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16561800000038

第38章 谈判水平训练(1)

不管愿意不愿意,每个人都充当着谈判者,为了满足各自的大小不同的需要而不断地谈判着。但是,并非平时能说会道,伶牙俐齿的人就是谈判水平高的人。因为谈判语言和一般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谈判是双方思想的交流,谈判者既要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然后找出突破口,说服对方,协调双方的目标,争取双方达成一致。它不同于演讲等以单方面说话为主的语言艺术,也不同于聊天等功利性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它是一种具体领域的专门性语言,比一般交际语言层次更高、艺术性更强,有着一般交际语言所不具备的独特要求。

第一节善寒暄,沟通情感

寒暄又叫打招呼,是人与人建立语言交流的方法之一。它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为双方进一步攀谈架设桥梁,沟通情感。

寒暄成功的前提是,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要熟记于心,这样你才能占据主动;同时谈话时语气要轻松柔和,就像茶余饭后的闲谈,语气缓和,充满感情,让对方彻底放松。

寒暄语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是在寒暄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争取主动

在与别人相遇的瞬间,要迅速培养自己的愉快情绪,要争取主动,充分体现自己的良好愿望和真诚,要使对方从你的言行反应中感到自己的存在,使其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时,积极的姿态也是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性格体现,这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

2.集中注意力

任何漫不经心的言行只能使对方感到被轻视。甲与乙是机关里同科室同事,在电影院里,乙将自己的丈夫丙介绍给甲。短暂的握手之后,甲想说几句什么以表示自己的友好态度,不料丙却旁顾左右,自顾对乙扯起其他闲话,将甲“晾”在一边。甲感到受到冷落,心里很是不快。

倘若丙在握手之后,能够再寒暄一两句,就不会有这种缺憾产生了。

3.善于选择话题

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与生人见面后的四分钟内,只宜作一般性的寒暄,如问候,互通姓名,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应绝对避免提出易于引起争议的话题。至于老朋友、老同学、老乡或熟人相见寒暄,也有个选择话题的问题。基本原则是体现出与对方的相知,以及对对方的关心。如:“近来身体好吗?”“听说你有乔迁之喜,祝贺你!新居宽敞吗?”“恭喜你儿子考上大学!”“最近厂里忙吗?”“你那本书写完了吗?”“前些日子路上遇见你父亲,他老人家身体真不错!”如此等等的寒暄,使对方感受到感情的温暖,而且也比较好回答,易于展开谈话。

而“你们学校最近有什么信息”之类的话题,既大而无当,使人“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又缺少亲近感。至于使对方感到尴尬,触及对方隐痛,引发对方不愉快回忆的话题,则应尽可能避免提及。

4.讲究方式

与生人初次见面的寒暄,一般须有两三个回答往复的过程。熟人间如果经常见面,往往只需一句话、一个招呼甚至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如果久不见面,则宜有两三个问答往复的过程。言语的长短,言语往复的次数多少与交谈双方关系的亲疏程度、分别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5.注意场台

在某些公众场合,如影剧院、咖啡厅、会场、阅览室,应避免大声喧哗。那种隔了老远地大呼小叫,是一种旁若无人的无礼行为。此外,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言行举止不宜过于随便。

第二节除尴尬,迂回入题

谈判开始之时,虽然双方人员外表彬彬有礼,但往往内心忐忑不安。尤其是谈判新手,更是如此。

这种时候,采取迂回入题的办法,可以消除这种尴尬状况,平息自己的情绪,使谈判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为谈判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迂回入题,做法很多。

一、可以从题外话入题

你可以谈谈关于气候的话题。如:“今天的天气真冷。”“今年的气候很怪,都十一月了,天气还这么暖和。”“还是生活在南方好啊,一年到头,温度都这么适宜。”

可以谈有关旅游的话题。如:“广西桂林真是山水甲天下,各位去过没有?”“我国的兵马俑堪称世界一绝,没有去看那是一大遗憾。”

“各位这次经过泰山,有没有去玩玩,印象如何?”可以谈有关娱乐活动的话题。如:“昨晚的舞会,大家尽兴了吧?王小姐舞姿翩翩,真是独领风骚啊!”“这几天播出台湾电视剧《含羞草》,很有看头,各位可以看看。”“离我们这个饭店不远,有一家卡拉OK厅,听说很不错,各位不知去过没有?”

