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为什么他们那么富有
16535800000028

第28章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李书福

名人档案

中文名:李书福

英文名:Li Shufu

出生日期:1963年

成就:吉利集团创始人,中国民营企业造汽车第一人

兴趣爱好:文艺、体育、音乐

名言:造汽车没什么神秘的,无非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方向盘再加一个发动机。

在中国的汽车行业有个“狂人”,弯弯的眉毛,微笑的眼神,看起来朴实得有些“土气”,他,就是中国吉利集团的总裁李书福。

之所以说李书福“狂”,并不是指他在气势上有多么不可一世,而是说他做事善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专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先说个他变废为宝的故事吧!

李书福21岁的时候,已经是一家照相馆的小老板了,在当时看来,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还算不错。但是李书福并没有满足,他总是试图寻找新的机会,使自己的生活可以更上一层楼。

有一天,他照相的时候看到一堆废品被扔在角落里,都是些破铜烂铁,连收废品的都不要。李书福走过去,在里面扒了一阵,发现大多数都是镀银镀金的东西,他想,如果能有办法把这些金银提取出来就好了。

李书福没上几年学,自然不懂怎么去操作,但是他会学习。拿着这些破烂,他直接跑到大学里请教教授,还去化学工厂找救兵。他自己也时常看书,苦心钻研,当看到从破烂里提炼出的“真金白银”时,李书福兴奋极了。于是,他忙着去租厂房,又请了能工巧匠,成立了一个冶炼厂。

李书福以极低的价格向那些垃圾站收购废铜烂铁,提炼出金银来再把那些烂铁还回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李书福在短短的时间里拥有了一百万元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从垃圾里面提炼金银,这样的点子或许只有李书福才能想得出来。他连技术都不懂,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可能性,就努力把它变成了现实。

李书福确实“狂”,但是他狂得有道理,就拿做汽车这件事来说,当初也是“不可能的事”。

当时李书福的吉利摩托车厂做得非常红火,不光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到2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李书福考虑起了做汽车,拿美国来说,几乎家家都有汽车,而这也是中国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朋友的时候,却招来了嘲笑:“造四个轮子的汽车,跟造两个轮子的摩托车,完全不同的概念,你别妄想了!”是妄想吗?李书福很不服气,他反驳道:“造汽车怎么了?它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铁壳吗?”在李书福看来,只要把里面的构造弄清楚,造汽车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难就难在政策上的不认可。他的摩托车厂属于民营企业,没什么背景,人才、资金、技术等无一不缺,况且造摩托车的想要造汽车,还得经过政府许可这一关。

有一次,他跑到一家汽车的零配件工厂谈业务。

听说他是造汽车的,对方很是客气,又是倒茶又是敬烟,忙得不亦乐乎。李书福却并不在意这些,他直接就问人家:“如果是赊欠,你们能接受的最长时间是多少?”接待他的负责人有些惊讶:“你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当时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民营企业几乎没有,有的都是国营企业,有背景有后台,零配件工厂根本就不担心贷款问题。

当听说李书福的工厂属于民营企业时,负责人的脸色就变了,接下来的态度也变得非常不配合,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们是做不起来的,就不要再谈底下的内容了吧?”李书福却坚持:“总要试过才知道行不行!”

负责人摇了摇头:“不用试了,肯定会失败的,你这样做无异于跳楼自杀!”对于他不帮忙还泼凉水的做法,李书福很激动:“那就给我们一个跳楼的机会吧!”

见他如此执着,负责人还想再听听他的计划,可当李书福说他只有5亿资本的时候,负责人扭头就走了,他觉得这人还挺会搞恶作剧的,浪费了他的时间和感情,根本就是胡闹。

对李书福而言,技术、资金、人才等的缺乏都可以想办法克服,最让他抓狂的就是政策上的限制。

李书福的吉利工厂只有生产摩托车的权限,而没有生产汽车的权限,想要达到目的,还得想其他的办法才行。

经过努力走访,李书福找到了四川的一家工厂,那工厂有生产汽车的权限,但是已经濒临破产,他投入了上千万元,买到了该工厂的经营控制权。很快,吉利汽车就上市了,它以低价格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爱,狂人李书福再一次成功了。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李书福在创业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每次他都能想到办法,把困难克服,化险为夷。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有把事情反败为胜的能力。不管是从垃圾中提炼金属,还是借着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梦想,对于李书福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次普通的商场较量而已。

有多少人以“不可能”为借口把挑战拒之门外?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实际上,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且真的付出了努力,梦想的实现是指日可待的。

财商启迪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此时,很多人脑海中会冒出“不可能”三个字。其实,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天底下没有不能解决的困难。只要我们具备勇气和智慧,多思考、多尝试,“不可能”终将会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