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不仅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而且下班后的妈妈已经劳累一天,更是没有太多的精力给予孩子有效的智力开发。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智力开发,有没有更省心的办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呢?告诉你,只要你花上一分钟,就能让孩子聪明成长。
摈弃呆板思维,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有人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分布情况发现,在以儒家文化为背景的地区,虽然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占的比例却不高。
这并不是说明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地区的人不聪明,而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多了几分束缚,少了一些开放,因而使人缺乏一种创造力。
从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到,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显得很“正统”,有一丝与现实相违背的东西,就会被定性为错误的,这就束缚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在十年前,一个孩子正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又圆又大的东西,并在上面涂上橙黄色。他的妈妈走过来问:“在画什么呀?”
“我在画西瓜。”孩子回答。
“你见过黄色的西瓜吗?”妈妈很生气,“我看你在胡乱地画,简直是在浪费纸张。”
这位妈妈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在现在看来,黄色的西瓜不是摆在市场上了吗?孩子那个时候没有,并不代表人们以后就培育不出来,孩子能这样画,就说明他有这样的想法,说不定他以后就会培育出这样的西瓜,妈妈没有必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但在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很多孩子的创造力,就这样会被大人剥夺得干干净净,这可能也是多少年来,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
现代人的竞争,往往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同等水平的人,谁有创造力谁就有可能更优秀。职场妈妈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也就是培养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孩子。大量研究表明,孩子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几岁的孩子,他们最富有幻想,思想和行为都没有太多潜在束缚和制约,因此,他们的思维是大胆、自由和富有创造性的。
在西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非常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父母都积极支持孩子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空闲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自编自演一些小品、话剧等,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看谁演得最像、表演得最有创意。父母有时还放手让孩子自己和同学、伙伴一起办一些家庭小聚会,让孩子自己去策划。孩子可以自己装饰美化房间,自己到超市购买物品等。通过这些小的活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孩子在做一些事时,职场妈妈不要用一些条条框框进行限制,更不要用一些所谓的经验对孩子强加指导,这样对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很不利。强迫孩子顺从成人的意志,这样就会使孩子经常处在外界的压力之中,孩子就不会安心地做事。因此,妈妈应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标新立异”,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比如,妈妈带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走在街上时,就可以一边走一边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孩子,你觉得××看上去像什么?”当孩子对所看到的东西做出不当的比喻时,妈妈不应责备孩子“胡说”,而要夸奖孩子想像的与众不同,鼓励孩子在此基础上,再去联想“看上去还像什么?”这样增强孩子的创造性。对于大一些的孩子,除了放手让他们做事以外,妈妈还要用丰富多采的创造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创造能力。游戏、欣赏、表演等活动都是发展孩子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妈妈应综合加以运用。例如,在和孩子一起听音乐时,可鼓励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这段乐曲告诉了我什么”,并要求孩子用语言、表情,甚至是体态、动作等不同的方式将所感受到的表现出来。在孩子的世界中,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问题的答案往往超出大人的逻辑之外。孩子的一些好奇心、新概念、新想法,也可以说这就是他们改良或创新事物的能力。有创造力的孩子,除了有想像力、灵活的思维外,还要有各种知识相辅,所以创造力其实不是一种单一能力,而是集合多种能力的表现。
职场妈妈面对孩子的创造力行为时时间有限,所以要有耐心、会包容、多赞美,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触摸、多操作、多探索、多想像;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好奇心,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又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妈妈必须抓住时机,创设条件,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使得孩子更聪明。
不管自己多累,都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常喜欢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思考,对他所注意到的东西,他会不停地去探索,这时所表现出的,往往就是孩子的好奇心。事实证明,对事物保持好奇心的孩子,兴趣往往都是十分广泛的,就是一般人看来平平常常的事,对于一个有着好奇心的孩子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那么孩子的聪明,往往也就是在平常中能做出不平常的事来。因此,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遗憾的是,很多职场妈妈对孩子的好奇心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式,一是认为孩子对一些事情的好奇是不务正业;二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具有一些破坏作用。这样,妈妈往往会对孩子的好奇言行进行百般的阻挠。妈妈用这两种方式看待孩子,不仅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会扼杀孩子因为好奇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这两种情况不乏在生活中找到实例。比如,孩子会一动不动地看蚂蚁搬家;孩子会长时间地呆在自己养的宠物旁,还会要求妈妈养更多的宠物;孩子会围观一些看似无聊的事情而不愿回家……这些事对孩子的吸引力之所以是非常的大,这是因为孩子对它们感到好奇,所以才痴迷于其中。但妈妈看到这样的情况时,他们就会不理解,因为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趣味可言,孩子这样做,常常会因此误了吃饭,误了休息,误了做作业……在大人看来简直是“正事不足,邪事有余”,于是“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妈妈就会对其阻挠和纠正,当然更少不了对孩子严加批评。孩子这种“玩物丧志”的做法是妈妈不允许的,要是孩子再在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干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的话,那么就更不会得到妈妈的允许了。比如,孩子因为好奇会毁坏一些家里的物品。在现在的家庭,像孩子拔花扯草、拆解电器、砸坏钟表这样的事会时有发生,但事后妈妈都是以孩子犯了大逆不道的错误论处,这样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一位母亲对陶行知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她的一块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话,道出了家庭教育中,很多职场妈妈是怎样在无意识中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
