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租书店的女儿
16549000000007

第7章 互助會

車窗雨刷上老夾著標榜「互助會」的宣傳單:

跟會怕會跑了嗎?有急用卻無從調度嗎?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你一通電話我們將讓您先標會,後付會款。附註:三十人為一組(做生意者佳),一日會一千元,高標二百元起,二日會一千五百元,高標三百元起,三日會二千元,高標四百五十元起。歡迎來電洽詢!專線:09××××××××

南都經驗一絕,再不信世界是這樣運作的,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這是什麼末世怪現象?毫無誠信基礎、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可以彼此金錢互助,「讓您先標會,後付會款。」可能嗎?有這般違背常理的事嗎?你不禁想起一名朋友的經歷,在上個世紀九〇年代初蘇聯剛解體之際,之前深受「反共抗俄」教條薰陶多年的我輩,一旦「圍城」開放,個個無限嚮往,此人大學讀俄文,學生時期受夠了學習限制,常抱怨再怎麼用功少了切磋的對手就是難,但比起來自有相對的語言優勢,為了見識俄帝文化刻度,忙抓緊機會,起程前往莫斯科深造,他說:「我不能讓反共抗俄同時幻滅,至少要有一個是真的。」

他在秋季抵達莫斯科,世所共知這是一座偉大的城市有著偉大的民族性,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契訶夫、杜斯妥也夫斯基、愛森斯坦、紐瑞耶夫……以降,不凡的文學家、音樂家、藝術家群星燦爛共建巨大世界文化遺產,於是目不暇給的歷史名建築、看不完的傳奇角色表演、聽不完的耳聞中的音樂會,最難忘的卻是那些音樂會場外,透露出努力穿著整齊痕跡的老太太老先生,在音樂會即將開始之際,一次次上演禮貌而理直氣壯上前詢問的戲碼及台詞:「有多的票嗎?」他們聽不起,但既有音樂修養還有勇氣及渴望,餘生無多,他們選擇持續來到音樂廳外加演參與,就算一廂情願,我寧願猜想他們非貪便宜,而是真喜愛音符的滿載性以及最接近音樂空間。

不久之後冬季降臨,那時代的莫斯科金磚未崛起,百姓平均所得低,資源極窘困,動輒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整個大城市被深雪掩覆恍如冰宮,朋友街上走著走著,有人突然慢慢上前朝他伸出一隻手指,他心生警戒不予回應,仍不時有手指伸出,也有圍成一圈沒伸的,好奇之下他問明白了,原來這些人在找人「聚飲」,以麵包就高度酒伏特加,永恆的四十度,滿街是圍成一圈圈的小團體。俄人不僅喜歡藝術與人共看,也好酒,天寒欲雪,光文學意境的紅泥小火爐是不夠的,還得有酒才足以挺過嚴冬,但買不起整瓶伏特加是那時代的普遍現象,於是發展出一種酒的互助會,是的,互助會,伸一根手指表示一人,三隻,表示已有三人,多少才夠呢?得看酒友們湊分子狀況,一般而言,大概四人共瓶是常態。不可思議的是,伏特加是俄羅斯的國酒,和雞蛋、麵包一樣,被歸為生活必需品,一般極廉價,就這樣,也還得互助,就這樣創造了九〇年代這酒之國男性平均壽命與世界潮流逆向而行降到五十七点五歲左右的紀錄,尚比六〇年代還低。這樣的互助,當年拿來當異國故事下酒時助興,如今一回想,真有點苟且湊合,別說比擬此時此地的南都現場,酒互助,拖垮了偉大國度的平均壽命,錢互助呢?你還很好奇,互助會宣傳單上一組是三十人呢!得多久才能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