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意识:突破思维的墙,做最优秀的自己
16577100000018

第18章 迎合对方潜意识,你就会赢得更多人的喜欢(2)

王总谈了一会,就主动切入正题,谈起了产品。但是,李逊说出了价格,王总不再说话了。李逊很快反应过来,说:“王总,照片上的字是您写的吧,真有气势,你对书法肯定也很有研究吧?”

王总一听,说道:“过奖了,我以前……”最后,李逊成功地谈成了这笔生意。

一开始,李逊一句很简单的话就拉近了和王总的距离,在冷场的时候,李逊再次利用心理学中的焦点意识,将焦点转移到王总身上。王总也喜欢谈自己的事,试想,如果一开始李逊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产品,会有什么后果?恐怕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焦点意识不仅能够用于销售,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够用到。比如说,追女孩子。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你想过去跟她说几句话,套个电话、QQ什么的,利用焦点效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你上前可以说:“小姐,你这衣服真漂亮,能告诉我在哪买的吗?我想给我妹妹买一件。”当然,也不局限于衣服,鞋子、手链、手机、钱包、提包等都可以,让她意识到她被人关注,这样,很快就可以转移到联系方式上。

你可以说:“万一我找不到怎么办?可不可以请你帮忙?”没有人会轻易拒绝你,这样你就能留下她的联系方式了。

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希望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如果你会利用人们的这种焦点意识,你就能很快了解对方的意图,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表现出你的关注,并拉近彼此的距离。

每个人都想成为重要人物

“周阳,你能帮我翻译一下这篇稿子吗?这礼拜就要。”编辑部组长向他隔壁部门的一位职员说。

“以前都是我们组的王亮帮我翻译,他英语基础好,动作也快,可惜他现在出差了。你们组的张品也不错,不过他手头的活太多。”组长补充道。

周阳推辞说:“这礼拜?我恐怕要跟您说声抱歉。下星期我有一个会议,必须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可能没时间为您翻译,小王不是过两天就回来了吗?我看根本不用找我嘛!”

“好啊,我知道了。”组长失望地离开了。

再来看看另一个故事:

一位富商要修建一座办公楼,但资金上还缺300万美元,他出入多家银行都没有贷到这笔款。

在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他约了一家银行的主管一起吃饭,席间,他直截了当地对银行主管说:“我还需要300万美元,明天我就要拿到贷款。”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一天之内就能办妥这样的事的先例。”银行主管答道。

“其实我认识的银行负责人有好几个,但我想了想,觉得除了你,没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在一天之内办妥这件事。”富商很诚恳地说道。

银行主管听后,一愣,然后微微一笑,说:“你这可是在逼我上梁山啊,不过,我可以试一试。”

结果,这个富商在第二天就拿到了这笔贷款。

同样是求人办事,一个因为不懂得他人的心理,不知将心比心,事情原本简单又容易,却没办成;一个因为了解他人的心理,进而以心攻心,让几乎不可能办成的事情也办成了。

在第一个故事中,明明很简单很容易办成的事情,周阳却予以回绝,想想看,他真的挤不出一点时间吗?多半不是,而是他的自尊心受了损,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因为,组长要请周阳帮忙,却一口一个王亮好、张品也不错。难免周阳会想,既然王亮、张品不错,我不是“特别”的好,何必找我呢?

在第二个故事中,明明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银行主管却给办好了。

这又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除了你,没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

这句话让这位银行主管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人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每个人的潜意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希望自己是“唯一的”、“特别的”。诸如此类的“唯有你能”或“除了你,谁也不能”等字眼,往往让人的心理受到强烈的冲击,让人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被给予某种特别优待的错觉,从而让“可以”成为显意识。

因为这种错觉,一个人的自尊心被激发了,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虽然明知那是拍马屁,但听起来还是让人感到舒畅。

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主管会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硬是让不可能的贷款变成了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不妨大方地使用这样的字眼:比如,分派下属一项重大任务,你不妨有意无意地强调该项任务的艰巨性,说:“我想来想去,唯有你能……”强调“非他莫属”;让家人去做一件烦心的家务事,你不妨多多申明家务的难度系数,说:“干这个活,你最拿手!”强调他的“独一无二”;请求他人为你解决棘手的问题,不妨故意夸大对方的重要性,说:“除了你,没有谁有这么大的能耐!”

请相信,任何人都可能在你有心设计的“特别”光环中,特别为你办事,帮你办成“特别”的事。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在潜意识里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看重自己。

换句话说,人人都想成为重要人物。世界上没有不想成为重要人物的人。

即使最没有雄心、最谦逊的人,也希望被人重视。一旦你把这种认识固化在你的头脑里,成为你日常思考的一部分,你将获得不可思议的洞察力,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做他们正在做的事。

人们不在乎你知道多少,但在乎你有多在乎他们。当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时,他们对你的感觉也就变了。所以你要向每一个人传达一个信息,对你而言,他或她是重要人物。人们如果得到理解和信任,人人都能成为重要人物。一旦你理解和信任他们,他们真的就能成为重要人物,最终让你的收获大于你的付出。对你而言,人人都有成为重要人物的潜意识,而他们需要的只是来自你的信任和鼓舞,因为这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人人都希望自尊得到提升

麦哈尼是一名商人,专门经销石油业所使用的特殊工具。

一次,他接受了长岛一位重要客户佐佐木的一批订单。蓝图得到了佐佐木的批准后,他便开始制造工具了。可没过多久,佐佐木打电话告知他,不接受已经开始制造的那一批器材了。

原来,佐佐木和朋友们谈起这件事,他的朋友说佐佐木被骗了,还说蓝图设计尺寸有问题,不是太宽了,就是太短了,总之,他们认为一切都错了。

麦哈尼感到很奇怪,他曾仔细地查验过了,他相信自己这边没有错。

不过他明白,如果向客户申明“我这绝对没有错”便意味着指责客户“错误在你自己”,这样,只会让气头上的客户更加失去理智。因此,他没有作一任何辩解,只是告诉佐佐木,他马上去他办公室见他。

