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360°探索·世界之最
16584700000005

第5章 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之最(4)

神农架山体是长江干流和汉水的分水岭,其水系十分发达,在这些水系中,水獭的分布十分广泛,原来的数量比较多,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根据神农架皮毛收购纪录,20世纪50年代近3万张,60年代下降到近2万张,而70年代仅近1万张了。水獭皮是人所共知的珍贵毛皮,其外观华丽,手感轻微,皮板坚韧,底绒丰富,几乎不为水所湿,能御严寒。神农架水系具有繁育水獭的良好条件,要加强对水獭资源的保护,以维持其自然种群的稳定。

臂力最大的动物

身高只有1.20~1.40米,体重为46~75千克的黑猩猩,虽然个子很小,可臂力大得惊人。据1924年报道,一头饲养在纽约是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公黑猩猩,人们叫它“波马”。当体重75千克的“波马”平静地叉开两腿,右手拉起测力器时,其最高记录为385千克(一般相同体重的人只能拉96千克);这个动物园饲养的一只黑母猩猩,人们亲热地称它“苏珊蒂”。它在激怒的情况下,虽自身仅重61千克,而其右臂却使出了573千克的臂力。迄今为止,没有人和动物或人类的臂力能超过它们。由于黑猩猩的臂力惊人,又有合群御敌的习惯,所以自然敌害很少。

黑猩猩又名黑猿,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它仅分布在非洲塞拉利昂至乌干达西部和坦噶尼嘻湖。黑猩猩一般体重约70千克,毛色乌黑,耳大,突向头侧,眉骨高,两目深陷。成小群,常下地活动,能直立在地上行走,晚间在树上筑巢过夜,杂食。

黑猩猩毛色以黑为主,多少有些深褐,年老者具灰色杂毛。有些吻部具有白须,幼年臀部常有一撮白毛。它的吻部突出,小鼻子,大耳朵,双目深陷。年轻的面部是粉红色,年长后则变为深灰色。黑猩猩体长0.85~1.7米,雌性0.77米,雄性体重90千克,雌性只有35千克左右。

黑猩猩喜欢栖息于森林中的树冠上,但也住在林地和草原上,它们是以不大严格的群居方式生活,几雄多雌,每群40只左右。黑猩猩是杂食动物,以植物果实为主,及昆虫、鸟类、蚁类等,最喜欢吃的是白蚁。它们是除人以外最聪明的动物,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捕食。在吃白蚁时,常用树枝、草棍等捅进蚁丘,待棍上爬满白蚁,再拔出来,塞入口中。黑猩猩还常常集体协作进行捕食活动,如围捕羚羊、小猴子等,就像古代的猿人一样进行捕猎。它们还会寻找一些草药,自我治疗肠胃等病症,调理身体不适。

理毛也是其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因为对其外向、暴躁的性情而言,相互间安详地理毛无疑是一种安抚。它们常常喧嚣吼叫、摇树、拍地,体态语言多样,语言交流及面部表情交流都很丰富。

黑猩猩孕期为225天,每胎产一仔,哺乳期要一年时间。性成熟在8~10岁,可谓繁殖力不强,再加上人类的捕杀等原因,黑猩猩已经越来越少。

最大的灵长类动物

在动物学上,将所有猴、猿、猩猩等归在一起,称灵长类动物。灵长类中,论个体大小非洲的大猩猩首屈一指,它们分布于非洲的喀麦隆、加蓬、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乌干达等地。科学家根据大猩猩生活区域的不同及个体的差异,将它们分为西低地大猩猩、山地大猩猩和东低地大猩猩三个亚种。

成年的大猩猩,身体十分魁梧,体重一般在200千克,最大者可接近300千克以上,高达1.81米,两臂展开可达2.70米,手和脚比人大3倍以上,所以难于攀援树木,常在地面上活动,以不需攀援树木的植物(如荨蔴、钻草、爬山虎、芹菜等)为食。通常雄大猩猩在地面上吃食和睡觉,而体重仅100千克的雌性和幼大猩猩在树上筑窝睡觉。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5~9.5个月,每产1仔,7~10岁性成熟,寿命40~50年。北京动物园1979年开始饲养展出,1982年繁殖成功。

