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赢不输
16536900000010

第10章 跳出时间陷阱(1)

14个助你规避时间陷阱的新见解

若是把我们每天浪费掉的时间和精力作个统计,结果准能吓人一大跳。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80%以上的成果,其实来自20%的努力。我们所做的大多数工作,并没对事业成功或幸福生活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当然了,棘手的部分就是分清哪些属于“重要任务”,哪些属于“时间陷阱”。接下来的14篇小文会给你一些指导和启发,读完之后,请把自己身边的陷阱一一列出来,也就是那些你经常会掉进去的、吞噬时间的大深坑。

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对有的人来说,他的陷阱可能是“处理不必要的冲突”,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低下的筹款效率”或者是“迟迟做不出的艰难的决策”。

花点时间去找出你的陷阱,然后一一找出对策。第一步就是把基础的事情做对。当然,你会在后文中看到大量对提高效率的建议。但你最需要领悟的是一些至为基本的道理,请看后文。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人都是趁别人浪费时间的时候赶超到前头去的。”

——亨利·福特(Henry Ford)

拔下插头,重新启动

乔丹·麦尔纳

大家都曾遇见过这样的人吧,自打认识他们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在找投资。其实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不管问题出在哪儿,是组建团队、做出产品、找到搭档,还是获得助推力,那个创意就是启动不了。

最大的时间陷阱之一,就是纠结在没前途的项目上。它打破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破坏了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工作得如此辛苦,却得不到回报。

可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也听过创业者凭借过人的毅力,苦苦坚持多年,终于大获成功的故事。看起来,他们的成功显然应当归功于坚韧。

到底该怎么办?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手?这两难的局面该怎么处理?何时该全力以赴?何时该果断放弃?

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和大卫·科恩是TechStar的共同创始人,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加速器之一,在博尔德(Boulder)、波士顿(Boston)、西雅图(Seattle)和纽约(New York City)都有项目。

通过提供辅导和种子基金,他们帮助年轻公司发展成长,他们麾下有70%以上的创业团队都在3个月的孵化期结束后,立即就拿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投资。

很少有人能像他们俩一样,亲身经历过这么多初创企业。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们跟我们分享了对这个难题的看法,帮助读者们决定何时该坚持下去,何时该果断放弃。

大卫说,如果你遇到以下任意一条,就应该考虑放弃了:

你总是忍不住去想,如果不干这个,你可以把时间和资源用来做哪些事情;

“其他的事情”总是在召唤你;

你的激情不再,总是分心;

你打算做第4次或第5次彻底转型。也就是说,自从这个创意诞生以来,你的想法已经彻头彻尾地改变过很多次了。灵活调整是好事,可也有弊端。

“创业中遇到起伏,这太正常了。感到自己想放弃的时候,等48小时再说,给自己放几天假也行。回来之后,如果你还有那种感觉,那就考虑一下真正放弃吧。如果那种感觉消失了,那就不必担忧了。”大卫解释说。

他还提出了一个“虚拟观看”的建议。拿出一天时间来,在脑海里“看”这个场景:你终止了手上的项目,启动了一个全新的决定。你有什么感觉?这个新项目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情绪?

第二天,把场景彻底换过来,想象你把现在的项目继续做下去的样子。接下来的几年里,你到办公室来上班,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把公司做起来。然后你问问自己,在这两个场景里,哪一个最让你兴奋激动?

大卫还说,在客观层面上,即排除了个人情绪的因素之后,放弃的决定应当是理性的,而且你要对自己彻底坦诚,记得听听市场的真实声音。

不知道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看来,“放弃”这个字有种贬义。许多创业者之所以宁愿坚持下去,这正是原因之一,他们不愿意“屈服”。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关闭企业并不是坏事,而是正确的决定,它会带领你找到下一个机会,那个能让你摘得成功果实、找到平衡和幸福的机会。应该为“放弃”换一个更好的名字,叫做“寻找崭新的机会平台”。

你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企业和心态,必要时作出艰难的决定。记得科恩的话:“要记住,你永远也没办法完全确定某个决策到底对不对。创业者一直都是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作决策,这事也一样。”

