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赢不输
16536900000015

第15章 当前路崎岖时(2)

这几条推测里头,没有一条靠谱的。马克西姆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来的。他原本学的是表演,在圣彼得堡(St.Petersburg)的剧院里艰难地求生存。成家之后,演员的收入不够花了。当时正逢1998年,金融危机撼动了俄罗斯崭新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跟我谈天的时候,关于那场危机马克西姆一句也没提到过,他也没说起当年在既没有资金和人脉、也没受过相关教育的情况下创业有多难。他好似不是这样看事情的。相反,他跟我谈起,他和几个剧院里的朋友合伙开了个演出公司:“我们了解演艺行业,也认识很多能帮我们组织精彩演出的人。我们太喜欢做这个了,感觉这些不像是正经工作,而是在玩。我们的年营业额达到了四五百万美元,2004年我卖掉了自己的股份,搬到了德国,想尝试些新东西。”

“做生意的关键就是你得觉得好玩,开心。”马克西姆说,听起来这是他的另一条箴言。

几年前他建立了一个社团,人们可以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下一届俄罗斯总统。这本来只是个玩笑,结果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与者,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下个月,他打算去上探戈课。

“他是莫斯科最出名的年轻IT创业家之一。”挤地铁的路上,俄罗斯的联络人告诉我。这条地铁运送的乘客数目是伦敦和纽约的总和,一天八百万人,是欧洲最大城市的半数人口。

我明白马克西姆为何如此受欢迎,他的人生故事和个人魅力给我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世上有多少人是因为外部原因而止步不前?要么没有钱、居住的国家不对劲、遇上了危机,要么就是没受到适合的教育、太年轻、太老、缺乏创意,或是没有合适的人脉。

马克西姆告诉我们的,是人人都知道、却经常忘记的事——凡事总有解决办法。唯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就是——你得有看到机遇而非自我局限的能力。

当前路崎岖时3

无论你目前处境如何,成功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多试几次

马丁·本耶格伽德

2008年,德里克以22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线上音乐商店CD Baby。他受邀到TED大会上作演讲,诸如《连线》(Wired)和《君子》(Esquire)这样的高端杂志也报道了他。最近他出了一本畅销书《你想要的一切》(Anything You Want),说的是关于创业的40条建议。NBC称他是“革命性地再造了音乐行业”。

这一切还不够棒,德里克还因生活得平衡而声名在外。他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要求,但有个条件:以文字的形式来作访谈,这样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作答。或许这正是他善用时间的体现吧。我们第一批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十分直白:“你为何如此成功?”刚过了几分钟,我们就收到了回复。这个答案坦诚而明确,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运气好而已,”他说道,“我做CD Baby的时候,时机刚好,提供的服务也对路。我已经做了十几个企业,都没做成,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做成了。”

让我惊异的是,德里克压根不知道为何CD Baby会成功。他甚至抵御住了诱惑,没作“马后炮”的分析总结。相反,他跟我们讲了真话。他看不出来CD Baby和另外十几个进了“创业公墓”的失败企业有何不同,而CD Baby把他捧成了创业界的超级明星,也把他变成了成千上万独立音乐人的偶像。

我在这本书前头提到的麦肯锡,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咨询公司之一,在那里聚集着一些地球上最聪明、最擅长分析的人才。最有实力的公司(甚至政府)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会给麦肯锡打电话。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麦肯锡决定进入创业界,为初创企业作咨询。这一次他们没有按规矩收取天价费用,而是打算跟创业者一同工作,换取期权。这个决策引起了轰动,麦肯锡在世界各地开设了专门从事这项业务的分支机构,商界里不少最聪明的人才都参与了进来。可三年之后,这个项目被彻底砍掉,数百万美元付诸东流。

这个备受尊敬的咨询公司出了什么错?原因必定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的基本前提错了——麦肯锡以为自己能把胜者挑出来。他们以为,凭着公司的经验、做事方法和聪明人才,他们可以从成百上千的商业计划中挑出几个最有潜力、最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苗子。可是他们错了,他们的眼光跟咱们普通人的差不了多少。就像德里克·西弗斯一样,他们也不知道哪艘船能走远,哪艘会沉没。