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吓人。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平和的素食者。大猩猩大部分时间都在非洲森林的家园里闲逛、嚼枝叶或睡觉。

大猩猩过着群居的生活,每群由一个被称为“银背”的成年雄性大猩猩领导。每一群里都有好几只雌猩猩和它们的孩子,“银背”带领大家寻找食物,并找地方让大家晚上休息,它们折弯树枝来搭窝睡觉。“银背”用喊叫用捶胸这样的吓唬方式赶走其他雄性大猩猩。

野生的高山大猩猩现已所剩无几,仅300多只。它们被保护在国家公园内,由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可是,为了获取它们的头盖骨与毛皮,偷猎者仍然在猎杀它们。还有的时候,大猩猩会落入为捕捉其他动物而设的陷阱,被意外抓获而危及生命。

大猩猩非常聪明,据新华社报道,在非洲热带雨林的保护区内,一只两岁半的雌性大猩猩使用一块石头猛砸放在另一块石头上的棕榈果,从中榨取棕榈油。这个举动令科学家目瞪口呆,他们不禁要问:大猩猩还能做什么,有关进化的篇章是否要改写?

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蓄意使用石块和棍子完成特定任务的行为仅限于人类和黑猩猩。然而,在刚果(金)城市戈马的大猩猩保护区,看护者亲眼看到了大猩猩伊特贝罗利用“锤与砧”技巧砸碎棕榈果。这是一种公认最复杂的工具使用技巧。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让我们知道大猩猩使用工具的情况。”灵长类动物学家帕特里克·梅尔曼在戈马办公室说。梅尔曼说,这项发现显示,使用复杂工具可能不是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独有特性,可能出现于进化链更早阶段,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就已掌握。

灵长类动物学家格特弗里德·霍曼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伊特贝罗的行为“意味着大猩猩拥有的对环境的理解力,超出我们观念中所认为的水平”。这只雌性大猩猩在保护区已经生活一年。当初偷猎者捕获它试图卖掉,但被当局发现,随后被送到了戈马的保护区。因为它在伊特贝罗被发现,所以保护区监护者就把伊特贝罗当做它的名字。梅尔曼说,他相信,伊特贝罗开始砸棕榈果出于本能,而不是因为与人类相处而受到影响。

最为古老的甲壳动物

鲎是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甲壳动物。

鲎是栖生于海洋中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学分类学上,鲎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鲎为三属四种,北美洲东岸海域产的美洲鲎,属美洲鲎亚科,东南亚海域产的东方鲎、圆尾鲎、巨鲎均属鲎亚科。

据科学考究和文献报道,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与三叶虫(现只存化石)一样古老,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唯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的外形酷似一把秦琴,全身分为头胸甲、腹甲、剑尾三部分。剑尾酷似一把三角刮刀,挥动自如,是鲎的防卫武器。鲎的嘴巴长在头胸甲的中间,嘴边有一对钳子似的小腿,帮助摄取食物,嘴的周围长有10条腿。雌鲎的4条前腿上,长着4把钳子,而雄鲎却是4把钩子。原来雄鲎总是把钩子搭在雌鲎的背上,让雌鲎背着它四处旅行。鲎的胸腹甲交接部长着一片片像桨一样的腹肢,用来游泳,同时也是它的呼吸系统。鲎一旦被逼离开海水,要经过好几天才死,比蟹类有更强的生命力。

丑陋而懒惰的鲎,对“爱情”却很专一,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鲎生活在温暖的海洋中,冬季需到较深的海域越冬。每当春末夏初,水温上升时,鲎从深海游向沿岸沙滩,雌雄抱合,在泥沙中挖穴产卵,受精卵依靠太阳能量孵化,经过5~6周时间,幼虫出膜,称为三叶幼虫。雌鲎一生中要蜕皮18次,雄鲎19次,约15年才能成熟,一旦成熟之后,就不再蜕皮。

鲎有埋沙的习性,用胸甲锐利的后缘插入,将身体慢慢埋入泥沙之中,有时只露出尾巴在外。鲎有5对粗壮发达的步足,用来爬行与挖掘、寻找沙中的食物。鲎的食性很杂,如薄壳的贝类、环节动物中的沙蚕、星虫、海葵,甚至动物的尸体等。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