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走出求职面试的52个误区
16511800000011

第11章 求职心理误区(1)

误区21:盲目自信

现象一

以前的大学生面试时会怯场,缺乏自信;现在的学生则是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样子,从容镇定,甚至过分自信了。廖凯学的专业是教育学,去应聘专业不对口的销售岗位,面试官问他,给你3个月时间,你有信心打开青岛市场吗?廖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信心,3个月时间绝对没问题!”

现象二

某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杨辉,在面试中的大都分时间表现得相当不错,但是当用人单位的主考官问他下面的问题时,却回答得不够理想。主考官问:“你以前对我们公司了解多少?”他回答说,对公司的了解还是非常多的,然后开始列举同行业有哪几家企业,对它们怎样评价和认识,其间还几次提到对本公司的一些负面评价。

在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中,面试官听了廖凯的回答,马上愣住了,心想:“这个行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花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也没能打开青岛市场,你一个刚出身社会的‘毛头小子’,要在3个月之内打开一个巨大市场,简直就是吹牛嘛!”其实,廖凯心里根本没谱,却在嘴上死撑。这种信口开河的行径只会给他带来惨遭淘汰的命运。

第二个例子中的杨辉,为了证明其论点的合理性,在一些敏感话题上,居然直接把本公司与其他公司做比较,并对该公司“颇有微辞”。从面试者的角度看,所要选择的人才符合以下要求才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思想上对公司高度认可,易于融入公司文化。杨辉的表达方式与内容显然对其个人就业极为不利。

许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沉溺于天之骄子的感觉中不能自拔,以为有了一块金子招牌,便机会无限,所以胃□吊得高高的,非IBM、微软、朗讯、贝尔不去,即使退而求次之,也得去联想、TCL这样的大公司。

有些求职者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挑来挑去挑花眼。结果往往自己的优势是用人单位所不需要的,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工作经验等要求又不具备,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优势估计过高,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从而大有生不逢时的感觉,心态一落千丈。

还有许多求职者高估能力,过分自信,认为工作也就那么回事,虽然没干过,可是给自己一段时间,肯定能干好。很多毕业生为了尽快就业,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的各种“经验”和“能力”,并肯定用人单位聘用自己将是明智之举。实际上,用人单位并不看好这样的求职者,认为这类求职者的真正的能力只是在嘴上。一位著名企业人事部经理告试求职者:夸大自己的能力,即使当时被用人单位录用了,时间一长,自然会露出马脚;再说,如果从事一份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整日带着压力上班,也不利于今后的事业发展。

企业通常都需要有经验的人、有潜力的人、忠诚的人和敬业的人。对求职者而言,不仅需要弄清楚公司的用人要求,还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求职方案,这样才能够取得成功。具体来说,要想克服“盲目自信”的缺陷,需要从以下方面科学、合理地审视自我。

◆技能

技能是人们可以相互传授的各种能力。技能是个人资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技能是解决问题的素质,是使你在求职时被接纳的能力,也是那些能为你带来绩效的能力,这些能力会让你在一个团队中发挥应有的力量。

技能包含一个很广的范围,因此在审视自我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技能逐一记录在案,不能遗漏任何一项。许多人之所以在求职过程中盲目自信,是因为他们把一些简单的或与工作无关的技能当成个人资本。

◆知识

知识就是“你知道的东西”。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事实性的,就是你知道的事情,是可以学习的。另一种是经验性的,就是你从实践中获得的各种理解,它是无形的,教起来比较困难,获取它是你自身的责任。你必须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然后总结规律,通过反思,看到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继而获得的一种感悟。如自我评价和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就是经验性知识。获得这种知识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并且要时刻留心。同样,一个人的价值观,即对生活的看法,也是经验性知识。通过不断地选择,有时让步,有时坚持,你逐渐了解生活中哪些方面对你来说更重要这些你看中的东西,就是你的价值观;它指导你对未来的决策。

◆经历

当你准备在一个领域谋求发展,却不具备该领域所必需的全部技能、学历、文凭和证书时,经历也许能够帮助你得到进入该领域的机会。经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人职业的发展而累积的,它是一个人惟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往往会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帮你的大忙,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关键是你要能够在已经度过的岁月中找到它,并充分利用它。

◆才干

才干与技能、知识和经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才干是与生俱来的,才干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高速路。它决定了你的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方式。一些优秀的管理者定义一个人的才干,就是一种“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才干是业绩的根本动力。这不是说经验、智力与意志不重要,但一个人的才干组合——他的动机、思维和待人处事方式更为重要。才干是无法教会的。你教不会别人有主见,教不会别人善解人意,教不会别人变压力为动力,也教不会别人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你只能寻找有这些才干的人。每个职位都有做得好和做得差的,不论它多么简单。经验、智力与意志都可以明显地影响一个人的业绩,但只有才干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同。为什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些人出类拔萃,而有的人却在苦苦挣扎?为什么相同的外界刺激却有不同的反应?因为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刺激,有的人非常敏感,另一些人却视而不见。一个人的精神“过滤器”就如同他的指纹一样持久而独特。

