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赵两国争端大起,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只好罢兵,并互换人质。秦异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做了赵国的人质,他的处境也是可以想象的。赵孝成王因为屡受秦国欺侮,早就想杀掉异人以泄其愤,平原君劝说道:“秦昭襄王有那么多子孙,秦太子安国君也有二十几个儿子,杀了异人,对安国君、对秦王都不会有什么损害,更何况异人是他们的子孙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呢?不如暂且留下他,往后也许还能用得着,有个退路。”赵王听了平原君的劝说,才没杀他。但自此以后,赵王就不再理会异人,异人不仅出门无车马,生活无侍从,就连日常的吃穿用也都成了大问题。更有甚者,他还要遭受赵国官员的随意训斥,就是寻常百姓,他也要逊让三分。异人在敌国做人质,又兼秦国确实残暴异常,贪得无厌,这就使异人在物质生活上及在精神上都抬不起头来,只能任人欺辱。
然而,这个异人却是吕不韦最大的商机。机不可失!这是商人的座右铭。吕不韦瞅准了这桩政治生意后,日夜兼程赶往邯郸,去见这位“奇货”——异人公子。
吕不韦的投资计划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当他把计划说给异人时,异人大喜过望感激涕零,并许诺:“如果您的计划能成功,我当了国王,秦国归我们两人共有!”由此可见,吕不韦的投资效益是多么的丰厚了。这才是他要的富贵齐举、恩泽遗世!于是吕不韦拿出大量的金钱给异人,让他广泛地结交宾客,而自己则购买了无数珍玩异物,踏上了游说秦国的征途。吕不韦首先要把宝押在了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身上。商人的精细性格不但使吕不韦能抓机遇,更能创造机遇,他多财善贾,把金钱运用得恰到好处,终于异人被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为嫡子,这就意味着异人是秦国未来的继承人。吕不韦的投资计划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性格精明谨慎的人,做事讲究万无一失。要使自己的投资挂上双保险,吕不韦要通过血缘关系把自己的命运同秦国未来王位继承人联系起来。他挑选了貌美风流、能歌善舞的赵姬,先使她怀孕后,再用计谋将这位妖艳的美人献给异人。赵姬果然生了个男孩,并被异人立为嫡子,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这是吕不韦的又一笔投资,它的效益也将会在异人下一代国君身上收回。在异人身上,吕不韦会得到秦国的一半。而这笔投资,他得到的将是秦国整个江山社稷。为什么说吕不韦是最伟大的商人,就是因为他的投资是开天辟地的,他的效益是惊天动地的,他把两业与政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赚取最高的利润,吕不韦不惜以家财性命作为投机资本。这一空前绝后的投资使吕不韦“富可敌国”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吕不韦有着一般商人不具备的勇气,现实对吕不韦来讲已无路可退,他只能奋力前行。他不能放弃,商人讲实效而他只能等待。善于等待的人才能成功。吕不韦的苦心经营终于开花结果了。虽然果实的成熟经历了十几年的酝酿,可是没有难耐的寂寞,也看不到回报的丰硕。异人终于登上了王位,即庄襄王,即位后庄襄王的第一道命令:“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兰田十二个县为食邑。”这道诏书,使秦国的文臣武将都惊呆了:当朝的百官尚无一人有此殊荣,在秦国的历史上集官、爵、食邑最高等级为一身的也是少有的。
这样,吕不韦就完全掌握了秦国的大政,庄襄王沉溺在声色之中,自己倒也心甘情愿。秦国开始了吕不韦专权时代。吕不韦彻底打破了商人“富而不贵”的社会规则。
时光是流逝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没多久,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吕不韦除任丞相、文信侯外,又顺理成章地做了秦王嬴政的“仲父”。其实错了,应该是孟父。但自古以来这种亲缘是没人敢认的,但不管怎么说——吕的个人****从后台转入了前台。吕不韦不愧是中国第一商人,至此,他经营的事业,达到了辉煌的顶点。吕不韦是一个商人,财富为他提供了投机的条件;吕不韦是政客,他用权力赚取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在这两者的互换上,吕不韦以商人的精明和谨慎小心地把握着。不仅如此,他还大规模招揽宾客和大批养“士”。或许是吕不韦权高位重;或许是吕不韦一举成名,几乎先秦时代所有派别的士人,都投到了吕不韦的门下。这些人构成了他的“智囊”,他们的智慧,就是吕不韦投资的资本。为了让他们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吕不韦把他们组织起来写书。他想通过编书,使自己与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荀况、庄周等大家并驾齐驱,自成一家,留传后世。吕不韦的精明再一次发挥了作用,这一次他买的是韬略和智慧。
并集各派学者的观点、风格于一体,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不管怎么说,这部书的体例是完整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定名为《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的问世,为诸子百家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杂家。
精明钻营的个性使吕不韦从一个普通人一跃成了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用自己精细的性格做成了这笔政治生意,精于算计,善于筹划的性格能在商场上游刃有余,然而商场和政治毕竟不同,尽管吕不韦长袖能舞,精于筹划,却最终没逃出被毒死的悲惨结局。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创业初期切不可盲目地介入任何一项有风险的事业,最起码在介入之前应详细考查,反复论证。因为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没有一定把握就盲目下注,一定会像赌桌上的赌徒一样,有时不但不能赢得胜利,还会把本钱一并输光。俗话说良臣择主而事,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是经验中的精华。
