己的时间,又缺乏对对方的攻击力;或是只问不答,让评委和观众感到明显是在回避对方的问题,导致最终的失败。有答必问,即以机智的答辞反驳对方观点从而赢得全场掌声时,立即“反问”,令对方无任何喘息机会,对手最终在哈佛学生的穷追猛打下,败下阵来。
3.攻其矛盾
哈佛学生了解到,对方的矛盾一般分为三类。
首先是对方的论点论据与客观事实发生了矛盾。这时应当及时运用可靠的事实材料,指出对方的观点有漏洞,材料不真实。
1992年哈佛大学队在同耶鲁大学队的比赛中,当耶鲁大学队提到全世界军费开支连年增加,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争在进行的时候,哈佛大学队立即援引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具有权威性的调查报告,强调1988年全世界军事费用降低了2%,强调20世纪60年代总共爆发了约30次战争,而80年代总共只爆发了不到10次,以此说明战争缓和的趋势。
其次是对方不同辩手的言论相互发生了矛盾。这时应当马上挑明对手自相矛盾、逻辑混乱。如哈佛大学队在同宾夕法尼亚大学队辩论时,对方一方面把“经济联盟”严格定义为最高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即各成员国相互取消关税,自由流动各种生产要素,统一货币,协调并统一外贸、财政、经济和社会政策,从而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经济联盟;另一方面又把欧共体之类的组织当做经济联盟来评论。哈佛大学队紧紧抓住对手的这一自相矛盾之处猛攻,终使对手阵脚大乱。
最后是对方的论述与他们应持的立场发生了矛盾。这时可以“真诚”地感谢对方帮助论证了本方的观点。
第三讲确立自己的辩论点
辩论有个核心——推倒对方的论点,就是让别人的论点站不住脚。在辩论中,你的论点能不能驳倒对方是辩论胜出的关键。举个例子说,两个人辩论就像两军争夺一个阵地,谁能在阵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帜谁就赢。旗帜就是各自的论点,攻击的武器是语言。所以,一切口才的表达都是为论点服务。
要想确立自己的论点,一定要有针对性、明确性、科学性和创见性。
1.针对性
辩论是具有对立面的社会语言的互动,所以论点的提出,首先必须与对方的观点、主张针锋相对,要紧紧扣住争论的焦点,对方是正,我方必反,对方是反,我方必正。这就是论点的针对性。具有针对性,要求论点必须集中。
辩论是针对一定的辩题展开的,辩题总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然,就不必辩论了。复杂的辩题都有各种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内部的和外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各种属性和规律。辩者提出论点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本质和核心问题去确立论点,这样有利于集中论题,促使辩论更深入地展开。具备针对性,要求提出的论点,必须切中对方要害,这样才能集中力量,驳倒对方,使我方处于有利地位,最终摘取胜利的桂冠。
2.鲜明性
论点的鲜明性,是强化针对性的需要。因为要与对立方展开攻守,这就必须丁是丁卯是卯,来不得半点含糊,也不能闪烁其词。我们所说的鲜明性,是指提出论点必须做到:清楚明确,不含糊其辞,不产生歧义;论点中的概念、判断应始终保持统一;态度明朗,该肯定就肯定,该否定就否定,不模棱两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遇到说这类话的人,他们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作为一般的议论,什么也没有议论清楚。如果是辩论,对方肯定不知其所云,怎么展开“辩论”呢?因此,论点的鲜明性是展开辩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科学性
辩论是一种以辩明真理为最终目的的社会语言的互动,决不能凭着海阔天空的主观臆断去随意宣泄,因此辩论的论点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全面的反映和阐发。论点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切忌主观、片面、形而上学。要使论点具有科学性,最根本的在于辩者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最正确、最科学的概括和反映。只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在辩论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从而提出并坚持正确的论点。
科学性,首先表现为论点正确,即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论点不正确,在辩论中就失去了取得胜利的基础。即使用尽技法,侥幸取胜,亦会造成不良影响,出现负效应。其次表现在知识运用和材料选取的准确上。如果是专业型辩题的辩论,这一点更为突出,不然,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将辩论引向歧途,甚至阻碍辩论的顺利进行。如果是专业型以外的其他类辩题的辩论,有关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也应力求准确,才能使辩论正常进行。再次表现在表述论点的语言上。语言要准确地恰如其分地将论点表述清楚,使论点不生歧义,一目了然。
4.创见性
创见性是指论点要新颖,有独创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拘泥于前说,也不主观臆断,能提出新主张、新观点,解决新问题,表现出远见卓识。创见性,主要表现为提出新论点,即能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见解和主张。当然,提出新论点,并不是臆想妄断、随意的标新立异,而必须是在继承前人正确观点的基础上,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创新。这种创新的论点,是符合客观规律与本质的真知灼见,它是对真理的发展,是人类认识的进步,是能够解决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的观点。
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变化,真理长河永无尽头。任何一种主张和见解,不论它曾闪烁过多么灿烂的光辉,它总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产生的,总不免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人类认识的发展,总是需要后人对前人已有的认识加以继承并不断创新去推动。在辩论中,作为探寻和宣传真理的论点,必须体现出人类认识的发展,要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