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青春在美国转机
16545600000015

第15章 旅行在美国大地(2)

我们玩的起劲,这会还碰到一个广东来的小女孩,大概上小学的样子。不由分说的坐到了我们的桌子上想加入我们的队伍,她的父亲看看她,一脸无奈。我们便陪着这个小孩玩了起来。最后,我们还和小姑娘一同拍照合影,照片的标题即是:UNO党。

因为波士顿是我们美东旅程的最后一站,所以,在昆西市场步行街吃完中饭后,我们会重返纽约,小木则会一个人飞到美西。离别的机场,我们一一相拥,好在美西的行程里,小木是一个人报的名,总算不会碰上和阿姨同住的尴尬事了。

而我会和小黄、冬妮先去纽约华人区法拉盛住上两天,随后送走他们,在跟着伊林和她男朋友在另一个华人区布鲁克林耗上几天准备美西全新的旅程。

尼亚加拉瀑布的彩虹

在美东的旅程中,我最喜欢的景是在水牛城看到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直译作拉格科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后称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

这座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是北美东北部尼亚加拉河上的大瀑布,算是美洲的奇景之一,你可以从很多大片里找到尼亚加拉的影子,最出名的没过玛丽莲·梦露出演的《尼亚加拉》。

我们在晚上从华盛顿一路开到水牛城去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导游在路上和我们说,观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去年有个日本女孩就是为了拍摄瀑布跨域了栏杆,结果被水卷走了。

我们都被导游的话给吓到了,事实上,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当我们到达后完全因为兴奋而把这一切抛之脑后。入夜后的尼亚加拉比起白天的展现出来的是另一番景象。在红日西坠时,珠幔般的水花,在夕阳映照下,七彩虹霓,灿然入目。站在瀑布的面前,浓厚的水汽遮掩了它原本的面貌,让一切有了一种飘渺迷离的梦境景象。

冲向美国瀑布的那一段尼亚加拉河是由美加两国分享的,河上筑有一座彩虹(Rainbow Bridge),这座桥也根据河内边界而划分,一端属于加拿大,一端属美国。瀑布的另一面是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小镇。

有意思的是,我们所在的瀑布小镇安静无比,而对面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城则是灯火辉煌,拥有登峰造极的游乐设施,连瀑布也照射了七彩霓虹。原来,尼亚加拉美国一侧的土地属于政府允许印第安自留土地,这里的酋长喜欢清静,坚持不肯建娱乐设施,不肯建赌场。

我们大约只在瀑布停留了二十分钟就离开,接下来等待我们的是第二天的“雾中少女”号,它将带着我们近距离感受大瀑布。

在正式看瀑布之前,我们先观看了一段有关瀑布历史的小电影。电影里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尼亚加拉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这尼亚加拉峡谷中住着一个古老的印地安部落,族里规定女孩成年后通常是由父母私定终身。有一位很美丽的印地安少女在成年仪式上,被父母许诺给了一位又老又丑的老头,少女顿觉痛不欲生,跑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前哭泣了一天一夜,最终竟坐着竹筏漂进了大瀑布中,再没有回来。

每年在这里还举行一次冒险挑战的死亡游戏,参加这项游戏的选手带着食物和氧气,进入密封的木桶里,从瀑布源头滚下来,随着瀑布的巨大的冲力,在深渊中翻腾十多次,最后被冲到下游。最终的胜利者属于安全到达目的地的选手,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可以拿到一笔奖金。

1901年,密执安州女教师安妮·埃德森·泰勒就将自己和自己的爱猫装进一个木桶里从瀑布上冲下来,希望为学校集资,她和自己的小猫毫发无伤,可也没获得多少资助。如今,木桶的仿制品在大瀑布博物馆里展出,每年被几百万人抚摸。

这样的冒险精神有几分离奇的色彩,为何总有人选择在这挑战自我或者结束生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尼亚加拉瀑布巨大的落差,让跌入深谷的水流飞溅起100多米高的浪花和水汽,由于空气中弥漫着丰富的水离子,极容易作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产生亢奋和冲动。

我们从影院走出来,穿过一个公园来到昨日陆上的观景台。还没有走到观景台,即被远远望去的一道彩虹吸引了注意力。虽说在尼亚加拉看到彩虹并不是稀奇事,这里的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碰上这样的晴天自然会形成彩虹,但是还是觉得这彩虹太完美了。

我很少在城市里看到过色彩如此分明的彩虹,红橙黄青蓝紫,每一种颜色你都可以从这弯彩虹中找到,而且它的位置正好架在了瀑布之上,并面对着彩虹桥。

我们从观景台坐着电梯一直往下面的乘船码头去,然后,每人发了一件蓝色外套的雨衣,我们互看了对方一眼,不禁笑出来:“蓝精灵!”

