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46

第46章 适可而止,多给人留点面子(3)

“对不起!不过,请检查这些资料看看,一定不会有错的!”小陈说话时除了语气要有自信外,还要面带一点微笑,听了小陈的补充说明和看到他的态度后,王科长的心情和语气应该会缓和下来。

通常朋友间的谈话较不必拘小节,即使夹杂些讽刺性的话或略带调侃时,彼此也会不以为意。当然,想借此机会引人注目或出出风头就另当别论了。不过,不论本意如何,适度地收敛这种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工作场所更应该多加注意。因为在工作场合自我意识较强,彼此间也难免有利害关系,哪怕只是一句无意的调侃之词,有时也会造成不愉快的芥蒂。因此,身为一个公司的职员,在人际关系的运用方面,至少要懂得言词分寸,尽可能避免说出令人厌恶的不当言词。倘若只是为了营造欢愉、热闹的气氛而刻意制造幽默,却弄巧成拙地让人生气,也是相当得不偿失的。

6.大胆而真诚地承认错误

如果你认为某人想要责备你,也许对方是在吹毛求疵。这时,你不要懊恼,自己先发制人,主动地把对方想指责的话说出来。那他就拿你没有办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反而会以谅解的态度对待你,忽视你曾经所犯的错误。

如果错了,就大胆而真诚地承认它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不要紧,关键在于要勇于承认,努力改正。这样,你至少可以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能挽回一些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于坦诚,坦率地承认错误就是通往好人缘、好关系的钥匙。在业务上,因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到位,此时,就勇敢地承认错误,往往还能得到顾客的原谅,将不利转化为有利。

有一次,一位少妇突然向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麦考希博士问了一个很深奥的哲学问题。博士反问她说:“女士!你是为了要获得知识而问,还是仅仅为了炫耀自己而问?”麦考希博士对待那位少妇固然是不客气了点,然而这也是那位少妇应得的教训。因为她显得太没有诚意了。

常言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过分的吹嘘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客户是很反感这种推销的。事实上,推销员如果能坦言产品的缺陷,才更可能赢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

有一次,路易斯先生承担了一项艰巨的推销任务,他要推销一块滞销的地产。这块土地,紧邻一家木材加工厂。木材厂里的电锯声,整日不绝于耳,一般人难以忍受。

路易斯先生在资料库里找到一位客户,他很可能想买这块土地。于是,路易斯先生前往拜访。

见面后,路易斯先生就如实地说:“这块土地的位置相当好,交通十分便利,它比附近的土地便宜不少。当然,之所以这么便宜,自然有它自身的原因。因为它紧邻一家木材厂,那里的噪声比较大。如果您能忍受这种噪声的话,其地段优势、交通条件、价格标准,均非常符合您的期望,我想,它很适合您。”路易斯先生对这块土地的介绍可谓详细而又认真。

几天后,这位客户去现场实地考察,结果令他非常满意。回来后,他对路易斯说:“上次你特地提到的噪音问题,其实,在我看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那天,我去考察了一番,发现那里噪音对于我来说,并不算什么。我以前所住的地方,整日重型卡车往来穿梭,噪音不绝于耳,而这里的噪音一天就几个小时,所以,我感到很满意。你这个人真够诚实的,要换上别人,或许会隐瞒这个缺点,光捡那些好听的说。你如此坦诚,反倒让我更放心了。”

就这样,路易斯先生顺利地做成了这笔难做的生意。

试想,倘若路易斯介绍那块地时,只说优点,对缺点只字不提,那他做成这笔业务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很显然,那位客户因反感他不够坦诚,而多半不再买这块地了。

卞先生是上海某电器公司的业务代表。前不久,他所在公司与某传媒公司签定了一份买卖空调的合同,货到付款,但必须送货上门。交货期已经过了,这家传媒公司打电话,催促送空调事宜。但是,由于卞先生的公司出现了差错,仍然还没有送货。

传媒公司的负责人未能在预定时问收到空调,非常生气,表示以后再也不跟卞先生公司做生意了,并要告卞先生的公司违约,要求卞先生公司支付违约金。卞先生发现,自己已处在一种很糟糕的境况中。

为处理此事,卞先生代表公司,向对方公司负责人做出说明:“您是我们最好的顾客。我知道,我们确实不应该迟延交货,这完全是我们的错。我们做错了,就应该尽量去改正。我马上去租一辆卡车,亲自到公司去,然后立刻把空调给贵公司送去,好吗?”

此时。那位负责人已冷静下来,他告诉卞先生不必专程来送货了,他会做他们公司的工作。也不会让卞先生公司受到违约金处罚。

试想,如果卞先生不懂得及时认错,反而,也跟对方发脾气,或者把错误干脆推到送货员身上,或者对那位负责人说话时的态度表示不满,那样做,定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但是,由于他坦诚地承认了错误,不但避免了公司的损失,还保住了这位顾客。

有人错了,却不愿意承认错误。在其眼中,自己无意识地犯了一个错误,压根就不值得一提,甚至觉得承认错误是弱者的表现,有伤自尊和面子。所以,他若犯了错,不是找借口就是推卸责任,还常常怪罪于人。但是,别人对他犯了错,既不承认也不道歉,他往往大发雷霆。

其实,与人相处,如果他人不慎犯了错误,应私下巧妙地予以暗示,这样,对方会感激你,并接受你的指正;另一方面,自己犯了错误,就要积极主动地承认,这样,对方才能从根本上谅解你。

一个人敢于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消除对方的怒气,自己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是有助于营造好人脉关系的。

坦诚直言赢得信赖,信赖是人与人交往的珍贵纽带,对别人人格的一种尊重。一个追求事业成功的人,他为人真诚,充分信赖他人。没有信赖,就会失去相互交往的前提,就会失去携手合作的基础。做到坦诚直言,无疑能加强友谊,增进情感,聚焦同心,凝成合力。

7.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绝

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从容转身。

说话留有空间,不把话说得太满太绝,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刘玉,问他:“有没有问题?”刘玉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这是把话说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

小丽的小孩要上初中,想进一所好学校,小徐在与小丽的闲谈中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主动请战,他说认识教委的人,和他们很熟,而且话说得很坚决。还告诉小丽不要再找别人了,他只定能办成。

于是,小丽就把宝都压在了他的身上。谁知道都要开学了,小徐也没把事情办成。小徐把话说得太满,不给自己也不给他人留有余地,结果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因此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在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在做人方面,与人交往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不要口出狂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

说话不留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合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你无法承受的,因此与其与自己较劲儿,不如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多用一些不确定的语言,给自己留有余地。

以下的状况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首先、在做事方面: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

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其次、在做人方面: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很长,变化很多呢!

用不确定的词句一般都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而能用谅解来代替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煞你的成绩;你若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留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的保全。

据说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

她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皇后派人做哥哥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刊、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为自己留余地的天规。

把话说得太满,并不能与自信划上等号。话说七分满,反而是一种谦虚的人生哲学。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懂得谦卑,不会把话说得太满。不要把话讲得太满,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地做人之道。

《周易》日:物极必反,否去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