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听父亲的话,达尔文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文,这一年达尔文又考进了剑桥大学的基督学院。
在剑桥大学里,他认识了通晓各门学科的亨斯罗教授,达尔文便成了亨斯罗教授家里的常客,他常常跟亨斯罗教授在一块研讨自然科学中的许多问题,并选修了亨斯罗教授的植物学。每周他都和几个学生跟着亨斯罗教授到野外去采集标本。
1831年的夏天,达尔文完成了剑桥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回到家乡。一天,正在花园里散步的他收到了亨斯罗教授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有一艘叫做“比格尔”号的船要出海去航行,舰长很想找一位愿意自费出航的自然科学家出海考察。如果达尔文愿意去的话,请他与“比格尔”的船长联系。
达尔文接到这个消息以后,很快便跟“比格尔”的舰长取得了联系。1831年12月27日,“比格尔”号出海了,在这一次环球航行中达尔文采集到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和矿石标本,并且还做了大量的航海日记。
这次旅行,使得达尔文发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从而推断出了人类是由海洋生物发展而来的动物。1858年,他便开始着手写作《物种起源》,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震惊世界的名著。
狂狷飘逸,情怀旷远
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大舞台上演奏自己的人生乐章。有人吹出了长笛的杨柳春风,有人奏出了小提琴的风和日丽,有人弹出了古筝的高山流水,有人拉出了二胡的缠绵忧伤……李白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超逸情趣、以他卓尔不群的才华、以他浪漫瑰丽的诗篇、以他汹涌澎湃的激情,谱写了他激荡奔放的人生乐章。
李白是饱学之士,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生来豪放,漫游天下间,结交雅士,对酒当歌,旷世诗才,惊世之作由此而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他的心声,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其诗趣,李白情怀该是多么宽广激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据考证,唐代的统治者李氏有胡人血统,也许是大漠长风的剽悍给中国文化注人了激荡狂溢的血液,唐代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君临天下。唐代政策开放,带动了文化开放。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文人士子们大多向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狂放进取成为唐代狂狷人格的主要特征。
最能反映盛唐恢弘气势的莫过于李白的诗句,李白是盛唐时代精神与文化性格的代言人。李白生性倜傥,喜欢纵横之术,没有儒士的拘谨与迂腐。“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岁就自认为能与司马相如并驾齐驱,他自负得让人咋舌。“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敢与孔圣人相提并论,何等狂傲。他的自负狂傲还远不止于此,他高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对孔子他竟敢抛以轻蔑的一瞥。
他以接舆自比,以狂者自称,敢于嘲笑儒家圣人,蔑视权威偶像,这在以中庸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社会是何等的勇气。李白少负才学,胸怀奇志,他追随赵蕤学习,目的是为了像战国的游士那样凭自己胸中的才学游说君王,为王者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过分的狂傲往往会做出不切实际的选择,过分的聪明往往是人的致命弱点。人们总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人们对天才的敬仰和同情,往往使人们忽视天才自身的因素,一个恃才傲物的人越容易暴露出自己的缺陷。李白的狂逸打碎了他的政治理想,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让我们在李白《将进酒》中体会诗仙、酒仙的豪情逸趣,品味他狂放、自由的浪漫情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
万古愁!
李白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带着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怀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把颠狂与飘逸、真诚与赞美、迷离与失意转化成生命的激情,注入奇瑰的诗篇,用自己人格的风采发出强有力的呐喊!“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发挥瑰丽的想像,把楼、月、夜结合在一起,把自己溶进其中,诗意旷达浪漫。这就是绝欲孤傲的李白。品李白的诗,我们就是在读李白的人。
李白的死同样狂逸得超凡脱俗。酒醉的李白要到水中捉月亮,于是在清澈的水中,李白带着美好的幻想魂归天界。也只有李白才配得上这样的死法,狂放、离奇而又浪漫。
在李白的情怀里,有庄子的超逸,有儒家的忠孝,有侠士的义重云天,有道家的离尘超世,有玄学的狂傲不羁。亦儒、亦侠、亦道,儒侠仙相得益彰;亦狂、亦狷、亦逸,狂狷逸集于一身,共同铸成了他的狂傲豪迈,卓而不群的性格,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瑰丽的诗篇。李白因狂放不羁而命运不济,但也因狂放不羁才让他的诗惊天地、泣鬼神。
淡泊的后面是胸襟
