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给男孩最棒的礼物
16571500000021

第21章 礼物训练——严酷的训练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1)

在西点军校,4年的学习生涯不仅有挑战身体极限的体能训练,还涉及历史、数学、科学、文学等领域,相当完备的知识培训,更有出国交流与社交的专门培训。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员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和开放的世界观,在严酷的训练中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从而具备一个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我们将不断地挑战和磨炼你,促使你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领袖人物。”西点的学生正是冲着这些口号而来的,这也意味着:只要你具备远大理想,西点军校就会努力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位经受得住挑战的时代精英。

1.不经百炼,难以成钢

西点人认为,磨练自己,就是在磨练中重塑自我。如果说人生是一部戏,那么,磨练就是这部戏的灵魂所在。对于一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来说,缺少生活的磨练,遇到挫折只会束手无策,痛苦不堪;相反,对一个经常磨练自己的人来说,他们会很容易从逆境中站起来,闯出去。

戈塞尔斯曾在一封信中谈到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巴顿的计划时写道:“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他跟我谈过很多公事私事。他说,他想在军校达到三个目标;在队列训练中夺冠;到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在田径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毕业时,他的三个目标果然全部实现了:队列训练成绩第一;刷新了几项田径项目纪录;还当上了学员副官。”

其实,巴顿争当学员副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出于对父亲的尊敬和爱戴。因为他的父亲曾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学员副官,巴顿决心要继承父亲的传统;第二,学员副官是军校全体学员的头,是阅兵队伍之“星”,是军人和荣誉的象征。在练兵场上,他昂首阔步,对检阅台做各种示范动作,令人称羡,而这正是视荣誉如生命的巴顿所向往和追求的。

对这两点的追求更加坚定了巴顿的信心,他知道,成功来自长期不懈的努力,成功来自于各种各样历练,以及全力以赴的拼搏。所以,巴顿自幼立志做一名军人,一个名副其实、本领过硬的斗士。他认为军人的职业最需要的就是勇敢和献身精神,这是其它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他虽然从小养尊处优,但却宁愿选择艰苦和冒险的军旅生涯,并且全心全意地爱上了这一职业。就是为了在行动中磨练自己。

他的一位西点同学回忆说:“巴顿的衣食住行全是军事化的,甚至可以说连他的爱情也是军事化的……要找出一个如此献身于军队的人,的确不容易。在四年级时,巴顿一直在为选择哪一个兵种而冥思苦想。首先他排除了炮兵,因为火炮离短兵相接的前线太远。其次,他考虑过步兵,因为步兵有较多晋升的机会。但步兵军官与他所崇拜的骑士差距甚远。最后,他选择了骑兵,这不仅因为骑兵符合他向往的骑士精神,而且还因为据说骑兵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1909年6月,巴顿毕业了。虽说他花费了5年时间才读完所有的课程,但仍取得惊人的成绩。他是学校跨栏赛纪录的创造者,同时还是优秀的击剑运动员和步枪、手枪的特级射手。他以标准的着装、优美的军姿、出色的领导才能成为西点军校的骄傲和关注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战胜了“阅读失常症”,克服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各个科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和汗水,经历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历练,因而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成果。

这就是西点精神的充分展现,巴顿通过自己的个人行动诠释了百炼才能成钢的道理。他用行动向人们昭示了磨练对于一个人成长乃至成功的推动作用。

所以,男孩子们都要像巴顿这样,在心底里给自己一个信念,给自己打造一个坚强的内心,去面对所有的磨难和困苦,当你咬紧牙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时,你才会发现,过去的所有经历都变成了别人无法夺去的宝藏,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磨练,才打磨出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你。

磨练是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事,哪怕是雄鹰也得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显得矫健;哪怕是大树也得经过日晒雨淋和践踏才会茁壮成长。试问当今世上,哪位伟人没有经过磨练,没有碰到过逆境?是磨练,让我们有了成竹在胸的自信;是磨练,让我们有了钢铁般的意志;是磨练,让我们走向了成功之路。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带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磨练是人生的一大笔宝贵财富。四肢越磨练越发达,脑筋越磨练越灵活,心灵越磨练越坚毅。唯有经历磨练的人生才能过得充实,唯有经历磨练的青春,才会更加光彩照人。

2.创新才有竞争力

西点军校丹尼尔·辛克莱上尉认为,每个军人每天都必须和世界上好几百万的军人竞争,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精进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学习新知识和适应环境,这样军人才不会成为退伍军人统计数据里头的一分子。

西点军校的学员一直被鼓励: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挖掘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西点的课堂上,教官经常给学员提供这样一个案例:

在研究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器时,气体湍流紊乱所造成的燃烧不稳定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有的人想到了大漠里的沙丘。因为,无论风怎样吹,一座座沙丘都能保持十分稳定的形状。仔细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气流绕过沙丘后形成的旋涡特别稳定。

于是,研究人员将沙丘现象与燃烧器问题联系到一起:如果将喷气发动机燃烧器改为沙丘形状,必然可以使得喷气发动机内的火焰稳定地燃烧,从而有了提高喷气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就这样,创造性思维使沙丘与发动机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了起来,经过不断的努力,科学家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

可见,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性思维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竞争力的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创新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要成功就必须懂得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对工作重守不重攻,总是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他们认为创新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已成惯性的分内工作就好了。但是这样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被社会所淘汰。