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失败是创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请记住这句睿智的箴言:“世上并没有失败,只有反馈。”换个情境,同样的举动很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从失败中学习,然后继续向前走。

面临艰难决定的时候,往长远看是很难的。展望3个月后的前景,要比回顾3个月前的往事难得多。有时你必须要做一件很困难的事,却特别想拖着不做,千万不要这样,应该马上就动手。行动起来,你就有望把它解决掉,以后彻底不想它,否则它总是在你眼前绕啊绕。这就像去看牙医之前给自己做的思想工作一样:无论会发生什么,30分钟之后,你肯定会离开那张椅子。

当事情变得不对劲的时候,我们心里往往会涌起一阵不明智的冲动,无论如何也得把这事搞定。当我们深陷在一件事中,而它最后宣告失败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很可能会被蒙蔽住,看不见机会。谨记一点,成功人士能在各处发现机会。

要知道,有时候过往的经历会带来沉没成本。可别像赌徒似的,没完没了地想着“要把之前输掉的赢回来”。相反,你应当抱持这种心态:今天是我创业的第一天,我能运用的,是到目前为止我知晓的一切。把插头拔下来,重新启动。想一想,今天正是你余生的第一天,你选择怎么做?

跳出时间陷阱1

切勿陷在错误的项目里,无法自拔

想办法搞定他?没必要!

马丁·本耶格伽德

几年前我在麦肯锡做咨询顾问的时候,听到过一句话,那时我没有仔细琢磨它的意思。在麦肯锡,公司合伙人有时会问项目经理,客户公司里的某个人是否愿意配合、跟他共事是否顺利之类的。气氛变得有点含蓄和凝重起来,项目经理会微微点点头,说出一句“我会想办法搞定他的”。这是麦肯锡内部的“密电码”,意思是跟对方的关系很紧张,但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合作顺利进行下去。

我们来认识一下奥雷·豪耶(Ole Hoyer),他为企业高管提供“能量与绩效提升”方面的咨询服务,这个人的做法跟别人都不一样。

“我认为,咱们人类会发出不同的能量振动频率。当我们遇到跟自己频率一致的人的时候,合作就会特别顺畅,双方能一同发挥创造力,取得特别棒的成果,不必忍受痛苦,也不必牺牲什么。”奥雷说。恐怕大家都会遇到过这种感觉吧,跟有些人一起工作的时候,感觉就像马力全开,一连工作好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就像玩似的。可跟另外一些人合作的时候,开个会就像一辈子那样漫长,等到合作终于结束,人也精疲力竭了。管它叫火花也行,缘分也罢,我们盼望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帮助我们取得的成就,这是我们做独行侠时想也不敢想的。

可是有太多时候,我们退而求其次。面前的人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尽管内心的警钟在响,可我们还是抑制住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勉强跟对方合作,希望取得想要的结果。绝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客户、同事、业务伙伴或投资人吧。但奥雷提醒我们,这不仅对幸福快乐无益,还会浪费我们身上的能量,导致绩效全面下滑。

“我散发出某种特定的能量,有些客户会被它吸引,有些不。在我的业务里,我需要跟客户紧密合作,对于那些尚未作好准备的人,我不会去劝说他们。相反,我跟随着能量的自然流向,结果我谈不成的客户极少。”奥雷这样说。

他的“产品”极为不凡,也极为重要——为公司高管们提供培训,教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能量,实现人生的价值。奥雷和他的培训教练们教学员休整、冥想,探讨情绪稳定和灵性觉醒的话题。这听上去有点“******”式的玄虚味道,可他的客户名单显然实在得很——高盛、德勤、诺华制药、瑞典北欧联合银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银行),还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这些都是他最忠实的客户。

奥雷事业成功,生活也从容自在。就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他出来自立门户,创业单干。当成千上万小型咨询公司关门倒闭的时候,他的公司却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他把20%的时间放在业务上,其余80%拿来旅行、自我发展,为在培训课程中拿出最优秀的表现作足准备。

