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16532600000025

第25章 化尴尬为神奇:学习名嘴随机应变的说话技巧(2)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在答谢时风趣洒脱地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到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喽。”

宾客一听,哄堂大笑,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

试想,如果蔡元培摆出一副严肃相,一本正经地致答谢辞,就不会造成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

在即兴演讲中,演讲者如果能够适时、适度地自我解嘲歪曲一下自己,是有高度智慧和教养的表现。演讲者可以此获得幽默,来“润滑”,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增加演讲的趣味。

生活中,很多场合为了调节气氛的需要,而采用自我解嘲的方式,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能运用这种自我解嘲来调节气氛。使用自我解嘲这种“润滑剂”要注意分清场景和环境,在严肃的场合或悲痛的氛围中,我们就不宜采用这种引人发笑的“液体”。

当你想说笑话、讲讲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语、一则趣谈时,最安全的标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谁会不高兴?树立自己本身作为幽默的标的,你可以传达信息、表达看法而不攻击到别人。倒如:“自负的人胃口太低,对他自己的兴趣比对我还大。”“我并不老,才到人生盛年而已。只是我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到盛年。”

既然自嘲的说话方式,很多时候很有效,那么如何自己数落自己呢:

1.自我嘲弄,可表示豁达,增加人情味。

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笑自己的长相,或笑自己做得不很漂亮的事情,会使我们变得较有人性,并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一次,陈毅到亲戚家过中秋节。进门就发现一本好书,便专心读起来,边读边用毛笔批点,主人几次催他去吃饭,他不去,就把糕点和糖端来。他边读边吃,竟把糕把伸到砚台蘸上墨汁直往嘴里送。亲戚们见了,捧腹大笑。他却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自己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人们喜爱陈毅,难道和他的这种豁达、幽默的真性没有关系吗?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测,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一般不会讨人嫌。

2.坦诚调侃自己,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电影或电视节目表现相亲时,经常其中一方正想说话时,恰好对方也要开口,弄得两个人尴尬异常,只好把正要说出口的话咽回去,停顿了一会儿之后,两人又同时开口……反复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形。在第三者看来,这是一种喜剧,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相当苦涩的经历。

与人初次见面时,会感到紧张,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问题是,如果对初次见面考虑过多,紧张情绪就会加重。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将自己紧张甚至失败时的情形说出来,自我嘲笑一番,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有人一说:“你瞧!我一紧张就像酒精中毒一样,手不断地发抖,真没办法。”这么一说,手反而不抖了。

大胆自讽,可以显示自信,维护面子

有时候很容易被形势或环境所迫,陷入难堪。这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点、言行的失误等,自信的人能较好地维护自尊,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难堪。

这时候,如果能够对影响自身形象的种种不足之处大胆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摆脱窘境的同时显示你潇洒不羁的交际魅力。

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说自己是体积小魅力大,浓缩的都是高科技;

如丑陋的你找了一个美丽的她,不妨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即便你如刘墉一样背上扣个小罗锅,也不妨说你是背弯人不弓。

如果你能结合具体的交际场合和语言环境,把自己的难堪巧妙地融进话题并引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道理,则更是妙不可言。

****&巧打圆场解尴尬

遭遇口误通常的修补方式就是巧打圆场,自圆其说,为自己成功解围。

****(1968~):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及企业家,资深传媒人士,阳光媒体投资集团创始人,现任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从1990年起曾与赵忠祥一同主持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之後暂时放弃主持事业,赴美留学。现主持多档谈话节目,如采访类节目《****访谈录》及女性类节目《天下女人》。

****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现任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和义务献血形象大使,并在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环境文化理事会等多家公益机构中担任理事。2005年起,她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北京奥运(搜吧)会和残奥会期间,将有500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这些车辆均由科技部牵头组织,由我国顶级汽车公司研发及制造。其中即包括由东风电动车公司生产的25辆混合动力客车,这种车将在奥运公交专线上运营。此外,在奥运各场馆之间,还有320余辆东风电动场地车提供服务。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董事长傅俊昨日出席了此次仪式。

交车仪式开始时,由于麦克风出了些问题,前两名领导讲话时都要敲了敲才能正常运转。这时,****打趣地说:“这麦克风现在也和新能源汽车一样,是‘混合双动力’,不光电动还要手动!”

****巧打圆场,为自己的失误解了围。这似乎是一句平常的话,但是却成功缓解了当时有点小尴尬的场面。在场的一位名人说:他喜欢****身上的那种睿智,那种镇得住舞台的气质,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从容与淡定。

人际交往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让我们在人前蒙羞,处境尴尬,这时,用“自嘲”来对付窘境,不但很容易为自己找到台阶,还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展示出你的机智,让人另眼相看。

突发事件或是出现口误时,巧打圆场的说话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通常,以下几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化解现场的尴尬或是失误:

1.以自己的特点开玩笑

古代时,有个石学士,某日刚从饭馆里出来,准备骑驴上路,不慎摔在地上,引来了周围的人一团哄笑,可这位石学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我是石学士,要是瓦的,这次一定被摔成碎片了!”一句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自然这位石学士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

以此类推,如果你身材偏胖,可以说:“还好有这一身肉垫底,要不肯定把骨头摔折了!”如果你很瘦,就可以说:“要不是重量轻,这一摔就成了肉饼了!”

