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买的新衣服。”杰克斯审视了半天,慎重地说道:“黛丽丝小姐,你这衣服款式太老了。”
“花了我800美元呢。”黛丽丝想从价格上反驳杰克斯。
“800美元?我姐就是卖衣服的,她店里就有这款衣服,300美元还价就卖。”
杰克斯的话,让黛丽丝难受了一上午。
玛丽要比杰克斯聪明多了,对于黛丽丝的这身衣服,她也看出不足来了,但就是没说。
与其说是谎话,还不如说是一种奉承,一种赞美。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怕老心理,所以“逢人短命”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这种技巧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了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年轻,养生有术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买东西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行为。心理学表明,在人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特质,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精明的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花了50美元,别人认为只需30美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美元,别人认为需要50美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觉得自己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货添钱”这种说话方式也就能打动人心。
生活里没有绝对的真实,如果你什么事情都实话实说,只会给自己制造出一大堆的麻烦,甚至会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给真实加点谎言的“佐料”,往往能够迅速地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你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亲切。
一天,哈佛学生贝里与霍金斯一起去本校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在哈佛以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著称。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忽然,贝里看到教授家养着几条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他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曾送给霍金斯几条。教授见贝里神情专注地盯着自己的热带鱼,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贝里虽然知道那是“地图”却说了一句谎话:“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霍金斯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还对我说起过吗?
教授一听,来了兴致,大谈了一通自己的养鱼经,贝里听得频频点头。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了很多。他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他们走。教授在他们临走时硬塞给贝里几尾小鱼,还一直把他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贝里的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贝里假戏真做的本领,如果贝里就“金鱼”的问题实话实说,那么场面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教授也不会有如此高的热情。
一般情况下,在沟通中要讲究真诚,说谎最要不得。但是假如你善于把谎言当成真话来说,讲究说谎的尺寸与艺术,谎言也会给你带来好处,因为人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弱点,那就是大家都乐于被虚假的事实所安慰。
麦迪到店里去买自行车,由于知道自己身长腿短、不成比例,选好车子付钱后,便请老板把车座调低。谁知车店的老板一番仔细查看后,十分真诚地说:“先生,你的腿绝对是长的!”顿时,麦迪飘飘然地望着老板把自行车的座调高。路上,想着老板充满自信又果断的“你的腿绝对是长的”这句话,内心不由自主地欣喜若狂。
在人际交往中,说谎要说得恰到好处,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好感。说善意的谎言的时候你的最佳策略便是“认真的表情”。最好是在以认真的表情用假话恭维对方时,能够将既干脆又果断的说法及语气派上用场。比如,在与别人寒暄时,说“你看起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后,马上再加上一句“看起来比你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相信对方必然会有一股飘飘然的满足感,对你更是产生良好的印象,因为喜欢被人赞美年轻,是人之常情。
善意的谎言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在适当的时候说出善意的谎言,饱含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能让说谎者与被“骗”者共享欢乐。而过于真实只会让你身边的人“吃不消”,对你敬而远之。
第八讲巧言化解尴尬境遇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可能碰上尴尬的情境:由于说话不得体弄得自己和他人都很难堪时,会感到尴尬;众目睽睽之下出乖露丑时,会感到尴尬;当受到别人的嘲讽时,会感到尴尬……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尴尬,都会让人觉得左右为难、手足无措,甚至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才好。
其实,当身处尴尬情境时,只要能够稳定情绪,从容面对,并借助恰到好处的话语及时打圆场,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不光令尴尬消解,还可能赢得尊重与喝彩。
1.调侃自嘲,自找台阶
生活中常会碰到一些人喜欢用直白刻薄的语言挖苦、讽刺人,这时若采取大动肝火的方式,必定造成不好下台。最聪明的办法是:多些调侃,少些掩饰;多些自嘲,少些辩解。这样便很容易改变眼前的被动局面,争取主动。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次被记者围攻,记者问:“总统,您对与莱温斯基小姐绯闻的报道做何评价?”克林顿从容不迫地答道:“取笑我的话已经被世人说尽了,再也没人能说出新鲜的了。”这句话既尖锐又圆润,自嘲中带有反攻,一下子把球抛到了记者那里,话外音是:“你们谁有本事说出点新花样来,我洗耳恭听。”果然,满场记者顿时语塞。
克林顿的回答堪称自嘲法之典范。试想克林顿若表现出抵触情绪,或赤裸裸地拒绝回答记者的提问,必然招致媒体驳难四起,引发一轮更猛烈的进攻,那样只会使自己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2.善意曲解,化解予盾
有些人之所以会陷入尴尬,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说了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举止,从而导致尴尬和难堪场面的出现。在这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的方法,莫过于从善意的角度做出有利于化解尴尬局面的解释,即对该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将局面朝有利缓解的方向引导转化。
一次老同学聚会,大家见面分外亲热,聊得十分高兴。这时,我的一位男同学对一位女同学信口开河地说道:“你当初可是主动追求我的,现在还想我吗?”按理说,在老友重逢的气氛中,这些话虽然有些不妥,但也无伤大雅。但这位女士由于某种原因心情不好,竟然脸色一变,气呼呼地说:“你神经病!谁会追求你这种心理龌龊的人。”她的声音很大,在场的人惊讶地看着她,都觉得很尴尬,场面一下子冷下来。这时,另一位女士站了起来,笑着说:“我们小妹的脾气还没变啊,她喜欢谁,就说谁是神经病,说得越厉害越让人受不了,就表明她越喜欢。小妹我说得对吧?”
这番善意的解释,让大家都想起了大学时的美好生活,不由得七嘴八舌,互相开起玩笑来,尴尬场面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当然,善意的曲解并不是单纯地和稀泥、掏浆糊,而是弥补别人一时的疏忽,消解别人心中的误解和不快,保证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因而是一种很有效也很有必要的交际手段。
3.故意装“傻”,转移话题
装“傻”,顾名思义就是装作不知道,是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有意地顾左右而言他,也就是巧妙地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装移对方的话题,使其无法继续设置窘境,从而达到化解尴尬的效果。
哈佛也有公开课,各系的老师随意去听讲、观摩。有一次,我和杰姆老师去听约翰老师的课,开课没多久,约翰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约翰老师的字比杰姆老师的字好看!”学生口出实言,但对于坐在最后一排听课的杰姆来说,又是怎样的尴尬!而对于约翰来说,这样的情况又让她以后如何面对杰姆呢?如何与杰姆一起度过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呢?是该转过身来谦虚地说几句呢?还是采取别的方法?此时,约翰灵机一动,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是谁在下边大声喧哗?”
简单的一句话化解了后座的杰姆紧张尴尬的情绪。约翰老师的应变能力实在让我叹服!
这里约翰老师就是巧妙地运用装傻法,避开“称赞”这一事实,装作没有听清楚,而去强调“学生喧闹”这一假象,这样说既巧妙地告诉杰姆老师“我根本没有听到”,又回应了学生的称赞兴致,避免了学生再继续重复,而使尴尬无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