他还在印度开展了自己的慈善项目,兴建学校,开设为农村人口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他去巴哈马群岛参加冥想和瑜伽修习,到瑞士俯瞰山峰,在南印度的海滩漫步。在数次纽约之行中,他爱极了5Rhythms一种借助舞蹈来冥想和灵修的活动。——译注,一跳就是好几个小时。

他的秘诀是什么?“要说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我并没有特定的基础和先天条件,我只不过是个突然厌倦了西装和数字的银行家。我花了几年时间寻找生命的意义,优化自己的能量。如今,我启发别人也这么做。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我敢于追随自己的能量,跟着它的流向走。而绝大多数人都盼着能量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即便是当他们转身离去的时候。”奥雷说。

如果你想让自己精力充沛、能量满满,那就去做让自己兴奋激动的事情,跟能够启发你、为你加满能量的人待在一起。在能量层面上退而求其次的时候,短期的收获往往会演变成长期的烦恼。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量,全心感受它想把你带向何方。

跳出时间陷阱2

放弃那些无法为你增添能量的人

每年多出一个月

乔丹·麦尔纳

要是额外给你一个月时间,你打算怎么用?整整30天全归你支配。你或许会把它用在营销上,多多开拓业务;或是跟着领域内的专家学习、充电;或许你会来一场小小的冒险,到地球的遥远角落探险,去科罗拉多河上漂流,去巴西玩滑翔机;或许你会选择一些截然不同的主题,比如侍弄香草花园,或是学学钢琴。

要是现在我告诉你,这额外的一个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年年都有呢?再进一步,要是你其实已经拥有了这段时间,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呢?对于这段珍贵的时间,咱们大多数人是怎么用的?既然这段时间这么长,肯定得干点特别重要、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吧?可是,在这无比珍贵的一个月里,我们只是干坐在汽车里而已。没错,干坐在汽车里。

加拿大《麦克林周刊》(Macleans)2011年1月17日那期报道告诉我们一个震惊的事实:“加拿大人每年堵在路上的时间加起来有32个工作日。”

就算你是个喜欢在车里听歌、学意大利语或是听哈利波特有声书的加拿大人,你大概也很难找到有谁愿意这样过上一个月的。跟其他“30天生活方案”作比较的话,你觉得“坐在车里、堵在路上”会不会挤进前10名、甚至是前100名的榜单?

对于加拿大的上班族来说,耗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加起来,着实让人难以承受。如果你从25岁开始上班,一直上到65岁,那你这辈子花费在上班路上的时间总共有3.75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事还有个很糟的连锁反应——他们急于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于是在拥堵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处理事情(或是思考),这既会给人增添压力,又十分危险。

或许,只有那些疯狂的加拿大人才会遇见这个问题?他们的结冰道路和狗拉雪橇肯定是罪魁祸首。非也,浪费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德国一项研究表明,通勤耗时很长的人们整体状态都会变差,生活满意度显著降低。尽管听起来数字大得吓人,但把一年32天拆分到每一天,也不过两个小时多一点点。

爱尔兰都柏林一项对上班族的调查研究表明,将近80%的人认为“出门上班”让人感到紧张。一天两次,这压力就很大了。在市中心工作的上班族通常都会把家安在较远的地方,买个大点的房子,而不是在办公室附近找个面积小点的。可他们往往高估了宽敞住房带来的幸福感,每天上下班用掉两小时,快乐的感觉早就缩水了。

的确,有时候出门上班是唯一的选择,但考虑到代价,我们还是应当尽量减少它。我们可以想办法缓解一下,比如在家里工作,哪怕每周只有一天也好。

或许还有更好的法子,跑步或骑单车去上班。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运动的好处,但麻烦就是总没时间。创业家兼大厨克劳斯·迈耶恰恰就在这个问题上,发现了一个名副其实而又没人看管的宝藏。

“绝大多数人每周都要把好几个小时花在路上。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我从A地到B地的时候,都会先问问自己:能走路、跑步或是骑自行车去吗?而不是打车、开车或搭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