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22

第22章 军形篇(6)

我国有不少企业本着古人所说的“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时备其用”的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要求,对企业进行改革,这也即所谓“修道而保法”,结果使企业出现生机。北京印染纺织厂改革旧的“礼”“制”“令”,使之“以时而定”“各顺其宜”“时备其用”,变旧时用人之“礼”,不用“关系人”而用“能人”;变旧时赏罚之制,破平均主义而实行重奖重罚,从而使企业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厂内有一位颇有才能、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三个月内被三次晋升职务,由副科长、副总工程师提到副厂长。这一改革,表面上似乎是对一人的升赏处理问题,而实际上采取“修道保法”的措施,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追求成果,讲究效益,体现了一种崭新观念。这一变革对全厂影响很大。

7.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

对一个优秀的统帅而言,军队可以调整,环境可以创造,作战规则可以改变,指挥作战的境界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思想,没有绝对的劣势,也没有绝对的优势,所谓长短相形,奇正相生,祸福相依,决胜千里,在乎主帅运筹帷幄。

原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译文:

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土地面积的“度”,二是物质资源的“量”,三是兵员众寡的“数”,四是实力强弱的“称”,五是胜负优劣的“胜”。因为敌我双方都有疆土,有了疆土就伴随产生了拥有土地面积大小是否适“度”的矛盾;因为双方土地面积大小“度”的不同,就伴随产生了物产资源有多有少“量”的矛盾;双方物产资源多少“量”的不同,就伴随产生了能动员和供给兵卒或众或寡“数”的矛盾;双方人力众寡“数”的不同,就伴随产生了军事力量强弱对比的“称”的矛盾;双方力量强弱“称”的不同,也就产生了胜败的结果。

解读:

用数学统计方式完成军事决策的科学,称之为军事运筹学。中国古代的军事运筹起源于孙武,这是世所公认的。孙武在本篇中,以兵法“度、量、数、称、胜”五论,展开与深化了关于地形、兵员、资源等问题的论述。这种运用数学衡量判断双方军力的方法,就是军事谋策科学中的军事运筹研究。

“度、量、数、称、胜”五事,是未战先计的谋略内容。这个军力判断的过程,表现为对“度、量、数、称、胜”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运筹。中国古代军事家多认为:“五者皆因地形而得,故自地而生之也。”即根据国家、战场的土地面积、地形特征从而估量人口、兵员,进而计算地产、物资;进而权衡军事实力;最后综合判断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决定胜战方案。

孙武的军事运筹思想在历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及后勤补给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手。

曹操任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到博望坡见机行事。夏侯惇却听不进去曹操的劝告,只把刘备看作“鼠辈”,把诸葛亮视作“草芥”,傲然领兵起程。

当时,诸葛亮正在招募民兵,已经招到了三千人,诸葛亮从早到晚教他们演练阵法。

士卒忽然来报,曹操派夏候惇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而来。刘备急忙请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怕众将不听号令,向刘备借了印和剑,然后聚集众将传令。诸葛亮说:“博望坡左面有山,名叫豫山;右面有座树林,叫安林,这两处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以带一千军兵去豫山埋伏,等敌军到来,放他们过去,别打;他们的辎重粮草必定在后面,只等看见南面火起,再让军兵出击,焚烧他们的粮草。翼德带一千军兵到安林后面的山谷中埋伏,只要看见南面火起,就可以出来,到博望城旧的屯粮之处放火烧粮草。关平、刘封领五百军兵,预备引火的用品,在博望坡后面两边等候,等初更时敌兵一到就放火。”然后,又从樊城召回赵云,命他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最后请刘备带一队人马作后援。命令众人:“各自必须按计划做事,不许失误!”云长说:“我们都出去迎敌,不知军师却做什么事?”诸葛亮说:“我就坐守县城!”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杀,你却在家里闲坐,好自在哟!”诸葛亮说:“剑印在这里,违令的人杀头!”刘备也说:“难道没听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二位兄弟,不能违令。”张飞冷笑着走了。云长说:“我们且看他的计策应验不应验,那时再来问他也不迟!”

