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公司董事长在给他分配任务时说:“其实那张门角的白纸是我们故意放的,那是对所有应聘者的一个考验,但只有你通过了。只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细微的财物的员工,才能给公司创造财富。”
这位年轻人后来果然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一个从小处着眼为公司着想的人,肯定能在其他的方面为公司着想,这样的人当然也就是能为企业赚钱的人。一个具有成本意识、处处维护公司利益的人才是老板愿意接受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员工没有成本意识,他们对于公司财物的损坏、浪费熟视无睹,让公司白白遭受损失,自然也使公司的开支增大,成本提高。
如今一些大公司提倡这样的节约精神: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分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块煤,每一克料……
很多公司对纸张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在打印机和复印机旁一般都设有三个盒子,一个是盛放新纸的,一个是盛放用过一面留待反面使用的,另一个才是盛放两面都用过可以处理掉的。如果用过一面的纸张不便于用作打印或复印,可以简单装订起来作为草稿纸,或者用于财务报销时粘贴发票,总之一定可以另找其他用途,不可随意废弃。
在中午的休息时间或办公区长时间无人时,需自觉关闭电灯及电脑显示器等。如果在中午时间你到一家公司,发现里面灯光黯淡,电脑也似乎没有开机,不要担心,这一定是吃饭和午休时间,办公室的主人们也许正在公司的餐厅或楼下咖啡座里享受生活呢。
有的公司规定一次性纸杯只能供客人使用。在公司开会时,经常可以看到客人一侧是清一色的纸杯,而公司职员这一侧则是风格各异的瓷杯或玻璃杯。这是因为很多公司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即使这样的小细节,也规定得特别详细。
从我做起。老板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希望员工头脑中有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个公司的成员都有责任尽力帮助公司赚钱。一旦员工的头脑中形成节约这个概念并习惯于这样做时,一定会见效果。
一个员工,只有有了替公司赚钱的责任感,才会付诸行动,去为公司赚钱和省钱。
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
真正热爱企业的员工绝对不会用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用最为实际的行动来“示爱”,这种“示爱”直接而热烈。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这种员工的心态——爱它就为它创造利润,其余少谈。作为员工,我们的职责就是作出业绩,为企业创造利润。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创造利润是员工热爱企业的表现,而对企业既有的规章制度及相应措施妄加评论,或是成天想着如何帮助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而不能为企业发展作出任何贡献的员工,最终也只能落个“空想家”的名头。
小军和小亮是一家公司下属的质量检测中心的新员工,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对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样品抽查、数据保存和分析。小亮立志在公司干出点名堂,他接二连三地敲开老板办公室的门,提出一个又一个建议或意见,让老板脸上的笑容日益减少。小军是另一种做事风格,在他看来,光说不练假把式,为公司作出贡献才是最实际的。
在平常的工作中,小军不仅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还特别留心将不计入分析的抽查数据保存起来,每一个月做一次报表统计。这样,可以弥补公司分析材料的不足,而这个分析材料是直接作为公司产品升级依据的。
这份“王氏报告”在第二年的年度产品改造和重组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领导对这份报告非常重视,说小军为公司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司按照他的报告调整产品后,在优势市场上继续所向披靡,在原先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的地区也开始呈现上升的势头。
一个统计季度下来,小军实实在在地为公司创造了300多万元的利润。他本人也因为对公司的突出贡献而晋升为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薪水随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为公司作贡献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上个季度,他还带领他的团队为质检中心开发了一套全程监控系统。像小军那样一心为企业作贡献,创出业绩的员工有很多很多,也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员工,企业的利润才能不断攀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像小亮一样的员工也不在少数,他们对公司各方面的建设都非常热心,一旦发现什么缺憾,他们会立刻提出建议。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怎么做才是真正为企业“好”,怎么做才是“添油加火”,而不是“闲坐钓鱼台,空手点江山”。
因为企业能生存下去的根本在于利润,真正热爱企业的员工,绝对不会用嘴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切实地作出贡献,创出业绩,让企业能够“活下去”,并且一天比一天“活得好”。企业“活得好”,员工自然也会受益。在海尔公司,有一个名叫马玲的女孩儿,她是空调事业部的一个普通质检员。
以前在检验空调的时候,冷凝器上有油脂,在大批量检验完后,水便会浑浊,一天要换好几次水,每次都用掉近10吨水,很是浪费。
如果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大不了只是将问题向上级反映,但细心的马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地上报给主管领导,而是动起了脑筋,开始想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马玲想出了一个可以节约用水的好办法:根据不同大小的机型,水位不必要都一样高,有的可以调低,这样就会节约很多水。
经过实验以后,这个方法果然可行!
