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16532600000028

第28章 一句顶十句的话术:学习名嘴如何把话说得恰到好处(1)

在与人交谈中,我们其实只要能抓住关键点不放,将主要的意思说到,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了。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可是名嘴们的一项绝活了,不信,看看吧。

丘吉尔&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最令人乏味的说话方式就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知所云的方式,因此说话重在达意而不在多。

丘吉尔(1874~1965):全名是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曾经出任英国第60、62任首相,期间带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并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以至世界均起深远的影响。

丘吉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于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的著作有《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英语民族史》等,还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并慢慢地走入会场,走向讲台。

站在讲台上,丘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

顿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接着顷刻间掌声雷动。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他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语言贵精不贵多。丘吉尔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达到了这个目的。

很多人都会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呢——这里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所用的说话方法事实上就是——平凡、朴素、简洁。

有关研究表明,最会说话的人,往往是那些语言简洁明了的人。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于多,也就是: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而口才最差的人,往往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让人一头雾水的人。

因此,在同别人交谈时,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我们其实只要能抓住关键点不放,将主要的意思说到,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了。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

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

当慈善家讲了五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五十美元;

当慈善家讲了十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二十五美元了;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五美元;

慈善家又讲了一个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时,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二美元钱。

马克·吐温原本决定捐助五十美元,最后却变成偷走二美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那位慈善家本来只需五分钟就能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地拉长到六十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子里偷走两美元钱。

无论我们平时和什么样的人说话,都要让对方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自己的意思,要让对方被自己说服,就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也叫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便能使人兴味不减。

长话要会短说

戴尔·卡耐基夫人说过:没有人故意让人讨厌。同时她还强调:往坏处想一想,你我很可能就是此类人,而自己浑然不知。

令人讨厌的人,说话语速常常快且健谈,说起来没完没了,一句接着一句,一段接着一段,尽其所能,连气都不喘。听者自然也没有了喘气之机,好像面对一条泛滥的河流,总也望不到尽头。如果换做你是听者,你能受得了这样的谈话吗?

抓住要点,长话短说,才是赢得听众喜欢的一件法宝,也是一种说话的谋略。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有一次请教当时德国著名的一位历史学家,问他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笑着答道:“不必。”接着说,“其实只需用四句谚语,就能概括古今的历史”:

1.当“上帝”要某人灭亡的时候,往往先让其有炙人的权势。

2.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3.蜜蜂盗花,但结果反而使那些花开得更盛,妩媚迷人。

4.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长话短说才是说话交谈中的最佳方法。在谈话时,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如果讲话者好为人师,总是告诉你这样做,那样做,而且酷爱唠叨,相信你一定不会认为他是个出色的讲话者。

当然,长话短说也须针对特定的对象。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势必让人感到唐突,效果也不会达到最佳状态。

蒯通&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要求我们要将心比心,替对方着想,同时还要学会把握说话的要害,言简意赅。

蒯通(生卒年月不详):范阳人,本名原为蒯彻,为避汉武帝之名讳而改为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有传说,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关于蒯通的故事,见于《赚蒯通》(元·无名氏撰)。本剧演蒯通勇于为韩信讲话的故事。事本《汉书·蒯通传》和《前汉书平话》。共四折。(讲的内容大致是:汉统一天下之后,萧何与樊哙忌妒韩信的权势和功劳,设计欲杀死韩信。于是,萧何诈称天子要游云梦山,令韩信入宫留守。韩信未听蒯通劝阻,进京后果然被杀,蒯通知祸将及己,便装成疯癫。萧何派随何察看虚实,终于识破其中有诈,遂带他进京。蒯通面对威慑,坦然陈述。先言韩信的十大罪状,从而历数出他的十大功劳;又说韩信有三愚,便进一步表明韩信的忠诚。皇帝被他的一番言辞说服,遂免其罪,赐其官。但蒯通谢绝而去。)

司马迁评价蒯通为“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项羽不能用其筴。已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班固亦评其为“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秦朝末年,赵地被张耳占据后,号称武信君。委托蒯通去范阳去,说服范阳令徐公投降。

蒯通到达范阳,见了徐公就说:“我是范阳一介草民蒯通。据我分析现在的形势,徐公你可能活不了许久了。我特意来给你吊唁来了。不过,如果你听我蒯通的话,也可以有一条生路,我也是来向你表示祝贺来了。”

徐公问:“你怎么知道我活不许久?”

蒯通就说:“你在范阳为官已经十年了。你为了把秦国的法令落实到底,杀人家的父亲,使人家的孩子成为孤儿;你断人家的手足,毁人家的面孔,这样残忍的事情你做得够多的了。他们的亲人早就对你恨之入骨了。他们为什么不用锋利的尖刀插到你的腹中把你杀死呢?那是因为他们害怕秦国的法律。如今是天下大乱,秦国的法律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那些慈父孝子正在争着用利刃把你杀死。一来要化解他们对你的怨恨,二来杀你也可以得到名利。所以我蒯通知道你活不长了,所以这才来给你吊唁。”

徐公又问:“你怎么还祝贺我有一条生路呢?”

