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王石是怎样炼成的
16522600000044

第44章 附录王石身边人物志(4)

只是合该Y君在这行崛起,他不像那些工人那样放工倒头就睡,也不像工头那样只顾着压成本多赚钱,而是逐步琢磨出许多门道。例如建筑的物业之中,有两栋是工人宿舍,他就多了个心眼,专门去问工厂,工人是男工多还是女工多,有多少。工厂管工回答完了,很惊讶地问,你怎么对这种事情有兴趣。Y君正色道,这可不简单!你知道为什么以前的宿舍老是下水管道堵塞,害得我们物业公司老是要去紧急抢修替你们“擦屁股”吗。大家都说不知,Y君乃长叹一声道,这就是因为女工太多,你们的厕所管道没有相应用大口径的,所以每到人多关键的“那几天”,就自然堵住了,水漫金山啊!果然,经Y君督工修筑的女工宿舍,以后都是间隔合理使用方便,他也开始慢慢找到地产感觉。

过后几年,生意渐大,Y君已经不需要再替青年女工们搞宿舍,而是服务广大有钱男女家庭了。这一次是新盘推出,他已经连续几日几夜在工地上指挥施工,而这边销售人员拍马来报,说销售不行啊!此时已经是Y总了,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喝一声随我来,指挥一批工人,就在工地门口,连夜建起一间样板房;又传令下去,用最好的装修材料,把样板房搞得美轮美奂。不过他还想做得更像样,叫人去买了两个男女模特,全部穿上一身美军制服一般的保安服,还有皮鞋,非常神气。而办事的人一时不察,买来的皮鞋太小,怎么也套不上模特的脚,而外面已经排起了闻讯而来看样板房的长龙。Y总这时候眼明手快,操起剪刀,一下子把皮鞋后跟剪开,然后总算给保安模特穿上去了。

这一次样板房再显示范效应,全部房子卖得干干净净。

据悉,这些传奇,说的就是曾任万科集团总经理的姚牧民的事迹。

做了媒体很久,第一次见到被采访的高级经理人当众落泪是在七八年前。挥泪的这一位大腕就是万科集团原总经理姚牧民,他是公认的点子大王,为万科盖房子卖楼屡立奇功。

他常常被万科内部的人编段子,最典型的是,盛传他任深圳地产公司总经理期间,常亲自陪客户参观万科建造的小区或大厦。那时万科的品牌还不像现在这么响亮。姚牧民便会淡淡地使出奇招:在参观到游泳池时,谈笑间徐徐取一纸杯,舀一杯泳池水,一饮而尽,然后对客人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游泳池的水采用自动循环过滤,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就这一下,让客人对万科地产的品质,对万科物业管理的水平,叹为观止。

我和万科有九年交情,见过姚大腕数十次,未有机会见过他在我面前演示“饮水”绝技,但是,其不苟言笑,虽千万人围观仍自一脸肃穆的气派,也确实与众不同。

1994年,万科创业十年,初有成就,掌门人王石踌躇满志,专门安排了几位记者,去采访那时候基本不曝光的姚牧民。而姚牧民自然把这个“一把手”安排下来的差使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

不过,当日万科还没有今天那么多项目,自然也没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话题,于是众记者中规中矩,循惯例从被采访对象的历史问起。而姚牧民则脸色沉郁地一下子陷于对无限往事的深深缅怀之中……

他先是讲起,原来也是个文学青年,搞过剧本,还在武汉当地小有名气。而文学之余,他又是一个青工,在工厂之中,以任劳任怨而深得领导信任。他想起,某年因病长休,他于是琢磨起汽车问题,并亲自动手敲敲打打研究发动机云云,可惜后来被领导催着上班,所以作罢。其实很是可惜,因为如假以时日,分分钟就能搞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轿车云云,说不定吉利、奇瑞今天都姓了姚。

姚牧民的前半生经历颇为复杂,下过乡,当过放牛郎,“每天牛瞪着眼看着我,我瞪着眼看着牛”;到工厂当过六年工人,在140多度的熔炉旁挥汗如雨;1976年到武汉工学院上大学,“除了一些计算公式外,其他已在工厂自学过”;毕业后在湖北汽车工业公司工作,搞过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当过总经理秘书,编过汽车杂志,考过律师证书,甚至尝试将王朔的中篇小说《橡皮人》改编为电视剧本。

姚牧民很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加入万科的有趣景象:“1988年夏季,我35岁,大学毕业八年,在湖北一直没出息,在武汉力争加入万科。记得临行时,白发老父亲说:去吧!男人应把世界当家,女人应把家当世界;慈祥老母亲说:去吧!不要经常和别人打架;娇小妻子说:去吧!不要对着女人傻笑;幼小女儿说:去吧!买点好吃的回来。搜箱倒柜带去250元现金,怕被人偷走,在内裤靠近最敏感的地方缝一只口袋装着,心想这钱只有女贼才能偷走!”