事后,马玲说:“当时没想别的,一心就想解决问题。”
对于这样积极为公司开源节流、作贡献的员工,领导当然很赞赏。空调事业部一厂的订单执行经理吴希红说:“马玲这个小姑娘,根本不用人操心!那股干事业的劲头,看了就让人高兴!”现代社会,企业越来越注重结果,不再沉湎于员工口头的忠心与苦劳,如果你爱企业,就必须为企业创造业绩。
员工只有明白无误地认识到自己的“岗位归属”,才不会偏离轨道,造成职业生涯上的困扰,甚至是挫折。
不重美言重贡献,靠实力说话,这样员工才能获得提升,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赢得自己的“话语权”。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形势下该有的基本规则。也唯有如此,企业也好,员工也罢,才能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空头理论家”是没有市场的。
其实,态度决定了一切,工作的态度要比能力和学位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我们面对任何老板,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多做一些事情;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增加其价值,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不要以为自己付出的比获得的更多,其实,我们努力多一点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让我们有了从平庸中脱身、成为优秀者的可能。
约翰·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里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经典名言同样是我们在职场乃至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基本准则。
在企业里,如果不想被别人替代,我们就有必要经常问自己:“不要问我们的公司和老板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应该问我们能为公司和老板做些什么。”
肯尼迪总统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没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人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能否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在职场中,也很少有员工会问自己:“我能为公司提供什么,我能为同事做点什么,我能为下属做点什么。”甚至在家庭里和在朋友间相处时,也没有多少人会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从别人那里获得是很合情合理的。
整天考虑着“公司能为我做些什么,老板会提供给我什么”的职工,在工作中肯定不会有高效率和愉快的心情,从而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员工,完全可以设身处地换一种角色来思考,把自己想像成为公司的老板,当你看到员工这样的表现、了解到员工那样的想法时,你会做何种感想呢?
没有做出令老板满意的工作,老板却继续留用我们时,我们应该感谢老板,因为他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
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在职场中,普通员工已经远远供大于求了,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在所难免。为了使自己不被淘汰,我们要尽可能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当我们真的这样做了之后,我们会发现,给予他人的越多,我们获得的就越多,我们被别人替代的几率将会越来越低。
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很多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在公司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怎么这么久还没有被提拔,薪水没有得到提升呢?”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
“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其实职场也是一样,职场当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而已。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像力与创造力。
员工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但有的人常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利己。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时资历无法代表全部。
不问过程怎样,只求结果如愿。作为员工,我们无须问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而是应该问做好了什么。一字之差,折射的是员工的心态偏差和能力上的不足。只做了工作而未做好的员工很难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也就很难取得高收入。不管你工作多么奔波辛劳,如果最终没有作出业绩,你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白费,你作为员工的价值就值得怀疑,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苦劳”。有苦劳的人只重视自己付出的多少,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对自我人力的浪费;往大的方面说,是对企业资源的挥霍,是工作能力的缺失。
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去浪费,只有不断为企业作出实质贡献,企业才会有好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只认结果,员工多一份“功”,企业就多一份生机,企业多一份生机,员工才能有更广阔的自我升值空间。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一些成功的企业正是秉持这一理念,才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最终昂首商海。员工价值的提升也是如此。下班前,老总让小张写一份发言稿和一篇行业动态分析,第二天开董事会要用。
虽然小张天天写发言稿,但老总的要求是每次的发言稿都要出彩、出新,而且那个行业动态分析报告对小张来说也是个新的课题。他觉得那么短的时间里自己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但作为老总的秘书,小张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老总交给他的工作。他把历年来公司的资料汇总,然后把跟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也分门别类。花了三个多小时进行研究分析,到真正动笔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到了这个时候,他的脑子完全是一片糨糊,而且又困又累,但为了完成任务,他还是强打精神,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但直到上班时间,小张的文件还没完全写出来,老总过来问他写完了没有,小张无言以对。老总没说什么,只是拍拍他的肩说等会儿开会让他做好记录。
会后,老总把小张叫到办公室说,因为小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致使此次会议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决定扣发他的季度奖金,还把他调到了下级部门,算是对小张的一次警告。
小张解释说自己是没完成任务,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别人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里,他都一个人在查资料、写文件。老总对他说,公司要的是结果,不是要你闷在那里苦熬,没有结果就等于没做。不但没有做,还会给公司造成损失。现在有些人像小张一样,总是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搪塞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缺失,这是一种典型的职场“精神胜利法”。苦劳而无功其实也是一种过错,因为老板雇用员工不是要他们的做事过程,而是要他为公司“建功立业”,作出业绩。尤其是在讲求效能、追求效率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好的结果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市场不会给企业留下太多时间去修正、去调整,也不会说,这次你已经很努力了,也很辛苦,虽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次努力就是。等下次你努力的时候,别的企业早就占领了市场,主导了市场。正因如此,现在的企业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这促使企业要求员工的所有工作都能一次见成效,而不是每天以“劳累之命”求“未结之果”。张平被老板派到西郊水产市场,对市场上销售的带鱼、鱿鱼、马鲛鱼这三种海鱼的价格进行一番调查,以此来指导公司的定价策略。张平到了市场后,不仅按照老板的要求对三种鱼类的价格进行了了解,还按照不同规格和包装进行了价格分类。他还向摊主询问了每天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改变进货渠道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