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
16505300000028

第28章 药物养生,献给体质虚弱的父母(2)

阿胶:为黑驴皮经过漂泡去毛后,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本品味甘、性平,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调经安胎等作用,为历代喜用的滋补珍品。《水经注》即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故有贡胶之称。《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的“三宝”。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动物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此外,阿胶还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

阿胶的用量一般为5至9克,若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均不适用。熟地黄、阿胶虽皆能滋阴补血,但熟地偏于补肾阴、填精髓而补血,而阿胶偏于润肺养肝、补血而滋阴,兼能止血。

何首乌: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何首乌,又名赤首乌,以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入药,味苦、甘、涩,性微温,若生用,功在润肠通便;若制用,功在补肝肾、益精血。

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轻泻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为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它不仅为滋补强壮佳品,亦为乌发、悦颜、润泽肌肤之要药。年迈体弱者常服则大有裨益,《本草纲目》即用赤、白首乌各250克研细未,每服6克,能壮筋骨,长精髓、补血气、令人多子、延年益寿。用量一般为9至15克。

枸杞子:以前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平,功能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为滋补肝肾之佳品,被誉为历代保健良药。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食疗本草》谓之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枸杞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有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症、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本品单用即有效,可每日取枸杞子15至30克,水煎服,或开水浸泡代茶饮,久服对高血脂症、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等有防治保健作用。

本品水煎,每剂量9至24克;酒浸,20日时可饮用;能补肝肾,强壮身体,益寿。但若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便溏、泄泻者要慎用。

白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种芍药的根,至梁代陶弘景分为赤、白两种。其中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所常用,尤为妇科常用药。正如《日华子本草》云:“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临床上常与熟地、当归配伍,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后腹痛等;与甘草同用,对胁、胃脘、腹、头、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白芍的用量一般为5至12克。养阴、补血、柔肝时,用生白芍;和中缓急用酒炒白芍;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

鸡血藤:为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的藤茎,味甘、苦、性温,能补血养血、通经活络,现代研究证明,有升白细胞之作用,可用于因放射线照射过多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用鸡血藤汁熬制的膏,有大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的功效,老人及妇女体弱者可常服,可治手足麻木、瘫痪、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

鸡血藤宜水煎内服,每剂量15至30克;或酒浸,熬膏。

以上介绍的是最常用的一些补血药。但用于临床,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用药。

常见阴虚证与补阴药物

补阴药常用于阴虚证,阴虚的人通常会午后潮热,低烧,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两目干涩,烦躁多梦,腰酸腿软,大便秘结,苔少舌质红且瘦,脉细数。这时宜选用含有鳖甲、枸杞、女贞、百合的补益品。

阴虚是血虚证的进一步发展。阴虚不仅包括了血虚,同样也包括了精虚及津液等营养人体物质的不足。而精、血、津液这些营养人体物质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倘若平素一旦有阴虚的症状出现,就应及时补阴。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阴药: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草,生长于深山老林的腐朽树桩或岩石的缝隙处。灵芝常被人们视为“起死回生”服之可令人“长生不老”的仙草,有赤、青、黄、白、黑、紫之分,功效虽各有所不同,但六芝均有“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的功效;《本草纲目》还称其能“疗虚劳”。灵芝味甘、性平,能补肺定喘、健脾养肝、益肾填精、安神定志、强筋骨、理虚劳,正由于其功能众多,故历来被视为珍贵补品,若能常服,可促进脏腑的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坚筋骨,驻容颜,使人耳目聪明,精力充沛,健康长寿。

灵芝的通常用量为3至15克;酒浸,将灵芝切成块,浸于米酒中,20日后饮用,每次一小杯,一日二次;吞服,将灵芝干燥后研为细未,每次1.5至6克。但本品在外感初起时不宜用。平时宜放置于干燥处保存。

麦门冬:以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入药,味甘、微苦,性微寒,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又能清心除烦,延年益寿。《神农本草经》里说:麦门冬“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草拾遗》也讲到:“久服轻身明目,和车前地黄丸眼,去湿痹,变白,夜视有光”;《名医别录》中说:麦门冬“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由此可见,麦门冬有健身延年之功。

麦门冬单用即有效,如《图经本草》中的“麦门冬煎”,即以鲜麦冬捣取汁,加蜜适量,熬膏,温酒化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一汤匙。可“补中益气,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其力甚快”。可代茶饮,用麦冬3至6克,有润阴清热之效;水煎,每剂9至15克。但脾胃虚寒及风寒感冒者忌用。

天门冬:药用其块根,味甘,苦,性寒,能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其健身延年、润肌悦颜效果较佳。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轻身,益气延年。”《日华子本草》载:“润五脏,益肌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

天门冬单用即有效,如《饮膳正要》天门冬膏,即以鲜天冬捣汁熬膏,每服一汤匙,早晚空心温酒下,久服有益气延年之功。此外,也可酿酒:即用天门冬去心,水煎为液,同曲。米共酿酒,初则味酸,久则味佳。此酒可滋润五脏,通血脉,久则补虚治劳损,每次饮三至五汤匙。水煎,每剂9至15克。

本品忌鲤鱼,外感风寒、脾虚泻泄者也不可用。

玉竹:以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入药,味甘,性平,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等作用,是养阴生津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颜色,轻身不老。”《本草拾遗》则曰:“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据现代研究证实,本药确有强壮作用,但其力缓和,宜久服,且有较好的强心作用,可用于各种心脏病之心力衰竭。此外,长期服用,也可消除疲劳,强壮身体,抗衰防老,延年益气,是康复保健的常用良药。

