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32

第32章 虚实篇(5)

赵本学评价孙子的《虚实篇》说:“此篇语意杂出,约而言之,不过教人变敌之实为虚,变己之虚为实。”这解释只用十二个字,便括尽一篇大义,真可算是“博观约取,独得大略”,洞悉本篇的主旨所在。唐太宗说得好:“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唐太宗这几句话道出了虚实在军事学上的价值。但避实击虚落脚在“击虚”,也就是说要抓住弱点,袭击对方的“软肋”。

赵高之所以能够阴谋得逞,全在于他善于利用别人心理上的弱点:他为李斯制造了一个潜在政敌,激起李斯对失去既得利益的恐惧,然后以可得宠于新皇上作为诱饵,确实不能不让人动心。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利用和把握住了他人的弱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会稽(今浙江绍兴),后又沿海北上到琅邪(今山东胶南),随从的有丞相李斯、赵高和小儿子胡亥。秦始皇出游到沙丘(今河北平乡),突然身染重病,且病情越来越严重。为了安排皇位继承问题,他命令赵高写诏书给公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与灵柩在咸阳会合,并参加葬礼。”诏书封好后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秦始皇死后,左丞相李斯恐怕贸然宣布丧事会引起大乱,决定秘不发丧,将尸体放在秦始皇的卧车中,每日照常令人送饭送水,以掩人耳目。只有胡亥、赵高及五六个宦者知道底细。车驾日夜兼程向着咸阳赶路。

这时,早就觊觎高位的赵高,开始盘算如何篡权。赵高曾当过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学习秦律,深得胡亥的宠幸。而胡亥的哥哥扶苏则信任蒙恬。所以,赵高就决定来个偷梁换柱,让胡亥代替扶苏继位,从而使自己可以攫取大权。他向胡亥暗示,秦始皇在给扶苏的信中要立扶苏为皇帝,而未封胡亥以尺寸之地,企图挑唆胡亥销毁遗书。

谁知在胡亥的心目中,父皇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根本不敢抗逆父亲的旨意而有什么非分之念。胡亥反而向赵高表示,父亲遗书中怎么说,他就怎么办。

赵高见胡亥不开窍,就单刀直入地要胡亥篡夺皇位。他开导说:“商汤灭夏桀,周武王诛殷纣,都是替天行道,不是不忠。”然后又晓之以利害,“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让别人做自己的臣子与自己做别人的臣子,管制别人与被别人管制,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岂可同日而语啊!)经过赵高反复劝说,胡亥终于答应篡位。

但是,胡亥能否继位,李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赵高就去串通李斯参与阴谋。李斯也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他心知此事关系重大,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故不置可否。见此,赵高就对李斯施展了挑拨离间的伎俩。他对李斯说:“扶苏最器重蒙恬,如果扶苏做了皇帝,势必用蒙恬为相。到那时,你想回乡做老百姓恐怕都不可能了。现在决定谁为太子全凭你我。我做胡亥的老师好多年了,深知他是一个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心里明辨而又拙于口舌的人,最适合做皇帝。你听我的话,让胡亥继位,定能长保富贵。否则,就要祸及子孙。”

经过一番权衡,李斯同意了赵高的谋划。他们假装接受了始皇的诏命“命令丞相立胡亥为太子”,另外又造了一份遗诏“我巡视天下,祈祷各山诸神,以求延长寿命,现在扶苏与将军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未能开疆拓土却损失士兵很多,没有任何功劳,反而屡次上书诽谤我的方策,因为不能解除监军职务回来做太子,日夜怨恨,扶苏为于不孝,赐剑自杀,蒙恬为臣不忠,赐死。”诏书封好后,使者送于公子扶苏。扶苏为人忠厚,见父皇诏书,大哭一场,自杀身亡。蒙恬怀疑有诡计,不肯自杀,请求复诉,于是被革职囚禁在阳周的监狱里。

赵高玩弄阴谋诡计,抓住李斯的弱点,胁迫李斯发动政变,篡改秦始遗诏,杀死公子扶苏,拥立胡亥为帝,为他日后控制胡亥、独揽大权扫平了道路。

在商界,如果“不战而全胜”是你的战略目标,那么“避实而击虚”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通过集中公司的资源来攻击竞争对手的致命弱点,你就会获得成功。

20世纪初,美国年轻的推销员金·吉列发明了安全剃须刀,投放市场后,十分热销。由此,他创办了金·吉列剃须刀公司。当金·吉列的剃须刀在市场上大红大紫时,盖斯门公司没有像其他竞争者那样,一心想抢在金·吉利公司的前头,而是不动声色地尾随其后,秘密地进行大量而周密的市场调查,收集金·吉列剃须刀的弱点。

