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坐在一艘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到了大海中。令别人惊奇的是,他不慌不忙地用手摸了一下头,又看了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又接着看起了报纸。有个人很是不解,于是问他:“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中了!”
“知道了,谢谢!”他仍然低头看报纸。
“可是你那顶帽子值几十美元呢!”
“是的,所以我正在考虑该如何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不是吗?”说完又看起了报纸。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了,又何必为此而伤怀不已呢?人生长路漫漫,总要有失去的时候。既然失去了,就不要再强求,毕竟有些失去是靠人为的力量不能扭转的,比如单位要裁员你不幸就在其中,市场的竞争断了你的致富之路,天灾人祸让你损失惨重,诸如此类明知道留也留不住的东西,又何必固执地要去得到呢?失去就有失去的道理,我们只需要用一颗平淡的心来面对,让生命变得豁达和从容。
著名的棒球手康尼·马克谈过他对于输球的烦恼问题:“过去我常常这样做,为输球而烦恼不已。现在我已经不干这种傻事了。既然已经成为过去,何必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呢?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来的。”
不错,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的,打翻的牛奶也不能重新收集起来。但是你可以消除你脸上的皱纹,消除导致忧郁的因素。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所以,不必忧虑和悲伤,不必流眼泪。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难免要有失策或愚蠢的行为,那又怎么样呢?谁都会犯错误的,拿破仑参加的所有战役中有2/3是被打败的,也许你的平均率并不比拿破仑更坏。
心态不一样,看待问题就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鸡蛋破了就破了,任凭你怎么看着它,想着它,你都不可能使它重新变成一个完整的鸡蛋了。还不如挥挥手,潇洒地对自己说:“破了就破了吧。”然后继续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如果心里整天想着它,怎么也挥不去那个阴影,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懊悔,为此反反复复孤枕难眠,这样就放大了痛苦,带给自己的将是更大更多的失误。
失去的就让它过去,也许有些东西本不属于你,失去了说不定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如果太过留恋,也许你将失去更多。雪花飘飘很美,可是它终究要化为一无所有;百花争宠很美,可是它终究要枯萎凋谢;傍晚的夕阳很美,可是它终要西下。这些失去是必然的,你能留得住吗?既然人人都无法就抗拒,就该顺其自然走下去,又何必为此伤神呢?
5.要适应无法避免的事实
如果我们将忧虑的时间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忧虑就会在我们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对必然的事轻快地承受,就像杨柳承受风雨,水接受一切容器,我们也要去承受一切事实。就像诗人惠特曼的诗里写的那样:“我们要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从来没有哪一头母牛会因为草地缺水而渴死,或者是哪头公牛追上了别的母牛而大为光火过。动物都能很平静地面对夜晚、暴风雨和饥饿。所以它们从来不会精神崩溃或是得胃溃疡,它们也从来不会发疯。
当有人问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先生,他如何避免忧虑的时候,他回答说:“只要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凡是想得出办法解决的,我都努力去做。要是干不了的,我就干脆的把它撇开。我从来不会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这些影响都从何而来,既然这样,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快乐之道无他,”罗马的大哲学家依匹托塔士告诫罗马人,“就是我们的意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必去忧虑。”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以后,”爱尔西·麦可密克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里说,“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丰富的生活。”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你可以在生活中那些无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你可以抗拒它们而被摧折。
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忍受得了那么多的颠簸呢?
最初,有的人想要制造一种轮胎,能够抗拒路上的颠簸,结果轮胎不久就被轧成了碎条;后来他们做出一种轮胎来,可以吸引路上所碰到的各种压力,这样的轮胎可以“接受一切”。如果我们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够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颠簸的话,我们就能够活得更久些,并能享受更顺利的旅程。
布斯·塔金顿说:“无论命运为我安排了什么,我都能接受。但除了失明,这是我怎样也受不了的。”但命运是无情的,这种不幸偏偏就降临在这个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上。他低头看自己的地毯,看见的是一片模糊,连花纹也看不清是什么样子的。他找到眼科专家,证实了这个不幸:
视力确实在减退,有一只眼睛几乎已经瞎了,另外一只也在恶化。他最不能接受的事实还是发生了。
对于这个“怎样也接受不了的”不幸,布斯·塔金顿能做些什么呢?
你是否以为,他会觉得:“好了,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我就这样完了。”
没有,不是的,连他本人也没想到,他依然过得十分开心,甚至还能幽默一把。以前,眼前浮动的“黑斑”令他忧虑,可现在,即使最大的黑斑从他眼前晃过,他也只是说:“哈!老黑斑爷爷又来了。今天天气不错,它想去哪里呢?”