而他兴致勃勃地到了万科分配给他们的宿舍的时候,一下子如遭雷击。

他夸张地形容了当时的心情:“打开房门一看活像牢房:四面雪白墙身,灰尘布满地面,一架双层空铁床靠在一边,两张木夹板立在墙角,门窗防盗窃措施严密,水龙头一拧直流黄水。当时我真想哭,真要哭。没有被,没有垫,没有席,没有枕,没有火,没有炉,没有碗,没有人,也没有人提醒应该带些什么来!街上却什么都有,但价格惊人,一床被60元,一床垫40元,一张席10元,一顶帐107元,一只枕头30元。买了日用品没了饭钱,这日子怎么过!”

“夜幕很快降临,收音机传来台风的消息。我当夜只有一张木板靠墙角铺地,一张木板斜靠墙顶角作盖,人躺在‘板房’里面,用包鞋的两张《武汉晚报》当床垫,一条长裤盖着肚脐作被盖,转盘枪子弹袋加鞋权当枕头,关死窗门抱起胳膊,寻找遇见靓女的美梦入夜而去……”

说到这里,姚牧民话锋一转,说那可是旧事,你们不要乱写哦,现在万科再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万科物业公司管理的单身职工公寓顶呱呱,大楼里一定是地面光亮如镜,卫星电视系统给您带来11个频道节目,服务管理人员礼貌周到,房间内窗明几净,保卫措施安全自在,厨房可以烹食宴客,洗手间浴厕方便,写字桌供您挥毫著作,电话为您传来远方的祝福。公共食堂的送餐服务计划正在拟订,洗衣设施已在选型订货,一切为了改善单身职工的生活,方便单身职工的生活,提高单身职工的生活水平。

“万科在变,万科人在大变,万科的事业在飞变,万科的奉献精神在巨变。多少年后我们看着万科的伟大的变迁,我们会发自肺腑地说:万科,有我的一份贡献。”

大家聊得很家常,但是很快同行们都意识到,这样下去可没法写出原要的报道。于是,一位女记者很是热切地追问:“姚总啊,你有什么最喜欢的事情啊,现在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东西啊?”

姚牧民很是沉吟了一阵子,一拍大腿说:“有啊有啊,那一年我还在武汉家里,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有一条铁路经过,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拉着我的第一个女朋友走铁轨。她一边,我一边,拉着手,走呀走,好像永远都走不完……”边说边泪光闪动。

“我这个人干事就是太认真,在开始行动前,已替部下把前前后后都考虑一遍,所以很累。”他自己这样形容。而更多的万科人,用心细如发来形容姚牧民。

姚牧民的部下很欣赏他“打击报复不过夜,奖励也不过夜”的直率却不简单的管理风格。他有话直说,对职工要求很严,时不时搞一点突然袭击,或急呼所有司机把车开到深圳体育馆停车场集合,亲自检查车容车况;或上班后给职工发业务知识考卷,即做即交,好的发奖,差的罚钱,奖励与“报复”都不过夜。

虽然,这一次大家回去写的报道都不算很好,但是很多记者对姚牧民印象极好。

有一个同去的老记者第二天打电话给我:“高!人家就是不想和我们讲业务,不想和老板争风头,才给咱们讲那些东西,真高啊!”