当夏侯惇领兵到博望后,立即分出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的都保护粮车前进。当时正是秋天,慢慢刮起了大风。曹军正在赶路,忽然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夏侯惇把人马摆开,问明前面就是博望坡,后面是罗川口。他让于禁、李典押住后阵,亲自出马到阵前,一望敌军,就大笑起来,说道:“我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把诸葛亮夸成神仙;现在看他用兵,用这样的军马和我对阵,真像是赶着狗和羊去与虎豹相斗了!我在丞相面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天必定能实现我的诺言了!”随即纵马向前,对赵云骂道:“你们跟着刘备,就像孤魂跟着野鬼一般!”赵云大怒,纵马来战,没战几个回合,赵云就假装败走。夏侯惇从后面追赶,跑了十多里,赵云回马又战,没几回合,又再逃走。韩浩提醒夏侯惇谨防埋伏。夏侯惇却说:“这样的敌军,就算十面埋伏,我又怕什么呢!”不听劝阻,继续向博望坡追去。后来,遇到刘备接应交战,夏侯惇笑着说:“这就是埋伏的兵马啊!今天晚上,我不到新野,誓不罢兵!”催着军兵前进。刘备、赵云立即逃走。

这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没有月光;白天已刮起大风,这时就越刮越大了。夏侯惇只顾催军追赶。于禁、李典赶到狭窄的地方时,看到两边都是芦苇,担心遭到火攻,李典马上让后军停止前进,于禁去前军劝夏侯惇多加防备。哪知,人马走疯了,后军一时也阻拦不住,于禁赶到前军劝住都督,此时回军,为时已晚。话还没说完,背后喊声大起,燃起一派火光,很快烧着两边芦苇。一时间,四面八方,全都是火;又赶上风大,火势更猛。曹军人马,自相践踏,死人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只得冒着烟火逃跑了。

李典一见大势不好,急回博望城,却被一将拦住,原来是大将关云长。两军混战,李典夺路逃跑,于禁一看粮草车辆全都被烧,就从小路逃跑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没有几个回合,张飞一枪刺死夏侯兰,韩浩夺路逃跑。一直杀到天亮,真是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诸葛亮运筹帷幄,火烧博望坡大败魏军,立刻在军中树立起了威信,此后,张飞、关羽等人对诸葛亮也是佩服万分。

后来,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更是印证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过人之处。

自从刘备白帝托孤之后,魏主曹丞认为出兵伐蜀的大好时机到了,于是,司马懿献策:“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

根据当时的情况,诸葛亮在丞相府闭门思考,终于得出退五路兵马的良策: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用马超的兵马伏奇兵四路退之;南方孟获用魏延引兵,用疑兵计退;孟达引兵出汉中,用达生死之交的李严去信退之;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已调赵云守关,可退;与东吴结盟,可退孙权兵。果然事态的发展确实如诸葛亮所预料的,蜀国政权也得以无虞。妙在什么地方,妙就妙在诸葛亮对事态的各方面都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周密的解决对策。

同样,在企业的竞争中也是这样。在市场利润越来越紧缩,竞争者群雄逐鹿的今天,今天看似相安无事,明天不定就是腥风血雨;后天,如果不是我为您送葬,或许会是自己的葬礼。如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知己知彼,运筹帷幄自然就成为制胜的必要条件。

费尔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他在20年间创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电话系统应该民营,在今天的美国认为理所当然的。然而在世界上已开发地区的电话系统中,只有贝尔公司经营的北美洲(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和安大略两省),不是由政府经营。

贝尔公司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主要的原因在于费尔担任该公司总裁期间,作了四大决策。其中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必须充分的了解和预测社会大众的服务要求,满足社会大众的服务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公司以服务为目的”的口号。当初,费尔看清了一个民营的电话公司能站得住脚,不被政府收归国营,既不能采取防守政策,自食失败之果;也不应当采取防守政策,限制管理人员的创造力,而应该比任何政府企业都要更加照顾社会大众的利益,积极为他们服务。费尔还认为应有一项判断管理人员及其作业的尺度,用以衡量服务的程度。把服务的成果视作管理人员的一种责任,从而,公司高阶层的职责,即在于组织及调整资源,提供最佳服务,并获得适当的收益。如果当初费尔未能看清当时的形式或者不甚了解,贝尔公司未必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的“先谋而后动”,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