若由气阴不足之心悸、心绞痛,可与党参、丹参等同用;若因阴虚不养筋而致拘急疼痛,可配白芍、炙甘草等同用;又因本品有降血糖作用,可用治糖尿病,常配沙参、麦冬等同用。

玉竹的通常用量为每剂6至15克;但胃部胀满、痰多、苔厚腻者忌用。

石斜:为兰科多年生附草本植物金钗石斛的茎,一般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森林的树干上,味甘淡微咸、性寒,功能清热生津,益胃养阴。《神农本草经》里说:“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临床研究认为,本品确能增强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若平素胃有虚热、津液不足。口中干渴者,单用本品适量水煎代茶,能生津养胃,纳香进食。

本品水煎,每剂6至15克。若为夜盲症,可用石斛30克、仙灵脾30克、苍术15克,共研细未,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汤调服。对津液未伤者忌用本品。

女贞子:以木樨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入药,味甘、苦,性凉,有补养肝肾、滋阴明目之功。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亦说:“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女贞子有强心、保肝等强壮作用,并有利尿作用,对于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此外,临床证明,本品补阴而不腻,对眼科疾病属肝肾阴虚者用之有效。

本品水煎内服,每剂6至9克,但脘腹冷痛、腹痛泻泄等脾胃虚寒症忌用。若要强腰膝、乌须发,可用女贞子酒浸一天,擦去皮,干燥时研细未;旱莲草捣汁熬浓汁,与女贞子末混合为丸,每服9克,一日三次。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虫草蝙蝠幼虫上的菌座及幼虫尸体上的干燥体处。冬虫夏草是与人参、鹿茸齐名的三大补品之一,只生长在我国西南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雪原上,其药用和营养价值很高,若能经常食用,对人体的养生保健是大有裨益的。

中医学认为,本品味甘,性温,能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为补虚疗损之良药。如《本草从新》载其:“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本品既为肺肾两虚、咳喘短气。自汗盗汗所首选,又为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腿酸软所常用,更为身体虚衰或病后体弱滋补调养之珍品。

除药用外,冬虫夏草也是餐桌上的佳肴。“虫草鸡”是宫廷的御膳佳珍,具有特异的清香和鲜味,可谓“补而不腻,厚而不张”。

本品水煎,每剂量6至9克。但本品不易保存,日子一长就会变成灰色粉末,若与藏红花一起保存在干燥地方,就可久藏。

山萸肉:以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入药,其味酸、涩,性微温,能补肾益肝、收敛固涩,是标本兼顾的保健药。本品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已列为上品,其文曰:“久服轻身”;《名医别录》里又说:“强阴益精,安五脏……强力,长年”;《药性论》则说:“补肾气,兴阳道,坚****,添精髓,疗耳鸣,止老人尿不节。”

山萸肉为平肝肾之要药,中年之后,凡性机能减退、前列腺肥大、小便频数或余沥不尽者,均可用山萸肉作为常用之保健药。

本品通常用量为3至9克,急救虚脱时可用24至30克。肾阳亢奋、下焦有热者;均不宜用。

沙参:有南、北之分。其中南沙参以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入药;而北沙参则以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入药。南沙参体较轻、质松,性味苦寒,能清肺火而益肺阴,兼有风热感冒而肺燥热者,可以使用;而北沙参体重质坚,性味甘凉,主用于养阴清肺、生津益胃。

沙参为清养保健之品,《神农本草经》载其“补中益气”;《名医别录》载其:“安五脏,久服利人……长肌肉”。临床常用于肺胃阴虚之症。

本品水煎内服,每剂9至15克,但风寒咳嗽、肺胃虚寒之咳嗽痰清稀者忌用。

百合:药用其肉质的鳞茎,由于其鳞茎由众瓣合成,而被称作百合。它白如凝脂,润似琼玉,醇甜清香,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其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虚强身的功效,可治疗体虚肺弱、肺结核、咳嗽、咯血等症。此外,百合还有益气调中的作用,用本品30克配乌药9克名百合汤,可用于久久难愈的胃痛。

本品用量一般为9至12克。但外感咳嗽时不宜使用。

柏子仁:以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入药,性味甘平,有养心安神、滋肾养肝、舒脾润肠、美颜乌发等保健作用,《神农本草经》里载其:“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临床应用证明,本品确为滋养强壮安神药,对于心阴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神志恍惚以及阴虚肠燥所致的便秘均有良效。

本品水煎,每剂量6至12克;研末吞服,每次6克。但痰多、便溏、腹泻、呕吐者忌用。

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近来也开始采用背甲。《神农本草经》将龟板列为上品,并说,龟板“久服轻身不饥”,《本草通玄》称其“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症、去瘀血。”事实上,目前临床上也把龟板作为滋补强壮药使用。

龟板应用时,一般要求炙过再使用;水煎内服.一剂用量用9至24克;熬膏即龟板胶。

鳖甲:为鳖的背甲,味咸,性凉,是常用的滋阴清热药,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兼能平肝潜阳。

因阴虚内热而见骨蒸痨热。潮热颧红、肺痨干咳、痰中带血等症,可用本品治疗效果较好;妇女经闭、气血不畅、腹中瘀积结滞而生肿块者,也可用本品配合桃仁等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