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UFO绝密奇案
16584400000004

第4章 中国的UFO事件(2)

据了解,人们明确记录UFO的时间并不长,但此前,以个人记录、书画、日记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的UFO事件早就出现。如中国最早真实的UFO记录图出自清代画家吴有如之手,在那幅名为《金陵赤焰腾空图》中,石桥上人头攒动,而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天上出现的一团“火球”身上。

那么,研究UFO这个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的现象,究竟具有什么意义?业内不少专家的观点是,它将有助于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并有可能推进人类的文明。

“以外星人的运载工具飞碟为例,它的异常特征将引导人们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道钧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到,通过对大量目击资料的分析归纳,飞碟在低空飞过或者着陆时,常会在其附近发现放射性现象,如动植物灼伤;泥土不吸水;种子不发芽;母牛不产奶;或者使人恶心、呼吸困难、失眠、暂时失去知觉、中枢神经瘫痪或定身等现象,使人无法靠近。

假设这些事实存在,人们加以研究利用的话,就能促进国防科技高度现代化。

与此同时,飞碟能跨越星球之间的界限,如果人们能引以为用,未来甚至可能与外星人进行交往,建立与外星文明的联系,促进星际科技交流。

“颇为遗憾的是,对于飞碟和外星人,国际上也没有确切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吴嘉禄表示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UFO和地外文明的探索研究必将对科学、社会、人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位于青海的“外星人遗址”

在距青海省德令哈市90多千米的怀头他拉乡的山里,有一块远古海洋生物化石,上面清晰可见贝壳及软体生物的遗迹。

遍布了已经锈蚀严重、风化良久的青海德令哈白公山下的铁质管状物究竟是何来源?它究竟包容了什么样的秘密呢?白公山存在“外星人遗址”的消息被媒体广泛传播后,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在记者现场探访“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种猜测:

第一,是否史前留下的遗物?也就是说在我们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一次人类,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现在,那届人类被冰川灭绝后,但其遗物犹存。这个说法显然不存在,因为这一带未见到任何冰川活动的迹象。

第二,还有一种猜测说,是

否化石,如芦苇等类的茎管植物化石,在高压下形成的呢?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任何动植物化石,只能保持其原样,而不可能形成有规律、有排列方向的铁管。这一带的沙石没有形成化石的条件,附近山峦与此岩性、时代、成分完全一样,不仅不见任何化石(即无化石条件),也不见这样的铁管,甚至连铁粒子也没有分布。

第三,特殊地质现象说。有关青海“外星人遗址”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郑剑东曾致电《北京晚报》说,他曾赴此处实地考察,所谓“外星人遗址”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11位中国地学界专家曾为此组成课题组,包括郑剑东教授在内的6位专家亲赴托素湖考察。据郑教授介绍,这些奇特的管状物分布在距今五六百万年前的第三季砂岩层中,都呈现出铁锈般的深褐色,成分以氧化铁为主。谈到管状物成因,郑教授表示有多种可能。

一种是植物埋葬形成的化石,另外管状物也可能是砂岩层快速沉积形成,这在沉积岩石学上是很常见的现象。郑教授本人则更倾向于地下岩浆上升到地面,岩浆中含铁的物质凝聚形成了管状物。虽然不排除人工钻凿、冲击的可能,但专家组认为“外星人遗址”还是一种地质现象。郑教授说:“从科学探秘的角度讲,这些管状物的确存在许多谜团,比如尺寸之大国内罕见,有的管状物还有很强的放射性,但如能深入研究,我相信‘外星人遗址爷的真正成因不久会大白于天下。”

第四,外星人的选择。外星人为什么会选择柴达木盆地的白公山呢?柴达木地势高、空气稀薄、云层很少,透明度极好,是观察天体宇宙的理想之地。198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德令哈建立青海天文站,就是因为这一带干燥、海拔高,容易收到毫米波。几年中,他们发现了100多个星系,观测效果极佳。1993年,日本天文权威海布带领美国、日本的天文学家到此考察测量,认为这个站在亚洲是很理想的站点。

