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文明或者文化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已凝固积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存,譬如说中国历史上的甲骨文,它在当时或许很辉煌,也值得我们在今天加以重视和研究。但我们并不需要再用甲骨文来传递信息,而仅仅是通过它去了解殷商的历史,去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可见,这已成为专家之学,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另一种文明形态却是“活”的。它超越时空,生生不息,依然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关系,给今人以启迪。《孙子兵法》这部中华文化经典就属于这一性质。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专著,也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历史影响最大的兵学圣典,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经”等美誉。

自问世2500多年来,《孙子兵法》受到古今中外兵家、学者的推崇。在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如韩信、曹操、诸葛亮、岳飞等,都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用以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孙中山曾评价道:“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也常提孙子,他高度概括地指出:“孙子的规律是科学的真理。”不仅如此,《孙子兵法》对世界军事思想史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出现不仅比古希腊希罗多德、色诺芬和古罗马弗龙廷的军事著作都早,而且更具体、更有学术价值。所以早在唐代,《孙子兵法》就流入日本、朝鲜,1660年则有了日译本;18世纪60年代,它传入欧洲,于1772年被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英、德、俄、捷、朝鲜、希伯来等多种文字的《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受到高度评价。拿破仑在戎马倥偬中,仍手不释卷地批阅《孙子兵法》;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后《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美国总统时,发现布什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智慧的结晶,它超越了战争,拓展了人类智慧的领域,其哲学意蕴早已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智慧,是一种相当微妙的品质。我们虽然很难精确地对其进行定义,甚至很难通过后天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但是,对那些渴望迅捷地在当今社会中成就一番事业,并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智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学者说,“智慧是灵魂的太阳”,“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也有人说,“不肯运用智慧的人就是一个奴隶”。但对于那些有理想的人来说,智慧就如同太阳照耀在天地间,永远光明,永恒存在;只有勤奋的积累智慧,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

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事态发展的多变性引发了《孙子兵法》智慧的无限延伸。战争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作战原则,尤其是战术原则。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形势相当复杂的大背景下,《孙子兵法》不拘一格的智慧给后人提供了思考的空间,那些一反常态的思维方法,对于打破陈旧、呆滞的思维定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商场如战场”,智谋是共通的,并且无处不在。现代管理之道、生存之道与古代用兵之道虽然千差万别,但二者之间绝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今天看来,兵家的机智权谋,尤其同现代社会管理的规律,是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融通,并且相辅相成的。有一位企业家就这样说过:“企业就像一盘棋,企业家就像棋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孙子兵法》虽然讲“诡道”,却又远非“诡道”那么简单;它是君子的智慧,而非小人的伎俩。兵家表面上不讲情,不讲德,但最终却是以不情为大情,以不德为大德。《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到:“兵者,国之大亨,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见,兵家所谓的情并非以个人的好恶为标杆,而是一种超越小我、立足大我的伟大襟怀。从大利大害上来考虑问题,任何的妇人之仁都是不可取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孙子兵法》力主“伐谋为上”。《孙子兵法》的这种智慧不仅仅用于兵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深至中国文化精神,浅至百姓的言谈举止,上至帝王将相的你争我夺,下至普通布衣的人伦日用,可以说都有深深的《孙子兵法》智慧的烙印。

《孙子兵法》给予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找到自己立身处世、搏击风雨、应变万千的准则,这也正是《孙子兵法》充满活力、长领风骚的原因之所在。

我们真诚希望本书能成为您的良师益友,帮助您开启智慧的大门,把您带到智慧的海洋中,使您得到人生大智慧,悟出做人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