诸葛亮有《戒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诸多轰轰烈烈的事业都成功于持久不懈的孜孜以求,它需要时间,需要毅力,需要默默无闻,需要心无旁骛,需要黄卷青灯旁自甘寂寞的耐性……沈从文是著名的现代作家,并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还是一位靠自学成材的作家。他十四就成了一个少年军人,浪迹黔北、川东、湘西各地。20岁时只身来到北京,克服了极其困难的条件,独立创作,自学成材,最终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创作之路,置身于现代作家的行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靠自学而取得辉煌成就的罕见的作家。其中篇小说《边成》、《阿里小史》,短篇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新与旧》,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及长篇小说《长河》的创作,为他确立了在文学史上别人不可替代的地位。
同时,沈从文还是一位文物研究的专家。1949年,面对政治、社会的沧桑巨变,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要做一种“何去何从”、非此即彼的选择。沈从文深知这种变化的时代意义,更明白这一巨变对他个人意味着什么,于是毅然搁笔,在年近半百之际突然彻底改行,去从事远离“意识形态”的文物研究。
沈从文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沈从文对文物虽一向有兴趣,但对真正的文物研究,却可说是一无所知。然而此后的几十年,他一直潜心悉心,从头学起,孜孜不倦,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恶劣,都多少年如一日地埋首于斑斑驳驳的文物中,最终取得令人惊叹的累累硕果,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成为文物研究的专家。而这一切,不能不取决于他早年对文物的兴趣。
早年间,沈从文随西南联大进入昆明,每晚都上福照街的夜市,摊主都是拾荒收旧者,每一个地摊点一盏电石灯,绿色的火焰照着地面一二尺,远看好像在开盂兰盆会,点地藏香。
这些地摊上的货物,大多是家用器物。电料、五金零件、衣服之类,沈从文都没有兴趣,看一眼就走过。但也会有意外的收获。有一次,他在一堆杯、盆、碗、盏中发现一个小小的瓷碟,瓷质洁白,很薄,画着一匹青花奔马。他说,这是康熙青花瓷,一般是八个一套,名为“八骏图”。他很高兴地花一元中央币买了下来。当时的中央币一元,值旧滇币十元,新滇币二元,民间买卖,还是使用滇币,因此,使用中央币的外省人,都觉得云南物价低廉。
这个康熙八骏图瓷碟,引起了沈从文很大的兴趣。他收的古瓷之中,多是盆子碟子。在北平家里,已有了几十个明清两代的瓷盆。这回到昆明,沈从文却是发现了一个宝藏。
沈从文提及某种文物时常是赞叹不已。马王堆那副不到一两重的纱衣,他不知说了多少次。刺绣用的金线原来是盲人用一把刀,全凭手感,就金箔上切割出来的。他说起这件事时非常感动。有一个木俑一尺多高,衣服非常特别:上衣的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红的;下裳正好相反,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黑的。沈从文说:“这真是现代!”如果照这样式做一件时装,拿到巴黎去,由一个长身细腰的模特儿穿起来,到表演台上转那么一转,准能把全巴黎都“镇”了!
五十年代初,沈从文不得已离开了北京大学,终止了写作事业,改行到历史博物馆。历尽了艰辛,从事了三十年的写作,突然一下子从文学创作的高峰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后,他也曾有一时的失望、迷惘、痛苦,但这位年已五十的作家很快就爬了起来,开始了他新的跋涉。
他日夜埋头工作,整理文物,书写藏品目录、标签,作讲解员,他默默地积累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十年浩劫中,沈从文被多次抄家,他最痛惜的是那些辛辛苦苦收藏来的资料、书稿被损毁一空。他扫厕所,下放到湖北劳动改造,这些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让他更充满了斗志。回到北京后他开始躲在一间小屋里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研究著述工作,1981年他出版了历史文物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收藏了中国商朝至清代服饰图片四百多幅,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当时有一位国外的书商想出高价购买该稿的版权,但沈从文却不为所动。
他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为自己树立了另一座丰碑。
他的精神,他的为人,都为后人所敬仰。
痴狂者的精神境界
世人往往羡慕于别人的成就、别人的辉煌,却看不到成就和辉煌背后那份执著,那份痴迷,那份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焦灼,那份常人难以忍受的身心煎熬。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成功一定有原因,大成功一定有大波澜。
在西方艺术世界里,印象派大师高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位,他一生被贫穷与疾病折磨,但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未停歇,疯狂执着。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扰,寻求原始人的生活而浪迹天涯。
当艺术大师塞尚过着勤奋创作的隐居生活之时,一个不知疲倦的异常高傲的绅士,正为寻求原始人的生活而浪迹天涯。这位奇怪的、与众不同的骑士,便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被人称为原始狂人的高更。
高更而立之年进人艺术世界,当进入到这个世界后,高更便开始了他疯狂、执着的艺术之旅,他一生尝尽了人间辛酸与不幸,大多数时间是饱受着孤独、痛苦、贫穷、饥饿的折磨。他本应有个很好的职业,但为了追求艺术,他放弃了职业,家庭收入来源断了,丹麦籍的妻子带着5个孩子回到了哥本哈根,留下他开始了苦行僧式的生活。
天生狂放的高更一心想成为一个有独特风格的画家。
所以在疯狂的追求过程中,一切贫穷困苦,都被艳丽的色彩所代替。1881年他的《裸体习作》在沙龙展出时,一位大评论家发表文章,说他是“创造了一幅大胆的、独具一格的油画”。这一热情洋溢的赞美,给孤寂苦闷的高更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从而使他更疯狂的投入到“独具一格”的艺术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