麦哈尼刚跨进办公室,佐佐木就跳了起来,朝他一个箭步走过来,一面说一面挥舞着拳头,指责他和他的器材,表情很是激动。

看着佐佐木在眼前挥舞着拳头,听着佐佐木侮辱自己是外行,麦哈尼真想反驳他,和他争论,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发泄了半天,佐佐木似乎感觉舒服了很多,“好吧,你现在要怎么办?”他问。

“我愿意照你的任何意思去办。你是花钱买东西的人,你当然应该得到合你意的东西。可是总得有人负责才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请给我一幅制造蓝图,虽然旧方案已经花了一些钱,但我们愿意承担这笔损失。为了使你满意,我们可以遵从你的想法。但是,我得先提醒你,如果我们照你的做法,你必须负起这个责任。但如果你放手让我们照原计划进行——我相信原计划才是对的——那我们可向你保证绝对负责。”麦哈尼心平气和地答道。

“好吧,照原计划进行,但若是错了,上天保佑你吧。”佐佐木这时已完全平静下来了。

结果没有错,于是佐佐木告诉麦哈尼,他还需要两批这样的货。

不用说,麦哈尼的做法是正确的。试想,如果他指责佐佐木,说他错了,两人肯定会争辩起来,如果双方感情破裂,纠纷无法解决,还可能诉诸法庭。即便麦哈尼胜诉,也会有所损失,至少会损失一位重要的客户。

与人交往,避免指责。如果率直地指出某人的不对,只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根据人的自尊程度,在潜意识里有高自尊和低自尊之分。高自尊的人愿意检验他们对自己的推断的有效性。高自尊的人在潜意识里的自我认可程度很高(肯定自己的整体价值),他们往往倾向于接受其他人,甚至包括那些和他们意见相左的人,并且一般具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高自尊的人期望把事情做好,他们会努力尝试,很可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他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因此,高自尊的人有很强的自信心,并且对自己的优缺点也有很现实的评价;而有些人不太愿意检验他们对自己的推断,并且不相信自我价值。他们常常把事情往坏处想,而且付出的努力较少——尤其当任务充满挑战、费力的时候。因此他们较少在学业、事业中取得成功。通常低自尊的人对人际关系、社会过分敏感,他们用不断地批评来显示自己胜过他人,所以常常使自己变得孤立。同时,低自尊的人又常常过分专注于这些不被接受和拒绝,这又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自尊,形成恶性循环。

低自尊的人会抗拒变化,因为低自尊的人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正面反馈。

自尊的高低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善的潜意识。判断人和人关系的好坏的一个标志就是双方的自尊有没有得到提升。双方在人际关系中得到的肯定越多,自尊就容易得到恢复,人际关系也就越稳定。

低自尊的出现通常跟负面的人际关系相关。当你年纪小的时候,家庭里面的大人如果常常贬低你、斥责你,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糟的人。

相反,如果他们常常赞美你、鼓励你,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棒的人。长大之后,自尊就会稳定成型。就拿长相来说,即使你长得还不错,但是从小就被大人贬低,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丑。即使你长得不好看,但是你从小就被大人肯定,你还是会觉得自己长得很不错。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指责似乎随处可见,它不但降低了对方的自尊,而且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你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对方也会想办法伤害你的自尊。相反,如果你能够帮助对方提升自尊,对方也会想办法提升你的自尊。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要想得到对方的信任,让自己说的话更有说服力,只要想办法让对方把自己视为“自己人”就行。

有一个孩子名叫二顺,是一个惯偷,年仅15岁。二顺小偷小摸不断,进收容所多次,仍屡教不改。他无父无母,是个孤儿,祖父母不要他,他便自暴自弃,把进收容所、劳教所当作家常便饭。从收容所、劳教所出来就露宿街头。

面对这样的孩子,当地的居委会多次派人帮助他、教育他,给做他思想工作,鼓励他改掉坏习惯,重新做人,可这些话都让他当作耳边风,仍旧恶习不改。

派出所新调一位老所长,听说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后,找了一个青年去劝说这个孩子。

这个青年刚见到二顺时,二顺以为他还和以前来过的很多人一样,根本不予理睐,还露出一副挑衅的神态。

青年人全都看在眼里,但不予理会。他坐在二顺的对面,说:“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觉得自己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即使改好了,人们也会用老眼光看你,小时候我的情况比你还不如。我10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再婚,继母对我非常坏,经常打我,不给我饭吃。我从家里跑出来偷人东西骗人钱。几次进劳教所,我父亲彻底不要我了,我觉得自己完了。直到16岁那年,我遇到了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他把我领回家里,让我住在他家里,告诉我人应该堂堂正正地活着,他还教我念书识字。在他的感召下,我重新走上了正常的人生之路。现在,我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半年前妻子刚刚生了一个女儿,我们一家人生活得美满幸福。”

青年刚开始说话时,二顺根本不在意,逐渐地,他对青年人的话有了反应,不时表现出激动之情。听完青年人说的这番话,二顺急忙问:

“大哥,你说的是真的吗?我这样也能改好吗?”二顺已被青年人说动了心。

此后,青年人经常与二顺谈心,帮助他。最终,二顺改邪归正了。

青年人并非比别人更善于做说服工作,但他却劝说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让二顺在潜意识里产生了“自己人心理”。“自己人心理”就是潜意识中的“认同效应”。何为“认同效应”?“认同效应”即同类人。

也就是说,你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你的错误我也犯过、你这样的想法我也有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