错要“错安排”
——说话办事要善于随机应变
说话办事有时候会错投了门路,尤其是你带着丰富的礼物去求人,话也说了,礼物也献上了,结果发现对方是个不办事的人,或者是个硬着头皮装好汉的人,这时你一定会觉得尴尬。因为你进退两难了,留下礼物,肯定很可惜,即是求人,礼物肯定不会太差。拿走礼物吧,又显得你太势利。这时候你最好是将错就错,以假当真。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定哪天你还会用得着此人,否则的话,你的形象便会大大贬值。
想当年叶赫那拉氏进京选秀之时,因父亲已丧,母子三人异常贫困,不但路费盘缠成问题,就连吃顿饱饭也不容易。正这时候,有人送上赠银三百两,为他们解了忧愁。
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呢?原来两淮盐运使司山阳司运判吴棠送礼投错了门,本想收回赠银,但被一位师爷拉住,他认定花上三百两银子买一个天大的人情,就算交上了朋友;如果那女子被选上了,那三百两银子就买通了天。这吴运判还算懂事,接着又把一张名片递过去,就弄假成真了。然而,歪打正着,没想到那拉氏果然成了兰贵人,又成了慈禧太后。慈禧旧恩难忘。垂帘听政后,很快就把吴棠擢升为两淮盐运使,不久又升为曹运总督,待两广总督出缺后,她心中的佳选仍是吴棠。
这真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这是必然的,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记得有这样一桩故事:说很久以前,某君去拜见当地一位首富,想跟这位首富借点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与某君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某君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某君干的。
穷人的知恩图报是情理之中的;而吴棠的升腾却是歪打正着。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远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士范蠡就曾因错误地用人而导致自己儿子的死亡。
公元前473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王夫差之后便携带家眷和倾室珠宝乘一叶扁舟涉入三江五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换姓在定陶做起买卖来。并且没过多久便聚财数万,成了天下首富,号陶朱公。
俗话说饱暖思****,富家出败子。陶朱公辛辛苦苦地积攒下钱财后却没有教育好后人,尤其是二儿子,吃喝玩乐不算,还经常惹是生非,久而久之终于有一天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起来。
陶朱公知道后爱子心切,说:“杀人理应偿命,这是国法。但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可以不在市中处死,走动走动看吧。”于是备足千金,准备让小儿子去楚国走一趟。此时他的大儿子争着要去救弟弟,谁也说服不了他,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争吵着:“父亲不让我做长子的去,而让小弟去,一定是认为我是不孝之子,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说着就要自杀。众人赶忙拉住,孩子的母亲也在陶朱公面前为他说好话,再三劝陶朱公让长子去楚国。陶朱公平日溺爱儿子,此时他料定大儿子也许会把事情搞糟,但还是同意让老大去楚国,还写了一封信,让他到了楚国之后交给自己过去的好朋友庄生,而且再三地叮瞩大儿子:“你到了楚国,要想救你的弟弟,把这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他的,他让你干什么你就遵命,千万不要与他争辩。”
这样陶朱公的大儿子到楚之后照其父所嘱去拜访庄生,并送上千金做礼。庄生对他讲:“你赶快回去吧,不要留在这里,即使你的弟弟放出来,你也不要问为什么,千万记住我的话。”陶朱公的大儿子听了,假装离开楚国,暗地里却住在了楚贵人的处所。
庄生是陶朱公的好友,他虽然很穷,却是一个具有廉洁美德的人,也很耿直,楚国的人都很敬佩他,楚王以下的人都把他当作老师那样,很尊重他。这一次陶朱公长子送来了千金,他本不欲收,但又怕年轻人沉不住气,就想把钱放在这儿,等事情办成了再还给陶朱公,作为信守朋友承诺的凭据。但是陶朱公的长子哪里能明白庄生的深谋远虑呢?由于庄生的努力,楚王决定要大赦犯人。陶朱公的大儿子听说了以后,心里就开始合计了:“楚王要大赦犯人,弟弟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放出来,千金送给了庄生,岂不是白白地丢掉了吗?这真是有点亏损。”于是想来想去就又去见庄生。庄生大吃一惊问:“你怎么还没有离开楚国呢?”陶朱公长子说:“我一直放心不下,现在听说弟弟不久就要大赦出来了,我才放心,所以特地向您来辞行。”
庄生十分明白陶朱公长子的意思,就让他自己进屋去取钱,那些金子还原封未动地放着。
这一来,庄生十分气愤,觉得被陶朱公长子戏弄了,感到万分愤恨,就又进见楚王说:“楚王您大赦是为了修德去凶象,可我听说世人纷纷传言是因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关在我们这里,因陶朱公家极为富有,他们拿了许多金钱来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不是为了楚国百姓,只不过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罢了。”楚王闻言大怒,下令杀掉陶朱公二儿子之后,第二天才下赦令。
自然陶朱公长子带着弟弟的亡命通知而还。家人都十分悲伤,陶朱公顿足后悔说:“我早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二弟。不是你不爱他,而是你从小和我一起创业,知其艰辛,看重财富,不肯轻易抛弃,我让你小弟去,是因为他生在富贵之家,根本不知生活艰难,他能挥金如土,也能救你弟弟。最终还是你杀了你二弟呀!”
陶朱公说得不错,如果追究其责任的话,确实应该属大儿子间接地杀了弟弟,他不该出尔反尔把送上的礼物再要回来,莫说本来是庄生之力,纵然不是庄生之力,如果能像吴棠那样错打错上来,大概陶朱公的二儿子也不至于被杀,最起码闹个“死缓”还是很有可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