当今市场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公司创新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公司创新力的高低,而公司创新力的水平,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竞争力。

曾经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斯隆是个十分重视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开发员工创造力的有识之士。每当公司新聘研究人员,他总会耐心地对研究者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将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考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害怕我们的反对。”这就是斯隆对于创新的开放政策,他尽力打消员工的一切顾虑来使他们尽情地发挥创新才能。

在这样的氛围中,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很快地被提了起来,企业的创新优势也逐渐发挥了出来。

有一个故事,可以体现出创新与守旧的差异:

曾经有两家欧洲的公司同时派出推销员去非洲推销皮鞋。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向来都赤着脚,鞋子很难推销出去。其中一家公司的推销员看到当地的情况后大为失望,即刻打道回府。而另一家公司的推销员却惊喜万分,给公司发去电信:“这些人都没有鞋穿,一定大有市场!”

接着,这位推销员开始想办法,运用了特殊的推销方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为公司开辟了巨大的非洲市场。

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赤脚的非洲人,一个以因循守旧,不战自败;一个却因敢于创新,大获全胜,这就是创新与守旧的天壤之别。

男孩子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开阔,如果男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天性的创造力,打破固有的模式和程序,就会为自己开辟一个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可是,创新是不容易的,创新是不易的,所以才总是在创新前面加上“积极”、“勇于”、“大胆”之类的形容词。创新的不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千、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

第二,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改变是需要外力的,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

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未必一定有收获。

因为创新不容易,所以创新成为人才的一大特征。那么,创新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要具备什么个性心理特征呢?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其次,要有激情,能够为实现目标不懈奋斗;再次,要有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失败风险和勇于承担失败后果。

总之,在培养自己创新本领的时候,不能忽略创新心理的培养。

自信心不足,思想不能成为行动,行动不能得到坚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没有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要知道,世界正日新月异,一个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只会被淹没在人潮中。因此,要想获得成功,请你务必要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突破自身的创造力,这样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天地。

纵观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他们都不会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守旧派,他们往往不从常规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站在创新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所以他们才能出奇制胜,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3.学习能力就是竞争能力

历史上,西点军校以培养体魄强健的勇士闻名,更塑造了一批独具个性魅力和丰富底蕴的时代精英,这一切都离不开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西点学员在训练中学会了克敌制胜的本领、拥有比敌人更丰富的知识,因此在战场上生存下来,并不断夺取胜利。学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西点教官要求大家随时随地掌握学习的本领,从而全方位提升个人竞争力。

◎掌握丰富的知识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今天的西点人不仅要成为体魄强健的勇士,更要努力掌握丰富、专业的知识,适应智能化、网络化、科技化作战的需要。多年来,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一直是西点军校孜孜以求的目标,艾森豪威尔将军可以背诵世界地图、麦克阿瑟将军会操作几乎所有的武器……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一个人知识丰富、精通各项技能,在竞争中就会拥有强大的优势。

西点人毕业以后,无论驰骋疆场,还是游刃商场,都能成为行业精英,与他们雄厚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对年轻人来说,面对大好的时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就是在锻造自己的竞争力,这是我们迎战未来的资本。

西点军校的科目学习过程是非常严格、艰苦的,没有顽强的毅力和耐性绝对无法过关。这不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训练,也是对个人心性、意志的磨砺。为此,必须具备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

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努力与刻苦钻研产生的。在上海中华职业中学一年半的时间里,华罗庚就读完了两年的课程。15岁那年,他迫于家境困难而辍学。返回家乡后,他一面帮着父亲记账,一面钻研数学,他用六年半的时间,自学了初中到大学的数学课程。正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华罗庚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大数学家。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做人做事

西点人把每一本书、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当作最好的教材。他们认为,经验和教训是深入浅出、生动翔实的教材,它们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绝非那些脱离实际的所谓理论可比的。

在部队里,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年轻精英分子,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来到这里的,因此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与战友在一起生活,这种潜移默化的相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西点学校的严格训练不仅是课堂上的科目练习,也有这种无处不在的做人做事经验学习。

许多有志向的年轻人报考西点军校,不完全是为了来这里学习军事作战理论,也是为了同更多有潜力的未来精英相聚、相识,并从多样、前沿的思想氛围中体验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习其它地方找不到的为人处世的智慧。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熟悉各种门类的大量书籍,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善于辨别、选择书籍以供阅读,就像一个军人善于选择武器一样,对未来的人生发展和事业大有裨益。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养成每天阅读10分钟好书的习惯,20年后你们就都可以来做校长。”这是西点军校前校长乔纳森·威廉姆斯在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话。

显然,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

西点学员习惯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来研究白天的所见所闻、白天所思考的训练方法和各种技巧。经过这一番思考、分析、整合,从中得到的益处,要比白天训练所获的效果高出数倍。此外,他们宁可在衣着上节省,也不会在书籍上节省,很多学员的成功就得益于此。

在西点学校只有短短几年的学习时光,最重要的是从这里走出去以后,继续保持学习的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不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毕业于西点的海德雷上尉说:“在各界做事的人,无论是商业界、交通界还是军界,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府培养的、能善于选择书本并活用书本知识的青年。”原因在于,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更有发展潜能。

严格地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接受教育,都在进行终身学习。从家庭到学校、公司,每个地方都是一个大学校。最关键是,要主动、系统地学习各项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你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