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的艺术全集
16561200000022

第22章 说话办事的动情晓理艺术(3)

爱因斯坦认真地说:“孩子,我所交往的这些科学家和教授,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而你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为了使你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点用处的人,所以我也应该拜你做我的‘老师’!”一句话使年轻人在受宠若惊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过错。

正话反说一定要说得恰到好处,说到点子上,既要让当事人明白与字面相反的意义,又要让他改变主意,按着你的思路走下去,这种方法,针对性格固执的人有奇效,这种人一般都属万事通型,他不但固执,而且自以为是,善于狡辩,因此,在无法与其分其胜负的情况下,不妨试试正话反说之法。

脚正不怕鞋歪

——与人争辩的技巧

在工作中,领导因一时糊涂或偏听偏信而怀疑误解下属的事情也会时有发生,这不但会给本人带来委屈和伤害,而且会严重危害正常的工作程序,使事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这时候,你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用事实说话,据理力争;一个是用自己的成绩说服领导,千万不能与领导硬抗。那样领导骑虎难下,纵然错了也可能将错就错。

古时候,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

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

汉代著名的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出给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供皇室游玩嬉戏和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刘邦一听萧何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肯定是接受了百姓和商人的钱财,才公然替他们说话办事。

于是,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审查治罪。那时,廷尉是专门为皇帝办案子的官员,只要皇帝认定某人有罪,廷尉官员就不惜动用大刑迫使犯人服罪,以讨好皇上。所以如果真要把萧何交给延尉处理,那么肯定要被屈打成招。在这紧急关头,旁边有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陈議、黥布相继谋反,陛下亲自带兵东征的时候?那几年,只有丞相一人驻守关中,关中百姓又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会是陛下的了。萧丞相不在那个时候去为自己谋大利,难道会在这个时候去贪占百姓与商人的一点小利吗?”简单一席话,击中了要害。

刘邦深受感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忠心,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官复原职。

这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凡以上述两种方法与领导争辩的,必须要为人正派,确实有突出的政绩可以作为资本,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

否则,有人揭发,一旦查实,你纵有天大的神通也难免被炒鱿鱼的。

但话说回来,作为下属,你办事最好还是应避避嫌疑。像上述两位,尽管是出于公心而举贤不避亲,或为了公家而得罪了领导,但有时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尽量不去沾这个嫌疑。俗话说再好的刀伤药也不如不拉口。与领导交往办事,你最好还是不让他发生怀疑为高,因为他的嘴大,你的嘴小,一旦他转不过弯来,你也就很难翻身了。

专拣对方最怕的说

——对付蛮横的技巧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活中有人因为不得已而一头撞南墙或铤而走险,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往往就会给社会及个人带来预想不到的危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下的人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尽快地放弃不正当的想法和行为。而劝其放弃错误行为的最佳方法便是敲山震虎,专拣对方最怕的说。

在康熙年间,三藩作乱,吴三桂手下有一员战将韩大任,率部在湖南与清军作战失利后退到福建准备攻打汀州。

当时在福建与叛军作战的清军统帅康王杰书欲发兵武力进剿。这时,康王的属下吴兴祚出来反对发兵进剿,主张招抚。此人见多识广,口若悬河,很得康王信任,康王也考虑到兵力不足,于是便采纳吴兴祚的意见,派吴前往叛军驻地招抚韩大任。

吴兴祚带了几个随从,快马加鞭来到叛军驻地。他一见到韩大任,便号啕大哭起来,把韩大任搞个莫名其妙,忙问缘由。吴兴祚面带悲伤开诚布公地说:“我这次来是专为吊唁您而来的,叫我怎能不哭?”韩大任忙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吴兴祚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将军你所以威行天下,是由于吴王对您格外器重。现在吴王把兵权交给您,深信不疑,实指望您建功立业,广占天下,可是您几年却寸功未建,损失惨重,吴王现在还能看重您吗!现在您又冒险准备攻打汀州,可汀州守军早已严阵以待,您觉得以疲惫之师攻打精锐军队能够打胜吗?如果一旦战败,吴王还能原谅您吗?所以我说将军死期已近,前来预先吊唁。”听完吴兴祚的一席话,韩大任低头不语,沉默片刻,韩大任问吴兴祚:“你看我归顺康王怎么样?”吴兴祚一看时机已经成熟,忙说:“我这次来就是受康王的委派来劝说将军归顺的,将军如能够弃暗投明归顺国家,当是建功立业的绝好时机。”

一番话终于说服了韩大任,使韩大任带领数万军队归附了朝廷。

铤而走险的人大多都有后悔之意,只不过在没有退路的前提下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你能晓以利害,并加以安抚,一般情况下是都能诱导成功的。

1977年8月,克罗地亚人劫持了美国环球公司从纽约拉瓜得机场至芝加哥奥赫本的一架班机,在与机组人员僵持不下之时,飞机兜了一个大圈,越过蒙特利尔、纽芬兰、沙浓,最终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在这里,法国警察打瘪了飞机的轮胎。

飞机停了3天,劫机者同警方僵持不下,法国警方向劫机者发出最后通牒:“喂,伙计们!你们能够做你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美国警察已到了。如果你们放下武器同他们一块回美国去,你们将会判处不超过2至4年徒刑。这也可能意味着你们也许在10个月左右释放。”

法国警察停顿片刻,目的是让劫机者将这些话听进去。接着又喊:“但是,我们不得不逮捕你们的话,按我们的法律,你们将被判死刑。那么你们愿意走哪条路呢?”劫机者被迫投降了。

本例中的劫机者一方面因为机组人员的抗衡和警方的追捕而无法达到预定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不清楚警方的态度而不敢轻易放下武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痛苦局面。法国警察在劝说中明确地向对方指出了两条道路:投降或者顽抗,投降的结果是10个月左右的徒刑,而顽抗的结果只能是死刑。面对这两条迥异的道路,早已心慌意乱的劫机者识相地选择了弃械投降。

对铤而走险者最忌的一招就是不留退路。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搬倒葫芦撒了油,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人乎。所以,说话办事中,凡遇有一头撞南墙的人切记不可把话说绝,否则物极必反,会把一个本来可以有挽救余地的人或事逼向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