孩子因为好奇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孩子往往会向妈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时是圆的,有时是扁的,有时还没有?为什么飞机那么大却能在天上飞?铁质的轮船能在水上漂浮着?电视里的人吃什么……对于孩子的提问,妈妈切不可默然处之,要注意引导孩子,把孩子的好奇转到善于分析和积极思考方面上来。妈妈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也不必勉强解释,可以告诉他:这些事,你以后读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能理解了,这可以鼓励孩子进一步学习知识。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就注意对孩子进行引导,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一次,海婴冷不丁问:“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
“是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鲁迅回答。
“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往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鲁迅告诉儿子:“是从‘子’——单细胞来的。”但海婴还要问:
“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耐心地告诉他:“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关于“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说很多妈妈都会遇到,但很少有妈妈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孩子能提出怪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做妈妈的就应该抓住这一瞬间,对孩子传授一些他们年龄能够接受的知识,对孩子一时还无法接受和理解的问题,就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告诉孩子,将来“先生会告诉你的”。这样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又例如,孩子突然想知道妈妈养的那些花为什么长得那么好看,便把花连根拔了。妈妈知道后并没有责备孩子,而是告诉孩子:这些花之所以开得这么鲜艳,全靠根吸取土壤里的营养,如果根离开了土壤,那就会因缺水分和营养而枯死。说完,就让孩子和她一起把花重新栽到盆里。妈妈没因此去责骂孩子,不仅使孩子学到了知识,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因孩子毁坏花草对孩子进行批评,这样的事情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好奇是自己的一种错误,孩子的好奇心渐渐地就会泯灭。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随着他知识和经历的增加,他才会变得更聪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历。牛顿因为苹果从树上掉落地而引起好奇,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开水把水壶盖子掀起产生好奇,进而探究其原理,才有蒸汽机的发明……所以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往往会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妈妈提高孩子聪明程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孩子引向他所好奇事情的更深层,这样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思维也会得到锻炼,从而就会聪明得多。
遵照科学规律,好记性不是孩子天生的
记忆力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许多妈妈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记性不好,学过的东西记不住,或者平时记得好好的,一到考试就忘了。在一些妈妈看来,孩子记忆力的好坏那是孩子天生的,就像孩子的聪明也是天生的一样,对于孩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妈妈是无法改变的。其实这是很多妈妈对孩子记忆力的一种误解,从心理学上讲,记忆力也和其他的意志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进行提高。
一个记忆力很好的孩子,他在进行记忆的时候,他记忆的方法符合他记忆的习惯,这样就会表现出很好的记忆力。人的记忆能力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对于一些记忆力差的孩子来说,妈妈对他们记忆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引导孩子在记忆时能利用到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当孩子把这些方法当做自己的一种记忆习惯的时候,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很好记忆力的人了。那么,职场妈妈如何能使孩子养成这种记忆习惯呢?这些记忆习惯又有哪些呢?
1.掌握记忆规律,让复习来加强记忆。
记忆力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包含的意思就是经常记忆的人会提高记忆能力。“经常记忆”的办法,就是对要记的东西进行不断地复习,有句谚语说得好:“复习是记忆之母”,重复有助于巩固所学习的东西,这也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对孩子复习的引导,妈妈主要是帮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一般地说,把要记忆复习的内容分在几个时段来记忆,这比集中记忆复习的效果要好。有人认为,早晨起床后学习最为有效,因为这时头脑最清醒;有的人认为睡觉前的记忆效果最好,因为学习后立即入睡,没有什么干扰,可以减少遗忘。每个人的最佳复习时间并不一样,妈妈要让孩子找出自己最佳的复习时间,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
2.引导孩子寓记忆于趣味之中。
如果孩子能把要记忆的东西附着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来,那么事情就很容易记忆了。
一个孩子小时候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他的父亲就对他说,你的生日是“爱你一生一世”。孩子不解,父亲就对他说,你的生日是2001年3月14日,就是“爱你(200)一生一世(1314)”,这是孩子三岁的事。到孩子七岁的时候,老师教背圆周率,没想到孩子几分钟就记住十几位。原来,孩子把“3.14159265358979323846”记成“要死邀我,酒儿辣,我杀鹅,罚我七舅,三儿三伯死了”,他用了小时候父亲教他的方法。
可以说,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把所记的东西融入到有趣味的事情上来,这样就会表现出很出色的记忆力。
3.给孩子的大脑加营养。
好的记忆力需要有发育良好的大脑,这样大脑才能充分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妈妈安排孩子的饮食要做到科学、合理。因此,在饮食上,尽量给孩子食用大量的天然野生动植物,因为它们富含大量保持着自然状态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保证孩子吃到足够的蛋黄、瘦肉、鱼肉、海产品、水果、豆制品和葡萄糖等,因为这些对大脑发育有益。
研究人员给一组5~15岁、智商在17~77的弱智儿童补充8种矿物质和11种维生素,8个月后,他们的平均智力商数增加了6,身高增加了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