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知识大观
16584200000023

第23章 森林草原大观(3)

而当北海道又下起了雪,又成为着素装的雪国。届时,再看北海道的草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似有似无。

苏门答腊雨林

在东南亚绵延数万里的海岸线上,苏门答腊雨林渐渐远去了,在暮色渐近的潮起潮落间,咸水鳄依然穿梭在神秘的红树林中,而长鼻猴也悠闲地在树根和淤泥之间觅食,还有擅长捕蟹的长尾猕猴,用自己的尾巴引诱洞中的螃蟹。

这一切是那么自然和谐,而这些是永远属于海的,是属于苏门答腊的。

苏门答腊雨林西临印度洋,东部接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苏门答腊岛上多种族遗留的宝贵文化遗产,孕育出繁荣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苏门答腊雨林也因此成为一个优雅而不失绚丽的地方。

往雨林的边缘走去,可以观赏到惊心动魄的“拍岸浪”,这是从印度洋袭来的高空海浪,两三排海浪有力地向前推进,可以把前方的渔船打翻,将小树连根拔起。由于“印度洋拍岸浪”在作怪,苏门答腊似乎没有天然的海港,即便是人工的港口也不太平。

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苏门答腊雨林地区,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民族传统和个性的服装。其中巴塔克族特有的小型建筑巴塔克屋造型独特,很多人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在岛上,到处可见尖顶的基督教堂,这一地区的基督教徒人数居印度尼西亚各岛首位,其中巴塔克教堂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教堂。

在苏门答腊,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便开始了别具一格的探险之旅。沿着开阔宽敞的走廊穿梭在岛上的小型机场,斜拉的屋顶中央有巨大的方形突起来,在苏门答腊尽是这样的房屋,不开空调也很凉爽。

在公路两旁,大片茂密的森林中间有简单的房屋,还有一片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棕榈树,可以用来提炼棕榈油,路边有一些小摊点就专门销售提炼出的棕榈油。沿着公路旁的输油管道便可通往森林深处的炼油厂。

苏门答腊雨林的燕窝是断然不能错过的。东南亚的金丝燕只适合在热带繁衍,而苏门答腊的气候正好适合金丝燕的生息。据说以前燕窝都是在岩洞里采摘的,那样虽然比较有野生的特质,但既不环保,也不安全。最初发明燕屋的是在苏门答腊雨林侨居的华人,一般燕屋都安排在楼阁的顶楼,将门窗全部锁住,也许是怕金丝燕飞错了地方。

当夕阳西下的暮霭降临到地面,金丝燕成群结队地飞回燕屋,燕子发出的轻声鸣叫和当地清真寺召唤礼拜的诵经声传到耳畔,仿佛身处鸟的世界。远远的,似乎听见了《古兰经》上的虔诚经文:“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复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与风向的改变,天地间受制的云,对于能了解的人看来,此中确有许多迹象。”不管是性情温柔还是刚烈,不管是平实还是浪漫,人们在苏门答腊总爱喝上两口咖啡。对于苏门答腊的咖啡,有人喜欢品其中的苦涩,有人喜欢享受苦涩后的余香,还有人只是喜欢闻咖啡的特殊香味,这便是苏门答腊的咖啡情结。经常喝咖啡的人也许以为牙买加的蓝山咖啡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但是来到苏门答腊才知道,产自苏门答腊的咖啡豆就要300美元一磅。

这种咖啡不是徒有虚名,名叫麝香猫咖啡。麝香猫生活在苏门答腊雨林北部,喜食野生咖啡的果实,而且能将不消化的咖啡豆排出体外。麝香猫体内的消化系统有一种神奇的酵素,这种酵素可以分解出很多氨基酸,而氨基酸能使排泄出来的咖啡豆有一种独特的苦涩和香味,所以这种咖啡又叫猫屎咖啡。经过这么特别的发酵过程后的咖啡豆,风味和一般的咖啡豆决然不同,这些混在排泄物中的咖啡豆,经过冲洗以及去壳后,可以煮出芳香浓郁的上等咖啡。

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但拥有诱人的自然景观,也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这里生活着淳朴而善良的人们,所以一提到苏门答腊,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农家小院走一走,看一看。苏门答腊是梦想的天堂,幅员辽阔而拥有浓密的原始热带雨林,生机盎然的苍翠高山,激流湍急的深谷溪流,晶莹透彻的湖泊,野性十足但并不剽悍的珍稀禽兽以及百里飘香的蔬果花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让前来探访的游人目不暇接,深深地赞叹和感谢大自然的华贵恩赐。

苏门答腊岛是一座优美迷人的岛屿,从任何角度看到的雨林都是青翠欲滴,各种热带植物因火山喷发的矿物质而茁壮成长,到处生机盎然。无论是城镇还是乡间的田垄都沉浸在绿色的氛围中,波平如镜的河面上倒映着碧蓝的天空和苍翠的古柏青松,绿色的原始森林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情画卷,定格成苏门答腊雨林亘古不变的风景。

