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16532600000020

第20章 把好说“不”的分寸:学习名嘴如何拒绝他人(1)

人与人的交往中,拒绝与被拒绝是必然的。在表达拒绝时,总是难离一个“不”字,而这个“不”字又是最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然而,一味地接受又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也只能用一时的尴尬来换取永远的宁静了。那么,如何既能将“不”说出口,又能赢得他人的宽容与谅解呢?本章的名嘴们是这样告诉你这门做人处世不可或缺的学问的……

钱钟书&运用幽默拒绝他人

拒绝别人的说话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幽默方式的拒绝就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拒绝法。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有笔名中书君等,是当代知名作家,文学史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后赴英国留学。曾参与本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且着有《中国现代文学史》;而学者钱穆、中国大陆导弹之父钱学森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

至于钱钟书“钟书”名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钱钟书还在周岁的时候,抓周抓到了一本书,便取名钟书。钱钟书兼通数国语言,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皆有成就。台湾政大中文系教授尉天骢更指出,钱钟书是中国近现代文坛中唯一一位通晓古今中外文学的才子。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也是运用此方法的高手,钱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接受采访。他的《围城》再版以后,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要登门拜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但那位女士一再坚持,钱老非常无奈,说了一句:“难道你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就一定要认识一下那个下蛋的母鸡吗?”

那女士终于无话可说,打消了这个念头。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钱老的大家风范。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说“不”,不仅要敢于说“不”,而且要善于说“不”,这是做人处世不可或缺的学问。

就像故事中钱钟书的幽默拒绝法一样,恰到好处的拒绝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尤其是在管理中,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有些人经常在该说“不”的时候没有说“不”,结果到头来既害己,又害人,将人际关系弄糟。

事实上,社交场合敢于说“不”,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而善于说“不”,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当我们再拒绝的时候,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说“不”,确实是一门艺术。拒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因事灵活运用。面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务必旗帜鲜明,断然予以拒绝。

这里的幽默拒绝法,就是在说话办事中,某人向你提出要求,是不符合原则的,不答应给办,这就叫坚持原则。但同时我们不能时时板起脸孔做人,而是要讲究说话方式的灵活性,根据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根据语言交往的内容、场合和时间等的不同,来采取灵活的策略,这就叫办事有灵活性,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事实上,讲究灵活性,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委婉含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有被人拒绝或拒绝别人的时候。表达拒绝总难离一个“不”字,而这个“不”字,又往往最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咱们中国人最爱面子。孰不知一味地接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麻烦,而一时的尴尬却可以换来永远的宁静,为什么不说“不”呢?既要把“不”字说出口,又能赢得人家的宽容和体谅,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非易事。

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有时可以故作神秘、深沉,然后突然点破,让对方在毫无准备的大笑中失望。这样的拒绝,在达到拒绝目的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

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十八个生日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诉他,他们集了两万法郎,准备为他立一座纪念碑。罗西尼听完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

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含蓄地拒绝了朋友们的要求,又不会伤害朋友的好意。

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舶设计图交给一个造船界的权威,请他评估一下。他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花了许多年,耗费了许多精力才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对方能仔细鉴定一下。

过了半个月,威廉二世接到了这个权威人士的鉴定报告。这份报告附有一叠用数字推论出来的详细分析,报告是这么写的:

“陛下,非常高兴见到您的这幅绝妙的军舰设计图,能为它做评估,在下荣幸之至。它的超快速度前所未有。武器配备举世无双,配有世界上最好的桅杆,射程最远的大炮。至于舰艇内的各种设施,将使全舰的官兵如同住进豪华的酒店。从您的图上可以想像得到这艘军舰的威武壮观、性能超强,应该说它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这艘绝无仅有的军舰只有一点小小的瑕疵,那就是,如果它下了水的话,可能就像一只铅球一样沉入水底。”

看了这份报告,幽默的威廉二世不禁顿首一笑,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这个故事中的造船界权威明白,如果直接说德皇不懂造船,这个得罪的后果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只管奉承,军舰造出来后,承担的责任怕是更大了,所以他深谙幽默的力量,巧妙地告诉了德皇的真相。

庄子&诱导法拒绝

有些时候需要否定时,我们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说出结论,这就是诱导法拒绝。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有人想让庄子去做官,庄子不想去,又觉得对方是一片好意,不好直接拒绝,于是他打了一个比方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还可能吗?”

