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16509100000010

第10章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2)

“读完一本书是非常简单的事,至于那么高兴吗?”约翰先生说道。

“这本书很难懂,我能把它读完真的感到很开心。”卡特一边说一边抬起头,似乎正在等待着父亲的表扬。

没想到约翰先生突然发怒,他不喜欢这种有些毛躁的性格:“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读完这本书就很了不起了吗?我看你就是个骄傲自大的孩子。你希望我表扬你吗?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表扬你!”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受到责骂的卡特委屈地说道。

“当然,你没做错什么。但我警告你,不要成天没完没了的讲话,这让人烦透了。”约翰先生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很有本事的天才,其实你什么都不是。我以后再也不想听到你夸耀自己的声音了。你是在自欺欺人,真是个蠢货。”约翰先生说完“砰”地一声关上房门。

卡特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那将是他人生中都无法抹去的阴影。“我是个很差劲儿的孩子”这种心理暗示一直占据着他的心灵。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看不到卡特脸上的笑容,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原本天赋禀异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在为小卡特感到惋惜的同时,是否也该对约翰先生的家庭教育方法有所反思呢?事实证明,对于有着优秀潜质的孩子,家长应对其更加关注,期待他的特点能够发光发热,做到因材施教,切忌以家长自身的喜好对孩子的行为表态;同时也不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顺其自然地发展自己的优势。

有一位表演家上场前,有个年轻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他点头致谢,蹲下来认真系好。等到这位年轻人离开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观众在旁看到了这一幕,疑惑地问:“先生,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他回答道:“因为我扮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客,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表现他长途跋涉的劳累疲惫。”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

表演家微笑着说道:“他非常热心地告诉我鞋带松了,表明他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也很关心我,我要保护他这种热情并且及时地给予鼓励。至于将鞋带松开的原因,我会在合适的时候告诉他。”

既明白是非,又知道怎样适当表达是非观点,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小孩子也许不会弹琴、画画,也许不敢参加课外活动,也许不会得到所有人的掌声,但这又有什么重要的呢?要知道,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漂亮、最优秀的;而在孩子眼中,爸妈的鼓励和赞美也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或许今天害羞的孩子明天会成为一颗耀眼的辰星,或许今天优秀的孩子明天会成为一颗陨落的流星。家长的正确引导与合理教育才是这其中所蕴含的关键。相反,忽略孩子身上的这些性格特点,甚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则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最大败笔。

从另一个角度讲,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对未来世界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做为家长,不应该也没有权利和资格去剥夺孩子探求事物的热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如果在家庭教育中能够领悟这种教育方法的真谛,对孩子的特点和特长抱以期待,孩子就会成长为真正的英才。

不可拿孩子的缺陷与别人比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陷,如果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每一次都拿孩子缺陷与别人比,带给孩子更多的是不满和痛苦,根本不会对孩子起到任何积极意义。

教育孩子,不仅表现在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而且应该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短处甚至是身体的缺陷。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和其他孩子比优劣。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毁了孩子的一生。面对孩子的缺点和缺陷,不要嘲讽、责怪甚至放弃,而应该抱着赏识孩子的态度,去宽容他、安慰他、鼓励他。通过赏识和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弥补缺陷,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得不如其他孩子好时,千万不要嘲讽和打击孩子,以免产生自卑心理;孩子在某件事上做得比别的孩子好时也千万不要夸奖,以免孩子滋生骄傲、攀比、自高自大的情绪。

晚饭后王女士和儿子一起到公园散步,正好碰上同事小李母子俩,大家一起边走边聊。一谈到孩子的事,小李就开始埋怨儿子洋洋,说别看他长的聪明伶俐的模样儿,其实学习没红红好,画画不如前楼的皮皮,游泳则落在壮壮后面一大截.原本心情很好的洋洋听到妈妈话便失去了散步的乐趣。

就在这时,王女士意识到几年前自己“比较妈妈”的身影仿佛重现在小李身上,总是不经意间拿自己儿子和其他的孩子相比。在这过程中,儿子比别人好的地方不免有些得意,落后于别人的地方难免产生失落心情,甚至有时把这种失落和不满无意识地传染给了儿子。儿子不喜欢羽毛球,偶尔和同龄的孩子打球显得非常笨拙,这时王女士总是对其他妈妈说:“我儿子运动天赋和身体协调能力都不如你们的孩子。”本来不过是妈妈们茶随意的话题,但说过几次后,王女士的儿子越来越不喜欢运动啦。一段时间后,王女士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在学轮滑,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于是王女士建议儿子也学学。没想到她儿子脑袋一歪死活就是不肯学,还说他自己运动能力不如别人,身体协调能力也差,注定学不会。王女士批评儿子不该如此看低自己,没想到儿子竟然反驳道:“这不是你说的吗?”

王女士原意本是通过比较使自己孩子发现缺点,激励他使他产生动力。可谁又能想到结果是这样。王女士带着满心的疑惑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专业指点。专家指出:父母有意或是无意把自家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都会使孩子产生诸如伤心、叛逆感、失落、愤怒或是嫉妒等负面情绪,甚至会使他们觉得在自己在父母眼里,就是不值得疼爱的坏孩子。最终致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毫无进取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育。所以身为人母,如果要比较就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较,这样在肯定他的同时,也会激励他的进取心,使他更上一层楼。

王女士豁然清醒,条条大道通罗马,何必追求一致性,这样反而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唯一能打败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只要能战胜他们自身,就是胜利,与他人又有何关呢?自己又何苦拿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而自寻烦恼呢?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其自身的规律,虽然相似但不相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养育方法等因素的差异,孩子发育超前或延缓的情况是常有的,存在这种差异是正常现象。父母无须苛求自己的孩子,那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的差异是存在的。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要强迫孩子沿着大人预定或设想的路线前进。

父母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这是好现象,但是“比较”就不对了。无论自己孩子是否超过其他孩子,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伤害孩子,超过了孩子心里就会滋生骄傲、傲慢等情绪;落后了容易伤其自尊心,产生自卑、失落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欧文曾说过:“宽荣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身为父母更应具备宽容精神。父母只要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少一些责怪;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埋怨。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不畏艰险,不惧困苦,勇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