可以谈有关新闻的话题。如:“这几天阿富汗战争正紧,在美国接连不断的空中打击下,塔利班节节败退,北方联盟屡屡得手,据说塔利班最后的蜗居点——坎大哈也岌岌可危,指日可取。”

可以谈有关衣食住行的话题。如:“这里的饭菜口味,各位吃得惯吗?”“这几天天气很冷,要注意多加点衣服,弄感冒了可就麻烦了。”

“这里居住条件还是蛮好的,尤其是有空调,这是比其他地方优越之处。”

可以谈有关旅行的话题。如:“各位昨天的航班正点吗?一路上辛苦了。”“这里飞机票一向不好买,各位哪天走,最好提前几天买票。”

可以谈有关名人的话题,如:“听说某影星要出任某巨片的主角,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人选了,很可能要拿‘百花奖’什么的。”“××告别体坛了,他这么年轻就退役,实在可惜。”题外话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不花力气。可以根据谈判时间和地点,以及双方谈判人员的具体情况,脱口而出,亲切自然。不必刻意修饰,那样反而会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二、从“自谦”入题

如对方为客,来到己方所在地谈判,应该谦虚地表示各方面照顾不周,没有尽好地主之谊,请谅解,等等。

也可以由主人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说明自己缺乏谈判经验,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建立友谊,等等。

三、从介绍己方谈判人员入题

可以在谈判前,简要介绍一下己方人员的经历、学历、年龄、成果等,由此打开话题,既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又不露锋芒地显示了己方强大的阵容,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等于暗中给对方施加了心理压力。

四、从介绍己方的基本情况入题

谈判开始前,先简略介绍一下己方的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提供给对方一些必要的资料,以显示己方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坚定对方与你合作的信心。

第三节巧试探,投石问路

投石问路是一种向对方的试探,它在谈判中常常借助提问的方式,来摸索、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某些实际情况。

谈判中,投石问路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作为买主,他由此可以从卖主那里得到卖主很少主动提供的资料,来分析商品的成本、价格等情况,以便作出自己的抉择。

当你作为买主,在讨价还价时,你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假如我们订货的数量加倍或者减半呢?”

“假如我们和你们签订一年的合同,或者更长时间的合同呢?”

“假如我们减少保证金,你有何想法?”

“假如我们自己提供材料呢?”

“假如我们自己提供工具呢?”

“假如我们自己提供技术资料呢?”

“假如我们要求改变产品的规格呢?”

“假如我们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呢?”

“假如我们自己解决运输问题呢?”

当你想取得对方的情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请您告诉我,为什么半个月后才可以发货?”

“请问这批货物的出厂价是多少?”

“您对我们的产品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请问,提货地点在哪里?”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货?”

当你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引导他的谈话方向时,可以这样提出问题:

“你能否说明一下,这种类型的商品修理方法是什么?”

“如果我们大批订货,你们公司能不能充分供应?”

“您有没有想过要增加生产,扩大一些交易额?”

“请您考虑签订一份三年的合同,好吗?”

当你希望对方做出结论时,可以这样提问:

“您想订多少货?”

“您对这种样式感到满意吗?”

“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签订协议了吧?”

当你想表达己方的某种情绪或思想时,可使用这类问话:

“我们的价格如此低廉,您一定会感到吃惊吧(表达炫耀的情绪)?”

“您是否调查过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表达自信和自豪的情绪)?”

“我们曾做过调查,您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故弄玄虚,想引人注意)?”

“对于那个建议,您的反应如何(引起他人注意,为他人思考指引方向)?”

“请原谅,您是否知道这是达成协议的惟一途径(引起对方注意,引导对方自己做结论)?”

