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
16505300000026

第26章 药食同源,饮食养生防病抗衰老(5)

饮食习惯好,父母身康健

维持身体健康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靠好的饮食习惯长时间的坚持才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适度以及餐后保健。

一、饮食要适量

19世纪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身患眼疾、肺结核、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在文学创作中耗费着精力。但他仍然活过了82个年头。俗话说:“久病成医”,托尔斯泰不仅是个文学巨匠,而且也是有名的养生学家。他的一条重要的养生经验,就是每顿只吃八成左右。他曾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任何饮食过度的现象都是不应该的,有害的,尤其是狂食暴饮更是一种罪行。”他在《札记》中写道:“彼得堡有位化学家齐宁,他断言我们这个阶层的人99%饮食过度,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托尔斯泰是一代名人,经常要出席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政界要人的各种宴会。面对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他从不贪嘴,始终只吃到八成左右便退席。

限量饮食利于长寿。有些人用餐时总讲究吃饱喝足,认为这样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维护身体的健康。殊不知,这样做反而造成了能量过剩,因热量摄入太多而误了自己的健康。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不饱食的谚语:“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许多科学家推论,人类如果采用“少吃”这种饮食模式,概率寿命可望增加二三十年。

养生的根基是“饮食有节”,有句俗话说,“多吃少吃,少吃多吃”。意思是,现在吃得多,后面就少吃很多年;现在吃得少,后面就多吃很多年。人的胃肠和其他器官一样,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违反了它的规律和承受能力,人就必然要出毛病。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他坐船从四川回老家,但由于突涨洪水,被困在洞庭湖中。后来有人知道此事后,便送去酒肉,杜甫在饥饿中暴饮暴食,结果这位大诗人与世长辞了。

现代医学证明,过多的摄入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使胃肠蠕动较慢,导致人体的消化不良。再加上血液和氧气过多地集中在肠胃,心脏与大脑等重要器官血液相应减少,甚至缺血,人体便会感到疲惫不堪,昏昏欲睡。长此下去,便会诱发糖尿病、胆结石、胆囊炎,甚至还会引发心绞痛。过量摄入食物,可使体内的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过量进食后,胃肠血液增多,大脑供血被迫减少,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大脑早衰。

当然,提倡限食保健康,并不意味着吃得越少越好,吃得过少,也会导致营养不良,不但无助于养生,而且将会走向反面。总之,作为中年人,如果我们能控制好三餐,就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有效,将会使自己越吃越健康。

俗话说,“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这话确实有科学道理,这是因为:晚餐中如摄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易促发心血管疾病。道理很简单,久睡后血流减慢,大量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致使动脉硬化;又会刺激肝脏生成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而这两种脂蛋白可促使胆固醇堆积于动脉壁。热量集中在晚餐的进食方式可降低对糖的处理能力,致使胰岛功能提前衰退,进而产生糖尿病。我国一些大城市中,40岁后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据调查与“晚餐酒足饭饱”的生活方式有关系。

什么时候吃比吃什么可能更为重要,懂得养生的人,不会晚餐吃得过饱而忽视早中餐的摄食。民间称“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限食主要是限制主食的摄入。我国俗语所说的“饭吃七分饱”,正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认为的限食适宜比例,是相一致的。但是在日常的膳食当中,对于果蔬类则应多吃,以保证人体所需充分的水分及营养。因此,中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活动量的大小,热能消耗的多少等具体情况,实行少而精,少吃多餐的原则。一般说来,中老年人饮食要量少,质好,不暴饮,不多食过饱,热量分配一般以早餐占总热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30%的比例较为适宜。

二、细嚼慢咽好处多

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对中老年人时健康大有裨益。

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质进到胃里以后,可以在胃里反应,生成一种蛋白膜,对胃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溃疡病。

细嚼慢咽还有助于长寿。研究证实,人体的唾液腺在分泌唾液的同时,还分泌一种腮腺激素,这种腮腺激素可被机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它具有抵抗肌体组织老化的作用。而细嚼慢咽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在唾液分泌量增加的同时,腮腺激素的分泌与吸收也增加,从而起到延缓身体衰老的作用。

三、餐后不宜立即散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自古以来人们奉行的养生之道,认为这对人体消化、吸收有益,可以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其实。这是个误区。

人在饱餐之后,体内的血液过多地集中在消化器官,势必减少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量,此时不宜运动,饭后不宜立即百步走,应该适当休息。

饭后适当休息可使全身血液更多地流向消化器官,使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如立即散步,血液就会被送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使肠胃血液供应不足,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再说,胃的消化是因为吃进食物引起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胃部饱满,胃液的分泌才会旺盛。若饭后立即散步,则会使未充分消化的食物很快进入小肠,营养物质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时间长了,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来说,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易出现轻微的缺血,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

一般来说,饭后适当静坐或仰卧30分钟,然后再适当活动,是有一定益处的。它可以保护胃肠健康、增进胃肠功能,从而延年益寿。

寻医问药,来信必答

问:杨教授:您好!妈妈为我操劳了二十多年,慢慢地老了,听说粥很滋养人,我想给她煮一些药粥,什么粥最好呢?谢谢杨老师!您的读者:小唐

答:小唐你好。首先你有这份孝心对你母亲来说就是很大的安慰了。

粥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绝,古人认为,粥是第一补人之物。有首粥谣说得好:“要想皮肤好,粥中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风热头又疼,粥里添花生。头晕血压高,芹菜煮粥妙。要保肝功好,枸杞粥有效。治疗腰腹痛,煮粥栗子灵。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便秘补中气,藕粥最相宜。防治脚气病,糙米熬粥灵。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粥除。对症选粥疗,健康疾病少。”

对于中年女性来讲,食粥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而且四季皆宜的滋补养生方法。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女性的粥膳养生方,你可以根据母亲的体质对症熬粥。

益气养阴粥

原材料:大米100克,黄芪、黄精各20克,山药、白芍各10克。

适应症:身倦、乏力、气短、纳差等,如疲劳综合征、贫血、心脏供血不足等。

养阴润燥粥

原材料:大米100克,何首乌20克,肉苁蓉、北沙参各15克,莲子肉10克,桑叶3克。

适应症:便秘、烦急、头晕、口干舌燥等,如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补虚益肝肾粥

原材料:大米、紫米各50克、女贞子、桑葚各15克,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黑木耳6克。

适应症:头晕、双目干涩、耳鸣、脱发、遗精、腰酸腿软等,如疲劳综合征等。

养阴润脏粥

原材料:大米50克,生地黄15克,百合、麦冬、黑芝麻各10克、白木耳6克。

适应症:失眠、夜寐不安、白发、记忆力下降、便干等,如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煮粥的方法:将中药和米分别洗净,先将洗净的中药加水煎煮,约20分钟后,将药水倒出备用;将大米加水,煎煮至八成熟,再将煮好的药水倒入粥中,继续煮至米烂粥熟为止。其粥以稀稠适度为宜。每日服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