蒯通说:“武安君不嫌弃我是一介草民,肯向我请教关于战争的问题。我对他说,打了胜仗才能得到土地,攻取之后才能得到城池,这种战未能已经很落后了。不战而得地,不攻而得城,一纸公文就能搞定千里。你们愿意听这样的谋略吗?他们的将领都很感兴趣。我就说,以范阳令徐公为例,他可以整顿士卒坚守城池。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怕死而贪图富贵的。战到不行的时候他要投降。那时士卒都有了怨气,很可能把范阳令也给杀了。这件事情一定会传出去。其他地方的官员知道范阳令先投降也被杀害了,必然要固守。这样,其他城池就不好攻打了。现在不如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范阳令徐公,一直把他迎接到燕赵接壤的地方。使其他城池的官员都知道,范阳令一投降就得到了富贵荣华。这样,就会争着来投降。这就是我说的一纸公文可以搞定千里。现在你要是听我的话投降武信君,不但可以求得生存,并且还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结果蒯通说通了范阳令徐公。

蒯通说服范阳令徐公投降的故事,他充分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逐步诱导对方,最终说服对方。

事实上,我们只有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收到预想的效果,这就是故事中,蒯通站在徐公的立场上把利害的结果陈述清楚,从而规劝成功。由此可见,“换位思考”是说服的前奏,说话的时候要替对方着想,将心比心,这样的话才能打动对方,说服对方。

印第安人曾经说过:“首先要穿别人的鞋走上一段路。”你不要忘了问自己: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了解其中的含义是意味着宽恕一切。俗话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想说服他人,就要替对方着想,将心比心。

因此,要想说服别人,要尽可能地掌握对方的情况,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诚地帮助对方分析利弊得失。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这样能更容易地说服对方,打动对方。掌握说话的主动权。

说话要把握要害,这样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达到预期的劝解或是说服效果。说话说到点子上,其中一条比较重要的就是:语言表达要简洁明晰,通俗易懂。

据史书记载,子禽问墨子:“老师,一个人说多了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话说多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天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知道天就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所以话要说在有用的地方。”

把话说到点子上,事实上也要求我们只要表达必要的意思即可,千万不要口若悬河、不知多云,古代的墨子的话和古语:“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说的就是讲话要少而精这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因此把话说到点子上,也要力争用最经济凝练的话语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意蕴。

秀才们改写酒店招牌

从前有个客商新开一个酒店,为了招招揽顾客,特备厚礼请几个秀才为他写一块招牌。甲秀才大笔一挥写下了“此处有好酒出售”七个大字。众秀才议论纷纷:乙秀才说“此处”二字太罗嗦。丙秀才说“有”字也属多余。丁秀才认为酒好酒坏顾客自有评价,“好”字亦宜删去。这时甲秀才带着几分怒气认真地说,如此说来还是干脆只留个“酒”字算了。众秀才频频点头赞许,大家也欣然接受。其实说话也如此,有时需要简练,惜言如金,有时需要详述,用语如泼。

陀思妥耶夫斯基&实话虚说表爱意

有时候如果很担心自己的请求遭到对方拒绝,不妨采用实话虚说的方式,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全名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184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穷人》。小说一出版,即轰动文坛,受到读者的普遍赞扬。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之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之后,他又先后写出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昼》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

1866年,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妻子玛丽亚和他的哥哥相继病逝。为了还债,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出版商赶写小说《赌徒》,请了速记员,她叫安娜·格利戈里耶夫娜,一个年仅20岁,性情异常善良和聪明活泼的少女。

安娜非常崇拜陀思妥耶大斯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等待书稿《赌徒》完成后,作家已经爱上了他的速记员,但不知道安娜是否愿意做他的妻子,便把安娜请到他的工作室,对安娜说:“我又在构思一部小说。”“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吗?”她问。“是的。只是小说的结尾部分还没有安排好,一个年轻姑娘的心理活动我把握不住,现在只有求助于你了。”他见安娜在谛听,继续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个艺术家,已经不年轻了……”

安娜忍不住打断他的话:“你干什么折磨你的主人公呢?”

“看来你好像同情他?”作家问安娜。

“我非常同情,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充满爱的心。他遭受不幸,依然渴望爱情,热切期望获得幸福。”安娜有些激动。陀思妥耶夫斯基接着说:“用作者的话说,主人公遇到的姑娘,温柔、聪明、善良,通达人情,算不上美人,但也相当不错。我很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