小木因为拍照掉了队,我们看到他跟我们隔着一排队伍,虽说插队不好,但错过了一班船就得登上半个小时,我们急忙把他拉过来。不一会儿,“雾中少女”号迎着雾气缓缓而来,我们赶忙上船。位置也是关键,为了拍到好看的照片,我迅速往一楼的船尾跑去,小木和我一起。

而其他女孩则去了二楼。一路上,游船只要略略靠近瀑布,便会被落下的水浪冲击的大幅摆动,水珠劈头盖脸地砸来,我们把此理解为瀑布的热情。我们被这雷鸣般的水声深深吸引,不自觉地兴奋起来。

当游船开过瀑布时,我们回头望去是万千浓厚的水汽,绮丽的彩虹和几只在天空飞过海鸥,相机捕捉的画面充满着壮丽的色彩。我想此刻我搞明白了,为什么这艘船必须得叫做“雾中少女”号。

游船结束后,我们即刻脱下了雨衣,准备乘坐电梯到另一个观景台去。而远处还有一群人依旧穿着雨衣走着楼梯上岸去。他们浑身湿透了,但他们却和这美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紧密地靠在一起,像是恋人般,组成了一副难忘的电影画面。

我之所以喜欢尼亚加拉大瀑布,并非是因为它颇富盛名。而是它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和蔼的伟人,你站在它面前会无限的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但它见到你却会一直微笑,它将奇迹、梦想展现给你,并深入你的脑海。它会拥抱你,然后告诉你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有奇迹,所以生活才是值得期盼的。

生活在纽约的华人

结束了美东的行程,我、小黄、冬妮一同来到了法拉盛。

几百年前,法拉盛(Flushing)本是荷兰殖民地,后来随着纽约市的扩张,逐渐变为城市的一部分,与曼哈顿岛仅一河之隔。

“9·11”事件后,纽约老中国城里的居民为了安全,成批迁移至法拉盛。他们在这里开餐馆,卖服装,搞运输,生意越做越红火,加上交通上的便利,偷渡客或移民大多在此中转求职,提供了大量劳力,不过几年时间,法拉盛的规模就超过了全美各地的中国城。

小黄在网上订了一个家庭旅馆,价格大约是60美金一晚上。

下车前,我们特意问了司机旅馆大致的位置,后来一路也问了几个路人。他们告诉我们路挺近的,结果我们拖着巨大的行李整整走了半个小时还没走到,中间不是走过了这条街就是提前转弯了。后来,我们走到一条小路上,这边人不多。

问路的途中我们碰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他刚搬到法拉盛的房子,也不太清楚这边的路。后来,他开车重新回到这条路上,我们依旧拖着行李。

他便说:“要不这样吧,我开车带着一个人找,找到了在打电话给你们,省的你们拖着行李走来走去。”

我们当时估计也是太绝望了,小黄不由分说地就上了他的车。就在小黄上车后,我们看到身后房子的门牌号,好像离房子不远了。再走了两步后,房东出来找我们,他帮我们拿着行李,顺道抱怨说:“你们这些女孩方向感怎么这么差,还有一个女生呢?”

好在,没过几分钟男生也带着小黄回来了,总算松了口气。

这家庭旅馆的老板是山西人,他们一家人并非是在美国生活的有钱人,而是当年劳务输出来来到这,通过政治庇护,终于合法留在法拉盛,法拉盛的中国居民基本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平日也是打打工,租租房子,生活就这么过着。

但是,当他们做了这样的选择后他们不像有钱人那样随时还能回国,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再踏上中国的土地。我问老板:“为什么非要留在美国?”

老板说:“当年也没想这么多,觉得在美国钱好赚,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就想留在这里生活。你看,我们现在有一幢两层楼的洋房,出门打打工赚的钱足够养活家人。反正在哪过不是过,就这么活吧。”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出来问我们:“你们明天要去WOODBERRY?”

