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29

第29章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原文】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1]。

惜哉时不遇[2],适与飘风会[3]。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4]。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5],客子常畏人。

【鉴赏】

该诗是《昭明文选》所录曹丕《杂诗》中的第二首,描写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久滞异乡的忧郁畏难心情。

[1]亭亭:孤高的样子。车盖:古代的车篷,形如大伞。[2]时不遇:未遇上好时机。[3]适:恰好。飘风:大旋风。[4]吴会:指当时的吴郡(郡治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和会稽郡(郡治在今浙江绍兴)。吴会当时都属于东吴,乃异国之地,这样说乃是用以比喻漂泊周流之远。[5]弃置句:这是汉魏时诗中常见的套语,见汉乐府《孤几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等。

这是曹丕的又一首以游子思乡为主题的诗,全诗十句,以浮云作为游子的化身,抒发了身逢乱世,漂泊四海,欲归不能的感慨。

开头两句“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以浮云起兴,暗喻游子的孤独无依。“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这四句表面上是写浮云的遭遇,实际写游子生不逢时,被战乱席卷南行至吴、会等地,身不由己之情暗喻其中。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吴、会之地不是我的家乡,怎能在此长久停留,可这个心思放在一边不要说了,怕别人听见不利于我。这几句就把身处异地他乡,思念故土,满腔愁苦却又不能表露出来的这种极度悲哀之情表现淋漓尽致。以压抑为情调表达了游子当时纷乱复杂的内心世界。

该诗借对浮云的描写,抒发游子思乡之苦。构思巧妙,不事雕琢,朴素自然,言外有不尽之意,启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