据此特点,有关专家认为,以外星人的眼光看,柴达木德令哈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好之地,特别是白公山一带条件更优,托素湖和克鲁克湖形成有利条件。白公山离湖最近,地形独特,十分醒目。如果外星人乘坐飞行器进入地球,首先看见的是柴达木,最醒目的是咸淡两湖,最易辨别的自然也是白公山,可见这里是外星人进入地球后,来去起落最理想的地点。但另一个疑难问题又浮出水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水上、水下的管道?是研究托素湖蕴含的化学元素,还是托素湖水另有他用?

第五,海底沉船说。亿万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欧亚板块的漂移,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造就了群山环绕的高原盆地,于是就有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说法——一艘类似“诺亚方舟”的巨船搁浅于此,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这艘巨船被风沙掩埋,形成了现在的状况,而那些形形色色的铁管则是巨船上的构件。

总之,各种猜测和说法萦绕不去,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对以上的种种说法,需要有更强有力的证据和更加缜密的科学分析来证实,就像伟大的诗人歌德所说的那样:“在此之前,一切都不过是虚妄的说法。”

UFO出现在四川大学

近日,国内有关“UFO”的报道扑面而来。“2008年8月5日乌鲁木齐鲤鱼深夜出现变色‘UFO爷,2008年8月1日无锡东北塘多人目击不明飞行物,2008年7月19日成都目击月亮旁边有不明飞行物……”但始终未得出结论。2008年8月6日,成都市档案馆首次披露了成都现代档案史册中最早有关“UFO”的档案记录:1947年7月26日,警察局第九分局局长游能关于四川大学发现飞碟一案的查核报告。

翻开泛黄的档案册,薄薄的宣纸上用毛笔记录着当年这一“重大发现”:1947年7月18日,双流中和场有位农夫正准备去田里耕作,在路上发现两个用锡箔纸裹着的方盒子。盒子的长度和厚度大约为33厘米,类似于正方体,盒底还有一只氢气球。农夫左看右看,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但又觉得它不普通,便急急忙忙将“正方体”交给了四川大学物理学院研究。“正方体”一上交,立刻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当时的物理学院院长郑瞻寒先生亲自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确定为飞碟残骸。消息传开,不少人慕名而来,要一睹“飞碟”的风采。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将这一重要信息上报给了当时的警察局第九分局。据资料显示,这是现代档案中,成都最早关于发现“UFO”的记录。

“飞碟”这一名词由美国人最先提出。资料显示,1947年是发现“飞碟”密度很高的年份。美国军方对于此类报告,均会纳入“高级敏感机密”,对外均称是自己的军用科研项目,成都当时便有美国空军驻扎。

自从川大物理学院向警察局报告后,局里立即委派派出所的巡官李逸民出面调查,将原有的定论一一推翻。李逸民上书的核查报告中声称,“该物是美国军用品,名为‘高空气象测量器爷,不知发自何地……”

除此之外,警方要求郑瞻寒重拟了一份详细的“飞碟”资料,将其形态、作用和名称都重新进行了说明。其中讲到,“上方盒是用透明的白玻璃胶所作,内装一小型高空测候器,其形如漏斗状,作用为传达器所得之气候风向送达于玻璃盒内之气机,以资发生作用。下方盒为两小盒,一小盒为蓄电池,一小盒为发报机,其作用是将上方盒所得天空中一切自动发报。”

但是报告中并没有提到“飞碟”是否有专注文字,只标明是美军所有。而且据资料记载,在李巡官查实之前,四川省会警察局局长刘崇朴已将此事提前呈报给了重庆行辕,行辕电报的回复是“备案待查”。

这一切不禁让人心生疑虑:中和场的那位农夫并不知道所捡物体为何物,是四川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赋予了它一个说法。但是,当具有权威性的鉴定出炉时,警方却突然对此予以了否定,“飞碟”瞬间变成了美军的“高空气象测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