没有信心或缺乏自信心的人,很难有所作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如果过于自信,则容易产生得意、焦虑、傲慢、浮躁等情绪,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殊不知,对于急功近利、洋洋得意的人,考官往往很反感。

误区22:过分自卑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有些人过分看重自己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害怕用人单位看不上;还有一些人因犯过错误而抬不起头来;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严重的求职者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对于招聘单位而言,他们认为,一个毫无自信的人,怎么可能漂亮地完成工作任务呢?如果在应聘过程中,你都以不自信的语气来回答主考官的问题,试想一下,做任何工作都没有把握的员工,他们会聘用吗?所以说,在求职过程中,如若对自己失去信心,那么就很难被招聘单位青睐,只能以失败告终。

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每个求职者共同的愿望,然而如何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一直令众多求职者困惑,而求职者往往忽视择业的主观因素,还需要求职者树立信心,保持健康心态。

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信心是我们制胜的武器,若失掉了信心,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往往有很多求职者都是在一边对自己质疑一边找工作。但是潜意识里自我的不信任会导致一种心理暗示。比如说你想着这份工作要求很高,我肯定不行,结果可能会真的应聘不上。这样一来,你看似是在应聘了、争取了,其实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就算盲目地相信也要相信。要常常对自己说:“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一定!”

大学毕业生求职者,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经验不足。许多刚踏人社会的求职者都有同感,在招聘广告上看到不少专业对口的职位,又往往被标明“须有×年工作经验”吓得望而却步,真有点求职无门的感觉。

其实求职者的个人条件与招聘广告中所提的要求完全相符的只是个别现象,招聘“硬条件”通常只起一种大致的范围约束,公司录用人才时很大程度上还看面试的表现。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具备了职位所要求的能力,尽管某些条件未达到,也不妨大胆尝试一下。当然,这只限应聘普通的职位,若想就职管理层经验就必不可少。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一个学生竟然开出了只要包吃、包住可以免费为别人工作的条件,我们不得不从中汲取教训。应该说,我们找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纠正自我判断的过程;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晰我们目前没有找到工作具体原因,千万不能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在不明白具体的原因的情况下,自怨自艾,一蹶不振。

求职者要想走出过分自卑的心理误区,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以下观念:

◆不要随便否定自己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而由此演变来的竞争能力是个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是人格的考验。

因此,求职者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不要随随便便就否定自己,要正确看待择业过程中一时的挫折,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积极设法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争取下一次更辉煌的成功。

◆不要心存“不可能”的想法

人类是很能适应环境的一种动物,只要你肯去尝试,没有一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是否经常有意无意地使用下列语句:“不可能”、“不行”、“不好”、“没办法”、“不要”……或者在你的家人、同事之间,也有人时常采用这种说法?而凡是说“做做看”、“说说看”、“我赞成”、“一定能够成功”、“有兴趣”之类的人,常常就是勇往直前、积极行动的人。上述虽只是用语不同而已,但在无形中已然深深地影响了你的潜意识,使你感到自己毫无用处,这世界有太多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这又怎会对你的求职有利呢?

◆调整心态

如今的社会,找一份工作很难,而要找好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但有的大学生求职者,盲目坚持非大城市、待遇好、效益实惠的单位不去,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更重要的是错过很多适合自己的好机会,挫伤了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大学生求职者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调整就业心态。等待“一步到位”,不如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种新的择业观。

◆扬长避短

在成才的道路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们阅读许多伟人的传记,可以发现许多人的优秀品格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个人缺陷促成的。像亚历山大和拿破仑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而立志在军事上获得成就,结果成为雄霸欧洲的大帝;苏格拉底和伏尔泰是因为相貌丑陋、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张海迪的成功也是她思想上的坚强弥补了身体上的缺陷。所以说,人的缺陷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决心,讲究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扬长避短,自卑的人就会逐渐变成自信的人。

具有自卑心理的求职者必须牢记一个真理: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就下功夫去弥补,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堵截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源。

误区23:虚荣心太强

梁宏是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其他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好,该校想让他留校任教。能留在如此有声望的母校工作,为许多人所羡慕。可是梁宏不喜欢留校,而是想找个更好的工作,但由于虚荣心作怪,在众多的赞誉声中,他违心地留在该校任教。在学校领导、老师们以及亲戚朋友面前,他表现出一种自豪。可是,当他一个人独处时,总是感到一种压抑,虚荣心使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由于虚荣心作怪,一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心只想找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至于自己能否胜任,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有所发展则不予考虑。

一个人如果虚荣心太强,就会对其收入和生活条件期望过高,甚至有部分毕业生只重金钱,图实惠,只要生活条件好,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抱负。这种只图一时实惠和享受,不考虑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思想倾向,对个人事业发展极为不利。上面例子中提到的梁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开始讨厌那所学校,感到周围的气氛令人窒息,他郁闷、烦躁,最后只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虚荣心,就是俗话所说的“死要面子”。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人都有自尊需要,人希望在群众观点中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真正的荣誉,这是合理的、正常的需要,但是,有虚荣心理者由于扩大的自尊需要,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名不符实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