2.故意装傻,以假说真

有时候,我们在无意中“听到了不该听到的”、“看到了不该看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故意装傻”,以说假话来表现“并不知实情”。

小许是一家三星级宾馆的服务员,有一天,他打扫某客房的卫主间时,意外地看见一位女客一丝不挂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了正欲进门的小许。两人对视了半秒钟,小许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灵机一动,说了一句“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他这句话说得非常漂亮,故作痴呆,假装没看清,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使自己摆脱了尴尬,弥补了行为的过失。

3.发挥联想

当我们面对一些重要人物,或者是参加一些重要活动时,由于对某些情况不甚了解,有时会自己“想当然”,结果会导致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从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倘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一番即兴发挥,就会消除窘困,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现场效果。

4.文过饰非

一般来说,当人们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时,应当老老实实承认,认认真真改正,这才是做人做事最好的态度。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也照此办理会使自己陷入极为难堪的境地,甚至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时候,不妨考虑一下给你的失误来个精彩的解释,这种“文过饰非”的自我解嘲绝不会被视为“恶德”,反倒是善于审时度势、权宜机变的才华显现。

话题使人尴尬或不投机时,要学会及时转弯

1.某种言谈举止使人为难,那就要及时转换话题,协调气氛。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行吗?”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哦?对不起,老师……”“没什么,喝点水吧。”

2.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和你开玩笑,带有挖苦意味,使你窘迫甚至生气。

如果你的头发脱落许多,快成秃子了,有人很可能挖苦你是“电灯泡”、“不毛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恼羞成怒,伤了和气;也不能忍气吞声,硬装没事。最好是一笑置之,豁然大度地来两句:“好啊!这说明我是绝顶聪明。没听说吗?热闹的大街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这样答复,话题未转,内容却引申、转折了,既摆脱了窘境,又自我表扬,岂不妙哉?

3.双方意见对立谈不拢,但问题还要解决,不能回避。

这种话不投机的情况就需要绕路引导。

马雅可夫斯基&仿拟应对巧反击

仿拟应对对方的说话技巧其中一点就是要在说话的语气和语调上下功夫,比如句间词汇的重读。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出生在格鲁吉亚山区的一个家庭,著名的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童年时代就喜欢文学。1906年随全家迁居莫斯科,不久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并开始写诗,早期诗歌具有未来派的色彩。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是一部爱情诗,但其基调是批判资本主义。

有人诘问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你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你很不合适。”

“照你说,我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诗人回答。

诗人为了回击对方刁钻古怪的诘问,将对方的重读放在“手上”一词来给予答复,使得对方尴尬万分,收到很好的论辩效果。

在交流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个方面的意义,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较重些就叫重读。重读的位置是随说话者的内心意愿而定。重读的位置不同,所给人的感受就会不一样。比如:

“我又没有说你什么。”这句话给人的感受是:我说的不是你,不要误会了。这就是说:重读的部位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太一样。我们有时甚至可以利用这种重读的效应来达到论辩取胜的目的。

谈话中,我们应用语句重读术取胜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某语句的心理感受不同(重读部位不同,人们的主观感受不一样),而不是某语句的逻辑意义不同。某个语句重读位置不同并不影响它逻辑意义的真假。

因此,当一些诡辩者故意改变某些语句的重读位置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我们要反驳这种诡辩,除了要纠正语句的重读部位以外,还要学会把握语句所表达的逻辑意义。

仿拟应对对方的说话技巧其中一点就是体现在说话的语气和语调上。因为很多时候,重读的词汇,强调的内容和表达的意思就会有所不同。事实上,说话重读很重要,但是表达方式也十分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有话会说”。

我们常说某人会工作、会生活、会读书等,这里的“会”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意义,指的是一种本领和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这里我们学习下“力量型词语”的运用。

有这样一类词语,总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往往这些话一出口,就会让人们忽略前面的内容而将注意力放到后面的内容上。例如,听天气预报时,如果说“今天是晴天,但是明天有雨”,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到后面“明天有雨”上。如果把它改成“今天晴天,明天下雨”,则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力就是等同的。不难发现,“但是”这个词总是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不知不觉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类似的词还有“其实”、“总之”等。

林肯总统的仿拟语气反击对方

一天,有位外国外交官看见林肯总统低着头在擦自己的靴子,说:

“喂,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

“是啊,”林肯答道,“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这位外交官问话的重读所在是“经常擦”,意思是说:你这么一个总统怎么经常擦靴子?林肯总统深谙其中的险恶用心,但他故意将重读放在“自己”一词上来理解,乘机反问一句:

“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这就表达出了他对这位外交官的极大蔑视。

威尔逊&适度地往自己脸上抹点儿黑

有时候我们需要办成“小人物”的角色,学会自嘲,这样会在无形中为自己赢来必要的支持。

威尔逊(1856~1924):全名是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政治家,美国第28任总统,绰号政界校长,出生于弗吉尼亚州。

威尔逊任内主要的事件有:民主改革、自由女神像照明系统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四点协议、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美国由于参议院否决而没有加入)、禁酒令的颁布与实施等。威尔逊于1919年因为倡导国际联盟而获得诺贝尔******。威尔逊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威尔逊当选为美国新泽西州长之后,有一次,有纽约出席一个午餐会,主持人在介绍他时,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这自然是对他的刻意恭维,可是对其他在座的人来说,却产生了相形见绌之感,众人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