从衣着外表上,姚牧民一点不像是财大气粗的地产公司老总,而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柔道选手。一身白色运动服装,加上短得不能再短的“绝对”平头,使那时候还不是中年的姚牧民显得朝气蓬勃,精明能干。

姚牧民1988年到万科不久,就成功地策划组织工业区建设和锅炉搬迁,其组织管理才能被公司领导发现。1989年万科第一次介入房地产经营开发,姚牧民就被董事长王石派到“天景花园”工地负责操作整个经营开发过程,从此姚牧民成为万科公司的地产干将。

回忆开发“天景花园”的情形,姚牧民颇为感慨:“当时万科资金短缺,从银行贷款100万元,我们用40万元做了一套样板房,还剩60万元根本不够交1300万元地价,工程资金更是无从谈起。那一段时间急得我吃不下饭,一连喝了几个月的清汤和稀饭。但是四个月后,我们就以高于周围楼宇近一半的价格将房子全部卖了出去,收回资金2000万元。”

姚牧民的售楼诀窍就是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售楼电话铃响两声就要拿起话筒来听;把楼盘资料写在黑板上,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这样就不会出现对客人说“不知道”的事故;天气炎热,仅有的一把电扇就对着客人吹;客人提出到现场看楼,公司保证有专车接送。

正是从“天景花园”开始,万科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房地产经营方针:以设计为先锋,以工程质量和工期为后卫,以物业管理作保证。姚牧民对此理论说起来一套套,他总结说:“如果要顾客买你的房子,那就应该让他感到,你的设计合理美观,你的质量安全可靠,你的物业管理让他今后住得安心。在价格上,你要让他觉得花3000元/平方米买的房子,住的是5000元/平方米的品位,这样他会觉得便宜合算,跟亲朋好友讲住万科房子好啊,便宜啊,成为公司的广告户。”

姚牧民这个人搞房地产点子多,联想力强。十几岁时,他看过一部讲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对地毯式轰炸印象特别深刻。1992年底,万科进军国内中档大众城市住宅市场,开发上海万科城市花园时,需要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姚牧民马上联想到地毯式轰炸,决定电视、报纸以及现场广告同时出击,加大密度,每天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滚动播出,报纸上的广告铺天盖地,现场广告高大醒目……结果,蜂拥而来的顾客把售楼处的玻璃挤破了几次,有时一天收进的现金就高达700万元。

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姚牧民说:“只有快,才能抓住时机,先人一步。”万科在上海开发“城市花园”时,一家有实力的地产公司在离市区更近的地方也围了一块地。为了赶在这家公司前面开始售楼,姚牧民决定直接在稻田里抢建样板房,与此同时每天开车到这家地盘看看有无动静,担心他们突然醒悟,也来开发城市花园……姚牧民只用一个月时间就盖好四套样板房,使销售工作能如期赶在1993年元旦开始。

大概是学过工程技术的缘故,姚牧民特别善于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在修建荔景别墅样板房时,他为了节省费用,直接把样板房建在正在施工中的一栋楼的二楼。为了方便顾客进去看,他设计出一个像登机桥一样的斜坡通道。

因为是戏曲世家,姚牧民在武汉的青年时代确实热爱文艺创作,而到了万科之后,能够摇身一变,洗去文人习气,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实属不易。而他由普通干部一直做到万科地产的先锋和主力军,然后到了总经理一职,有人开玩笑曰“位极人臣”,所以他在盛年激流勇退,选择移民来结束在万科的这一段光辉历史,也不失为一个不俗的谢幕。至于他后来重现地产圈,在另一大地产企业合生创展的北京公司再做冯妇,那则是和王石以及万科稍远的事情,此处暂且压下不表。

2002年初,姚牧民回到万科,看到万科的新总部,一时感慨,大呼:“我曾经在万科付出了人生最精华的年代。我永远是万科人,只要万科需要,我随时回来,回来就上战场,上战场就能杀敌,杀敌就能成英雄……”

2003年的初冬,在北京,姚牧民开着一辆进口切诺基四缸吉普,穿行在北京的林阴大道上。51岁的他现在腰有点疼,他说是前一段到坝上骑马受伤的缘故。而且他平时还有飙电单车的习惯,所以在酒吧坐久了,就要站起来转转歇歇。

谈起万科,他打开随身带着的电脑,翻出的是十年前万科地产本部公司的职员名单。他看着扫描进去的旧照片,说起谁谁谁当年如何,现在又如何,如数家珍。

不过,他最深的感慨是,王石多聪明一个人,脑子转得多快,别人才数到一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三四去了,和他合作,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虽然离开了万科一段时间,姚牧民还是很关心万科的地产进展,而且他说:“我对王石有足够的信心,王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会顺利,因为很多年前他遇到一个坎,过了之后,路子就会越走越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