在17年后,盖斯门公司推出了一种两面使用、锋利安全的刀片,它既能安在盖斯门公司生产的刀架上使用,又能安在金·吉列公司的刀架上使用。这种刀片进入市场后,很受顾客欢迎。而金·吉列的老用户,也纷纷改用盖斯门产品。恼羞成怒的金·吉列公司连忙推出双面刀片。然而盖斯门公司立刻避开刀片上的刀架,推出既能使用盖斯门公司的刀片,又能使用金·吉利公司新推出刀片的刀架。财大气粗的金·吉列公司推翻了原来的剃须刀整个设计,研制出刀架通用型、刀片双面刃的剃须刀,企图压垮盖斯门这个后生,谁知盖斯门又研制出刀架重量轻、双面不绣钢刀片的剃须刀。

盖斯门公司三发重重的炮弹,发发打中金·吉列公司的后脑勺,在10多年的较量中,金·吉列公司剃须刀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最初的90%下降到不足25%,而75%的市场则被以盖斯门为代表的后来居上者瓜分。

对于非常强大的敌人或障碍,不能一味地直线前进,盲目蛮干。反过来动动脑筋,变换一下思路,不去向强敌直接挑战,不去触动和攻击障碍本身。而是袭击对方的“软肋”,采取避实击虚,避重就轻的迂回方式,就可使对方不攻自破或不堪一击,这样绝对胜过硬碰硬的真打实敲。

一般没有攻击性的动物遇到敌害时,都会马上逃跑,但刺猬却除外。刺猬全身长满小刺,遇到敌害时它会把身子蜷缩成一团,竖起背部的刺,使敌人无从下口,只得灰溜溜地离去。而当危险过去之后,刺猬会马上离开。

这一防敌方法对大多数的动物很管用,但是遇上狐狸和黄鼠狼,它们的绝招就失灵了。

狐狸能用细长的嘴刺入刺猬腹部,然后挑起这个“刺球”抛向空中。

经过反复摔打,刺猬便失去了抵御能力,乖乖的被狐狸吃掉。黄鼠狼则会对准刺猬头部蜷缩后露出的小孔隙,把臭液“注射”进去。不一会儿,刺猬就被麻醉了,身体慢慢松散开来,彻底解除了“武装”,成了黄鼠狼的美餐。

豪猪又名箭猪,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

豪猪的身体肥壮,体重十几公斤,个儿大的身长可达0.7米,牙齿锐利,头部有点儿像老鼠,全身棕褐色,从背部直到尾部都披着簇箭一样的棘刺。

豪猪身上长着硬毛、软毛以及变成刺的针毛。针毛集中于尾部和腰部,豪猪就是用这些针把自己武装起来。

当天敌接近时,豪猪就把针毛很多的后半身转向敌人,把针毛少的头夹在两只前腿之间,采取防御姿态。只要天敌稍微碰着它一点,它就立即张开针刺,以令人难以相信、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用尾巴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

然而,有一种渔貂,就十分喜欢吃豪猪。聪明的渔貂见到豪猪后,就翘起尾巴,在豪猪周围乱转,乘豪猪不备,咬住豪猪针毛少的头部,使之受伤。

等豪猪一倒下,便立即咬住腹部,豪猪腹部几乎没有针毛,这样豪猪就完全不是对手了。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刺猬浑身长刺,其他动物都没有办法,可黄鼠狼和狐狸仍能找到对付它的办法;豪猪针再锋利还是成了渔貂的口中餐。这说明再强大的对手,也有致命的弱点。只要能找到对手的致命弱点,就可以将它置于死地。但前提是自己没有任何缺点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否则会输得更惨。

人类与动物一样,现实生活中谁都有软肋,只要能找到对方的软肋就可以达到目的,取得胜利。

7.“变”是处世的黄金法则

用兵斗法,最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正所谓死读书不如无书。兵戎相见,你死我活,拘泥于兵法,将自取灭亡。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只有根据敌方形势随机而变,才能做到用兵如神。做人也是一样,处处离不开“应变”二字。世事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怎么办?不妨学一学成功者的秘诀:以变为本,以应为用,防不住,躲不掉,变一变,变化越多,越是游刃有余。因此,变才是处世的黄金法则。

原文: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译文:

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就像流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够依据敌情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夺取胜利的将帅,就叫作用兵如神。

解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认为:河水是在不停流动的,当人们第二次踏入同一河流时,他们所接触到的水流已是变化了的新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