我和小黄点头,他便帮我们叫了车,约了地点,往返的价格是一人六十美金,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WOODBERRY是美国最大的奥特莱斯,据说在里面能够买到许多白菜价的名品,比梅西之类的百货商店自然便宜得多。

不过,你想用一天的时间逛完WOODBERRY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商场太大了,好在商店的排布是室外一间一间分开的,要是放在一个商厦里必然逛的晕头转向。

第二日,我们按照老板介绍的地址找到了司机,伊林和男友也一起过来,前面的人都坐着大巴小巴走了,我们倒好,4个人正好一辆小轿车,坐的挺宽敞。

一路上,司机放起了凤凰传奇的歌,从《自由飞翔》到《最炫名族风》,我们当时惊讶到:“你们在国外也听这个?”

司机笑笑说:“不是挺好听的吗,你们那的人好像都挺喜欢。”

我们也不争论,就点点头。

过了一会,我们问他:“你干吗来这边做司机?”

他便告诉我们:“我可不是专业的,平日里我也要上班。就是周末当他们车不够用的时候帮忙开趟车赚点钱,反正闲着也没事干。不过这的司机,工资还都是挺有保障的。一般每个月的收入都在5000美金左右。”

而当地人一个月吃和住的开销在1000美金左右,所以如果家人在国内他们就会把剩下的钱寄回去,给小孩读书,养活家人,这样的工资抵得上国内的半年,所以外来务工者大量涌入纽约。即便不合法,面临遣送,他们也要留在这里工作。

一个多小时候后,我们到了WOODBERRY,司机把优惠券给到我们后,我们就分头行动。我和小黄去了化妆品专柜,在美国兰蔻和倩碧的价格确实比起国内优惠不少。

那天,老天也和我们开了个小玩笑,我们逛着逛着,忽然倾盆大雨下下来。我们在屋檐下避雨的时候,还好有一个留学生递给了我和小黄一件雨披,我们两人披上一件雨披跑回了车里问师傅借了伞。

拿到伞后,雨很快又停了。有很多人来WOODBERRY都会空手而来,然后在里面买一个拉杆箱,我们看到很多欧洲的留学生把新箱子放在路边打开,然后狠狠地往里面塞UGG,场面倒是挺壮观。

我们从早晨十点一直逛到下午三点,我的收获大致为:兰蔻的水2瓶,倩碧的黄油1瓶,MAC的唇膏套装,NY的帽子一顶(可提供刺绣名字服务),JUICY的钱包,鱼肝油维生素若干,行李包(附带拉杆)和几件小孩的衣服。

我在美国买的东西总是得在脑海里反反复复来回好几遍,生怕漏了哪个亲戚朋友,又怕坐飞机时行李超重,所以时刻都得保持一个计划性。

终于,在我们精疲力竭后司机把我们送回了房东的家里,我们放下这些东西想起居然还没有吃饭,便喊上冬妮一起去吃广东菜。

晚上5点,天色已经有些暗下来,走在法拉盛的街道上你能明显感觉到些恐惧。因为有些小路上人并不多,路灯也是昏黄的,有很多黑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会用奇怪的眼神打量你。在这种地方发生抢劫、打架斗殴不足为奇,华人和一些其他地区的人也会有一些********在此。所以,房东都是建议我们晚上尽量不出门,出门的时候也得一群人走在一起。

走到中心街区,这里的行人总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丰臀****的洋女子,有黝黑敦实的“阿米哥”(墨西哥人)。然而,大量的是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或者干脆是纯粹的带着皇城味的北京话、“阿拉、阿拉”的上海话、堪比外语的广东话、温州话。

如果称呼“中国城”还有点客居海外的意味,那么“法拉盛”三个字,却在暗示一种堂皇而霸道的占领——在这里,你不会感到身在美国,甚至你根本不需要会英文就可以在这生活。

这简直是一个八十年代广东的样子,街边破旧的霓虹灯,上面汉字繁体字穿插这写。街边旺角海鲜、北京酒庄、上海小笼、羊肉泡馍、粽子油条,各种中国传统美食应有尽有。不过,这街道脏、乱、差,生活环境拥挤喧闹,比不上如今国内的一些新兴城市。而且,这里还有亚裔的帮派,治安总是很头疼的问题。

2010年的时候,就有一个黑龙江的女留学生被墨西哥裔男子强奸,后用一根钢管敲打后脑至死。罪行还发生在人流稠密的街区,持续了近20分钟,其间有数十名路人侧目,竟也无一人施救!这里是纽约,是法拉盛,人情冷漠,何以至此?

所以,我对纽约的华人区没有一点点好感,并坚定这即便有着中国城的面貌,但他绝对不是家乡,而我们也注定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