对方回答:“不可能”。

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法。

生活中有不少人,不认识“不”字的伟大,遇事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结果常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听命于人。这些人心里都知道不要什么、不能怎样,和为什么不要、为什么不可能,可就是学不会说“不”,于是简单的“不”字,只在嗓眼里打滚,怎么也跳不出来,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学会说“不”,并非直言其“不”,而是语中藏“不”。

当需要否定时,我们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说出结论,而是巧妙地诱使对方跟着你的逻辑走,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这种方法在面对上级领导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诱导法拒绝是一类综合的说话技巧,这类拒绝方式通常是间接或委婉的拒绝,大致可以以下分为:

1.不要立刻就拒绝

如果我们采用立刻拒绝,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甚至觉得你对他有成见。

2.不要轻易地拒绝

如果轻易地拒绝别人,会失去许多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

3.不要盛怒下拒绝

盛怒之下拒绝别人,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让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4.不要随便地拒绝

太随便地拒绝,别人会觉得你并不重视他,容易造成反感。

5.不要无情地拒绝

无情地拒绝就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毫无通融的余地,会令人很难堪,甚至反目成仇。

6.不要傲慢地拒绝

一个盛气凌人、态度傲慢不恭的人,任谁也不会喜欢亲近他。何况当他有求于你,而你以傲慢的态度拒绝,别人更是不能接受。

7.要能婉转地拒绝

真正有不得已的苦衷时,如能委婉地说明,以婉转的态度拒绝,别人还是会感动于你的诚恳。

8.要有笑容的拒绝

拒绝的时候,要能面带微笑,态度要庄重,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礼貌,就算被你拒绝了,也能欣然接受。

9.要有代替的拒绝

你跟我要求的这一点我帮不上忙,我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帮助你,这样一来,他还是会很感谢你的。

10.要有出路的拒绝

拒绝的同时,如果能提供其它的方法,帮他想出另外一条出路,实际上还是帮了他的忙。

11.要有帮助的拒绝

也就是说你虽然拒绝了,但却在其它方面给他一些帮助,这是一种慈悲而有智能的拒绝。

《四世同堂》中,祁家老二瑞丰成天闲逛鬼混,还经常向操持家务的大嫂韵梅伸手要钱。但全家的生活已经十分困难,韵梅没钱可给。不给吧,又怕瑞丰闹气,搞得家庭不和。韵梅真是左右为难。这天,瑞丰又来要钱,韵梅只好说:“老二,我偷偷地给你当一票去吧?”当一票,说明手上没钱,只能当东西;偷偷地,暗示了祁家的家规,恐怕有失体面。这样,老二如果还有人性的话,也就不会再让韵梅作难了。

陶行知&让对方理解你拒绝的难处

拒绝别人的时候,只有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难处,才能做到高效的拒绝。

陶行知(1891~1946):本名陶文浚,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安徽歙县人,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教育思想家。

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抱着救国救民之心,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逐渐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从而形成了“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1934年陶行知出版了《生活教育》半月刊。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陶行知在获得金陵大学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后,于1914年赴美国留学,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17年回国,回国后,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

一次,高师附中招考新生,国民党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的两位公子也来报考。但是,这两位公子从不认真读书,每天只是吃喝玩乐,属于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结果自然是因为成绩差而未被录取。

于是,这位高级官员便给陶行知打电话,要求陶行知“通融”一下。结果,陶行知婉言拒绝了。

第二天,高级官员便派自己的秘书亲自找陶行知当面求情。陶行知郑重地告诉来者:“敝校招考新生,一向按成绩录取,若不按成绩,就失去了录取新生的准绳。两位公子今年虽未考取,但只要好好读书,明年还可以再考嘛!”

秘书见陶行知毫无松口之意,便以利诱的口吻说:“陶先生年轻有为又有留洋学历,只要在这件事上给个面子,今后一定能平步青云。”说罢,就从包里取出一张银票递过去:“这是我们先生一点小意思希望陶先生笑纳。”

陶行知哈哈大笑,推开秘书的手说:“先生,我背一首苏东坡的诗给你听吧:‘治学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比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请你上复你的先生,恕行知未能从命。”

秘书满面通红,收起银票,悻悻地离去了。

陶行知用引用的方式来明志和拒绝,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拒绝方法。但是,让秘书不愉快地离去,就容易给自己带来隐患,所以这不能算是高明的拒绝方法。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比如一个品行不良的熟人要管你借钱,但你也知道,如果借钱给他,就等于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或者是一个熟悉的生意人向你兜售物品,明知买下也会吃亏;或者你的患难朋友,曾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过你,现在有求于你,而你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不相信,认为是你忘恩负义,故意不帮助他……

如果不好意思当场拒绝,轻易承诺了自己不能、不愿或不必履行的职责,事办不成,以后你会更加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