总之,每一个提问都是一颗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过对产品质量、购买数量、付款方式、交货时间等问题来了解对方的虚实。

同时,不断地投石问路还能使对方穷于应付。如果卖方想要拒绝买方的提问一般是很不礼貌的。

面对这种连珠炮式的提问,许多卖主不但难以主动出击,而且宁愿适当降低价格,而不愿疲于回答询问。

当然,并不是买方采取上述手法,就能获得谈判成功,或得到多少便宜。如果卖方采取高明的手段来回击这种“投石问路”,那么,买方的这种策略就难以奏效。

比如:

如果买主投出一个“石子”,卖方最好立刻要求对方以订货作为你满足他提问要求的条件,这么一来,买主就不敢轻易提问了。

还可以以冗长的回答来使对方感到厌倦。以不着边际的解释答复对方,使买主由于不胜其烦而收敛自己不断提问的欲望。

使用“反客为主”的办法不失为一个高招。当买主“投石问路”后,卖方稍作解释,就反问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境地。

一个精明的卖主,可以将买主投出的“石子”变为一个良机。如可以针对买主想知道更多情况的心理,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提出反建议,把对方扔过来的“石子”轻松地扔还给对方。

“您问的问题我都答复了,怎么样,您该考虑我的条件吧?”

“您想知道的情况就是这些,您要的数量大些,就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这个条件,可以接受了吗?”

这种因势利导,常常使谈判成功。

第四节陷僵局,另谋策略

谈判中有时双方对一些问题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让步,这时谈判就可能陷入僵局。这种对峙且又毫无进展的局面,显然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要尽量设法避免出现僵局。

但是,在僵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打破僵局呢?

一、转变话题,努力打破僵局

在谈判僵局之下,你必须具有足够的耐性与拥有不急于达成协议的条件,才有可能等待对手提出新方案。日本人在谈判中表现出来的持久性耐力是举世闻名的。因此,你如想等待对方提出新方案,必须具有长期等待的心理准备。所以,你希望尽快打开僵局,消极等待便不是上策。

如作出一定的让步呢?

这种做法虽然有可能打破僵局,但这样常常会使谈判朝着不利于你的方向逆转。

因为,这暴露出你急于求成的心理。对方会利用你这种心理,迫你作出让步。你稍作让步,对方会认为你软弱,因此往往得寸进尺,以谋求更多的利益。

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不步步退让,就只有硬碰硬,结果又出现了僵局。

转变谈判的主题是打破僵局的一个办法。

在谈判中通常是大家心照不宣。谈判一旦陷入僵局,彼此都在等待对方先作让步,以便乘虚而入,因此双方开始比耐心。

但是,如果双方都不肯妥协让步,这样僵持下去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因此,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来打破僵局,是此时谈判双方的一种愿望。

这种情况下,一方主动转变一下谈判主题,从侧面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来打破僵局,对方如果真有谈判诚意,对你的言外之意当然一清二楚,一般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就有可能打破僵局,使谈判能进行下去。

当然,谈判中出现僵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有些经验丰富的谈判者,常常把相持不下的僵局作为一种策略。在出现僵局的情况下,往往更能试探出对方的决心,诚意和实力。

打破谈判僵局,有些具体措施可以参考。比如:

更换谈判人员。

改期再谈。

找一个调解人。

向对方多提供几个方案,使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对商品的规格、条件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说些笑话,缓和紧张气氛。

如此等等。

二、提高层次,寻找新的谈判对手

谈判中,有时费了许多力气,仍然无法获得你所想要的东西,这时,你可以撇开你的对手,去寻找更高层次的对手。

你商谈的层次越高,就越有可能满足你的要求。

因为,更高层次的人,了解普遍适用的规则并不意味着能涵盖每一个特定的案件。他们会注意到整体的状况,并且能够预测不当的处理可能造成的纠纷。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更多的决定权。

任何时候,都尽可能不要和缺少决定权的人谈判。如果你考虑要和一个人打交道,首先要弄清楚:

这个人是谁?跟他打过交道的人有些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这个人是什么职位?

他能做哪种决定?

当你把这些弄清楚之后,你就可以很有礼貌地直截了当地问他:

“你能改善这种状况吗?”

“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有权力现在就采取我需要的行动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该考虑找更高层次的谈判对手。

比尔先生因为搭乘的飞机误点,在一个暴风雨的天气中,于午夜才到达了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