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租书店的女儿
16549000000043

第43章 後南都主義

木棉花、火龍果、茄苳樹、蒲葵、紫荊、鳳梨、黃花風鈴……台南高鐵接駁巴士上,你忙著收集記憶中與記憶外的植物,忙著分門歸類。木棉花究竟屬於是台南還是台北的季節指標?茄苳呢?你拿過來掂過去,不太確定了。先把火龍果的記憶排除再說,這水果肯定沒趕上你的舊府城,數年前在台南佳里鹽分地帶文學七子之一林芳年故居看見結實纍纍豔紫外表怒放的火龍果,感覺像走進梵谷畫裡,(蔣勳:「沒有某一種瘋狂,看不見美。」)很難將眼前長在南方小鄉村極豔異的果子和你去凱悅飯店才會點的不像水果的水果聯想一道,而你明明知道,這長相脫秩盲於色的果皮底下肉質淡味純淨,多麼梵谷。你當時就想以後不太能點這水果了,吃畫似的。

重建記憶其實是一項很瑣碎的動作,尤其是重建成人以前的記憶。懵懵懂懂的歲月像站在日正當中的天空下,為強光所炫目,僅僅留下如光圈爆炸似的畫面,以及嗡嗡嘶鳴般的音效。說來,生於小城長於小城,是原生地,很自然的順著風氣長大,沒有太多的掙扎。所以問題是中年回鄉了,從回來那天起,心理上像突然站在日本房子著火後的現場,面對清清楚楚的殘垣廢墟,不禁慌張自問自答:究竟燒掉了什麼?(是張愛玲〈金鎖記〉裡的句子:不多的一點記憶,將來是要裝在水晶瓶裡,雙手捧著看的,她的最初與最後的愛。)

究竟燒掉了什麼呢?你開始忙著安頓現在的以前、以後位置,卻忘了,建構以前最好先解構,那些林林總總的生活秩序、個人意識與習慣先解散了才好清朗,但還是老問題,青年時期離鄉,你有啥可解構的故事呢?(你收拾畫面,繼續拆卸植物秩序,桃花心木、銀樺、雨豆樹、緬梔、菩提樹、裂葉蘋婆……到處是這樣的碎片與零件,你知道,這些你離開之後大量栽種的花樹,它們的季節,你是永遠的錯失了,如今成了最無法修復的記憶體。)

(接駁巴士開下了快速道路)突然間一道畫面閃光切進來,相同的返鄉歷程,(那時你還不明白的)發生在很久以前的對岸四川銅梁。兩岸開通後,你和德模銜命返鄉看德模被留在老家的弟弟德孝,連夜找到,一字不識大文盲,展開自我絮絮叨叨的重建之路:「啊!爸爸媽媽走了以後,政策下來了!多虧了國家和領導照顧我哦……」三綱五常記得可牢了,完全是個(四十歲)小孩,搖頭晃腦站在老師面前背書。因為不識字,從沒去過任何外地,生命中就那幾件事,記過來記過去,名副其實的(你們不在場後的)故鄉代言人。你和德模得強力止住才不「扯」下去,逆反之旅,德模不才該是那忙著重建記憶的人嗎?(多年後,德孝喝農藥自殺身亡,無法解讀的大量記憶量終於爆炸。德模每趟回老家,除了主持德孝結婚那次,都不超過三天,無法待下去,人、事與地,沒任何渴望。)

所以一看見「後設」、「後殖民」、「後現代」這些學術詞語,你總是立刻一廂情願挪用到自己的回鄉經驗,順著生活線你展開重建「後南都」、「後影三時期」、「後德光女中」、「後八〇四醫院」……尤其「後殖民」之旅,強調的是這片日據殖民鑿痕甚深的古都,殖民結束了但殖民影響存了下來,這才能解釋為什麼(前)南都歲月去日已久,卻仍存在你生命中,成為你看世界的一切眼光與角度,你的後南都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