两只眼睛完全失明后,布斯·塔金顿说:“我发现自己完全能够忍受没有视力的情况,就像承受别的任何事情一样。所以,即使我的其他感觉器官也不能用了,我相自己还是能好好继续我的思想。只要我的思想还能够‘看’,我还是一样能很好地生活的。”
为了恢复视力,他请眼科医生在一年内作了12次眼科手术。他并没有害怕,因为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他没法躲避,唯一能减轻痛苦的方法就是勇敢地接受。他不愿意住进医院里的私人病房,而是选择条件差一些的大病房,跟所有的病人在一起,他试着让其他的病人也开心。实际上,在接受手术的日子里,每一次他都知道医生在自己的眼睛里做了什么。他总是尽力想象自己是幸运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现在的科学这么发达,竟然可以在眼睛这么纤细的地方动手术。”
换做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也和他一样经历这12次、甚至更多的手术,并且长期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恐怕早已经崩溃了。布斯·塔金顿却说:“我不会用我这样的经历来换其他开心的事。”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学会了怎样接受不幸,让他明白,生命所带给他的任何事,不管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他能都接受下来。这样的经历也使得他更深刻地明白了富尔顿的话:
“失明并不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令人难过的是你不能接受失明。”
如果,我们被这些不幸打垮,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难过或者因此而害怕,还是无法改变那些无可避免的事实。虽然如此,但起码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这些灾难。
许多时候,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对苦难生活的适应力,决定了他的生存质量。能够迎难而上,坦然面对一切,努力活出精彩的人,会让生命增加更多快乐。
6.防止产生烦闷的情绪
乌云遮挡了阳光,花草就无法健康生长。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心灵被烦闷压抑太久,也会让生命枯萎。
每个人都有心情烦躁的时候,特别是做某些事时,恰好这件事有时很复杂、很难解决。于是,心里就会变得异常的烦躁。
约瑟夫·巴马克博士在《心理学学报》上有一篇报告,谈到了他的一次实验:他安排一大群大学生参加一连串的实验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疲倦、头疼、眼睛疼,而且总打瞌睡、想发脾气,甚至有几个人胃不舒服。通过给他们化验得知,一个人烦闷的时候,他身体的氧化作用会有所下降。一旦人们觉得工作有趣的时候,其新陈代谢作用就会加速。当我们在做一些很有乐趣,令人兴奋的工作时,很少感到疲倦。
著名的无线电新闻分析家卡腾堡曾告诉我如何将一件毫无乐趣的工作变得很有趣:他22岁那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运牲畜的船上工作,为船上运载的牲口喂水和饲料。然后他骑着自行车周游了全英国,接着到了法国。
到达巴黎时,他的积蓄花光了,只得把随身带着的照相机当了几元钱。在巴黎版的《纽约先躯报》上登了一个求职广告,找到了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差事。
他不会说法语,但挨门挨户地推销了一年以后,他居然挣了5000美元的佣金,成了当年法国收入最高的推销员。他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呢?
起初,他请老板用纯正的法语把他应该说的话写下来,然后背得滚瓜烂熟。他就这样去按人家的门铃。家庭主妇开门之后,他就开始背诵老板教的推销用语。他的带美国口音的法语使人觉得很滑稽,他趁此机会递上实物照片。如果对方问一些问题,他就耸耸肩说:“美国人美国人”,同时摘下帽子,把藏在帽子里的讲稿指给人家看。那个家庭主妇当然会大笑起来,他也跟着大笑,然后再给对方看更多的照片。
当卡腾堡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很坦白地承认这种工作实在很不容易。他之所以能挺过去,就是靠着一个信念:他要把这个工作变得有乐趣。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他都要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卡腾堡,如果你要吃饭,就得做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你何必不做得痛快一点儿呢?就假想你是一个演员,正站在舞台上,下面有很多观众正注视着你。你现在做的事就像演戏一样,何必不高兴点儿呢?”
每天早晨给自己打气,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肤浅、很孩子气的事呢?
不是的,这在心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产生烦躁情绪的时候,就好像感冒病毒,虽然不会致命,却会害的人心神不定,一事无成,甚至使人觉得筋疲力尽。那么,当我们做事产生烦躁情绪时,该如何消除呢?
第一,心理准备法。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出现烦躁的情绪,往往是心理准备不足的表现。本以为做这件事很简单很轻松,但实际操作时觉得并非如此,于是内心不免会烦躁起来。
因此,做事前,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世界上一蹴而就的事是极少的,要做好一件事,都会有一定的难度,都要付出艰辛或代价。即使是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要想做得好,也并非轻而易举。如此这样,当我们原本就计划付出艰辛的劳动,那么,再遇到难事时,自然就能接受了,心情当然也不会烦躁了。
第二,排列顺序法。做事情时心情烦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事无条理,缺少顺序。做这件事时,觉得那件事更加重要,应该先做;做那件事时,又觉得这件事要紧,得赶紧去做。如此一来,心里不免会烦躁。
因此,倘若手头上要做的事比较多,可以先把这些事一件一件地写下来,排一排顺序,看看哪一件事最重要,哪一件事其次,哪一件可以暂且缓一缓,或者从逻辑意义上考虑一下,看看应该先做哪一件事,然后再做哪一件事才顺理成章,有条不紊。
第三,过程分割法。做比较复杂的事情时,可以先把它的过程分割一下,切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后,再一段一段地有序的做下去。复杂的事,分割成几个阶段后,每个阶段就不会那么复杂了,做起来也会容易得多。每完成一个阶段,就会有一种欣喜,如此一来,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心情自然不会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