亚马孙雨林

站在万里晴空之下的甲板上,打开照相机对着远处即将到达的绿洲亚马孙雨林按下快门,两条巨大的河豚不时露出黑色的脊背,逍遥自在地在广阔的河水中沉浮,时隐时现。

沿着内格罗河,顺流而下62千米,便抵达与索里芒斯河的交汇处。黑色的内格罗河水与黄色的索里芒斯河水交汇在一起却不融为一体,黑、黄两色的浩瀚河水泾渭分明地相伴而行数十千米后才融为一体,这种怪异的景色令人不禁叫绝。内格罗河与索里芒斯河是亚马孙河的两条支流,虽然是支流,河面却宽阔如大海一般,气势磅礴。河边绿树连绵,无边无际。

继续前行,几只印第安人驾驶的独木槽舟漂游而来。独木舟体型细长,由两人划桨的小舟行至岸边,靠在密林边用原木搭起的小码头。两位肤色黝黑的青年男子箭步登上码头,走进用木板撑起的独门无窗的小屋。这莽莽原始森林中沿河岸而居住的极少数原始居民的简陋小屋看似简单,却与周围的环境极为相称。

亚马孙雨林是神秘的同时也是富有的,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树木铺天盖地,其中最高的树木达60米。在这浩渺无边的雨林,3亿多公顷的面积占据了全球热带雨林的1/3以上。亚马孙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却是氧气,所产生的氧气,约占全球氧气的20%。而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全球2/3的热带植物和大约5万种动物。

到亚马孙雨林参观,不要错过坐落在亚马孙雨林中的卡拉雅斯露天铁矿,偌大的露天采矿场,像一个巨大的足球场,载量达数十吨的采矿车从矿场的底部沿着梯田式的道路,将铁矿运送到不远处的存料场,一派忙碌的景象与雨林中的悠然自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顺着一条在水上用木板搭起的小路钻入高大的绿色丛林,如果能遇见一个明镜一般的湖泊,便可欣赏到湖面上漂浮的亚马孙特有的睡莲。睡莲的叶子呈圆形,硕大如伞一般。莲叶上有尖刺,叶子很厚,据说在叶上站一个人仍可安然浮在水面上。

观赏完睡莲,约几个要好的朋友乘坐小木船,在马达声的伴奏下疾速向雨林深处开去。船越向前行驶,树木越密。所以在船上需低头才能躲过树枝的阻挡。在密林深处,可以看到打扮怪异的印第安人,他们将小船拴到树上,手抱着被绳索缠紧了嘴巴的大鳄鱼。不知何时有七八个光着脊背的印第安小孩,将巨蟒缠在身上,手托吐着芯子的蟒蛇头部,招揽游人与之合影,讨取小费。有趣的是,亚马孙雨林中有种叫树懒的动物,一年到头前臂抱树,生活在树上,以树叶为食。还有一种动物叫獾熊,嘴尖尾长,褐色的长毛又浓又密,颇似狗獾。獾熊十分可爱,不怕人,成群地围着游客,双脚立在地面上向游客索要食物。

一般去亚马孙雨林都是沿着早已开辟好的旅游线路漫游,事实上并无太大惊险。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伴着莺歌燕舞,雨林的热带风光旖旎多姿,令人流连忘返。当然如果是为了探险,可以独自一人或者两三个人结伴而行去雨林中的非旅游区,林中的吸血蚊虫和凶猛的野兽让人不寒而栗。

乘坐只能容纳5人的直升机从高空俯瞰亚马孙雨林,视野里的雨林就像无数绿色树叶铺成的辽阔的绿色地毯,无边无际,令人心驰神往,亚马孙河无数大大小小的支流蜿蜒其间,煞是迷人。

空中鸟瞰雨林之后,将直升机降落在林中的一块空地上,虽然雨林中小雨不断,地面还有些泥泞,但并不影响飞机的降落。雨林附近还有一片人工种植的椰树林,这时可以驾驶汽车驶进椰树林。椰树并不高,有两三米,非常整齐地排列在一块一块的长方形的田地里,仿佛正在接受严格的军训。

亚马孙雨林总给人一种强有力的威慑,使人尚未接近就已经臣服于它。在离开的时候,这么一个让人情不自禁地用心游览的地方,总让人恋恋不舍,因为它是神秘的、壮观的、热烈的亚马孙。

千年古树群落

在西藏的重要林区、绿蓝清澈的尼洋河畔,距林芝县以西十多千米的巴结乡西南坡上,有一百多亩苍青翠绿、多世同堂、盛大繁茂的巨柏家族,它的“小辈”虽仅出生几个春秋,“长者”却有近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是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活化石”。这里的古树群落神奇到甚至连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也能从年轮中反映出来。无怪乎有人称:一株古树就等于是一部千年史书。巨柏为什么这么长寿,至今仍然苍劲挺拔,果实累累呢?这其中的秘密如同古树的年龄一样,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