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322

第322章 驱车上东门

无名氏

【原文】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1]。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2],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3]。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4]。

【鉴赏】

该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三篇。诗中表现出人们在死亡威胁下的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以及在虚无思想支配下,一种消极可悲的及时享乐的观念。

[1]白杨、松柏:古代多在墓上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2]潜寐:深眠。[3]更:更迭。[4]被:同“披”。

诗歌的前四句以白描式的笔法为我们展出一幅悲凉、阴冷的墓地图:车辆出了东门,远远望见城郭北面的一片墓茔,墓地上长着一株株高高的白杨,树叶在萧杀的冷风中萧萧作响。两旁夹着黑黝黝松柏的一条大路一直伸向苍凉的远方。

“下有陈死人”四句是该诗的第二个层,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久埋于地下的死者,他们如同长眠于黑漆漆的长夜之中,永远不能再醒,展现极悲哀的意象。

“浩浩阴阳移”四句是该诗第三层,诗人写了宇宙的浩渺,时间的无穷,从而反衬出人生如朝露般的短暂倏忽。

最后六句卒章显志,明显流露其创作意图。贤圣也无法与时间的流逝抗衡,求仙也无法服药长生,既然这样,那么,还不如饮美酒,衣纨素,来及时行乐,这是一种无奈的欢乐,是悲观主义走到极端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其消极的人生态度是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了。

该诗的前八句写景,后十句抒情,以景生情,以情带景。在前面八句的写景里面,头四句是现实之景,后四句是想象之景;后十句的抒情之中,前六句从观察历史生发出来,后四句是由切身体验出发,抓住社会,人生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感情充沛,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