为什么预测哪个模式会成功这么难?答案很简单。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太多未知因素了,所以预测无异于瞎猜。很多人都引用过这些例子——时任IBM CEO的汤姆·沃森(Tom Watson)曾对电脑的市场需求作出过一个著名的预测,他认为全球对电脑的需求超不过5台。麦肯锡曾认为手机是个“利基市场”。还有,谁能忘掉当年比尔·盖茨那句坚定的回答呢?1993年,有人问他微软对网络的看法,他回答说:“网络?我们对这东西不感兴趣。”如果说像汤姆·沃森和比尔·盖茨这么聪明的人,还有像麦肯锡这样的公司都能错得这么离谱,那显然说明预测成功是多么困难啊。

那么,如果说没有人能预测创业的结果究竟是成还是败,那最好的做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多试几次。多尝试几个创意,多尝试几个项目,多创业几次。买彩票的时候,只买一两张就太少了。就像德里克似的,起码要试10次,越多越好。

我读到过一个电话销售员的故事,他发现自己的成功率是5%。也就是说,每打给20个人,他能签下一单。于是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遭拒一次,他就会祝贺自己,因为他朝签单又迈近了一步。这人听上去有些疯狂,可他的销售业绩在公司排行第一。在获胜之前你可能要尝试不少次,当你接受这个事实之后,你就更容易用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慢慢来,享受过程。然后,每次当你发现自己处在被人“将军”的位置上,或是不得不砍掉一个项目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不再意味着失败,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而且你离中大奖又迈近了一步。

当前路崎岖时4

最要紧的就是多试几次,还要把对路的坚持做下去

永远不嫌晚

乔丹·麦尔纳

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和团购网的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都在二十多岁时就成了亿万富翁。如今这个时代,企业的创始人似乎一天比一天年轻,你很容易认为,一旦人过了35岁,这辈子就没戏唱了。

尽管这些创业者的成功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无疑也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们显然都是例外。随着年岁渐长,经验日趋丰富,绝大多数企业家都在不断进步。有太多人以为,人的体能、心智和创意能力会随着年岁增长而变差,你可千万别听信这个负面信息。做你热爱的事情,追求成功,这永远都不嫌晚。

想在运动圈里找励志人物的话,只要看看阿迪达斯最新的海报主角就行了——年已百岁的马拉松选手法乌贾·辛格(Fauja Singh)。他84岁的时候,妻子和小儿子去世了,于是辛格离开印度,搬到英国去跟另一个儿子同住。为了抵住思乡之情,打发孤独与无聊,辛格在慢跑中找到了慰藉。渐渐地,他爱上了跑步,从中找到了莫大的乐趣。89岁那年,他这辈子头一回跑了马拉松。

在艺术领域,想想美国的画家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当她的关节炎太严重、没法绣花的时候,她拿起了画笔。那年她76岁。如今她的画作悬挂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白宫里也有。2006年,她的作品《槭树园里的熬糖会》卖出了120万美元。摩西奶奶101岁过世时,她完成了3600余幅画作,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乡村风格。

还有政界的“飓风”黑兹尔·麦卡利恩(Hazel McCallion),她以90岁高龄当选加拿大米西索加(Mississauga)市长,严谨的态度为她赢得了76%的选票。

哈兰德·桑德斯上校(Colonel Harland Sanders)65岁时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把社保支票兑现了当启动资金。他把自己家的“炸鸡秘方”应用到餐厅,90岁过世时,世界知名的肯德基连锁餐厅已经开出了6000家分店,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而当雷·克洛克(Ray Kroc)开设第一家麦当劳加盟餐厅,从创始人手中买过公司,把它塑造成今日这个快餐业巨头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这样的例子各个行业都有,比比皆是。摩西奶奶、辛格、麦卡利恩、桑德斯和克洛克都是明证,在你所爱的领域内成就伟业,永远都不会太晚。所以,别再说什么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最好的年华就是现在和将来,最适合动手去做的日子就是今天。

当前路崎岖时5

今天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