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44

第44章 适可而止,多给人留点面子(1)

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不但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会把事情推到反面,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许多人总是希望别人不要伤害自己的面子,总希望别人给自己留面子,但却忘了给别人留面子。所以,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揭别人的短,不要让别人下不来台,不要让别人没有面子。

1.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人际交往中最起码的礼貌。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任何人想要赢得他人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

尊重就是,人们对一个人品性、才识所作的肯定和赞誉,以及由于这种肯定和赞誉而生发的:不可轻慢的情感。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

平时,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那些尊重别人、维护别人人格尊严的人最受大家的欢迎,而那些对他们满不在乎、不尊重他人的人,别人对他也会满不在乎和不尊重。

经典上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别人的心。这句话道出了交友之道的微妙。

有时候,一个人若破了点财,丢失了一些金钱,尚还无关紧要,而一旦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则无法预测他的行为了。金钱上的损失犹可补偿,而心灵受到的伤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痊愈的。或许,当你说出了一句话,本身并没有存心伤人的意思,但是这句话在别人听来,是那样的刺耳,他听后,仿佛要疯狂。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不定你会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与亲密的朋友分道扬镳。

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越是神吹大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不仅得不到友情,反而伤了友人的自尊心。

一位先生在闲暇时找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两人对弈。一上手,他就对朋友猛攻猛杀,搞得朋友顾前难顾后,十分紧张。而且,他自以为棋术高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朋友发现,立即进攻,不想他使出杀着,还得意地说“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头土脸,朋友自然不大高兴。此后,这位先生再去找朋友,人家就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再不肯与他下棋,他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

本来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友谊赛,却搞得紧张不堪,赢了棋,却失去了朋友。可见要交朋友,就要宽心待人,必须抑制自己的好胜心。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朋友这样做那样做,因为有时我们自己也不曾去做。倘若朋友在有些方面存在缺陷,我们没必要用傲慢和污蔑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务必时刻记住这一点:自己有可能有些地方还存在缺陷,存在不足,如果朋友用我对待他的行为来对待我,我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们去尊重朋友,朋友反过来也尊重你,那么,生活中的许多不快、怨恨、纠葛,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

2.处处留意给人面子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对中国人来讲,人生在世,“面子”是一个顶重要的事情。世人动辄就说“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听起来感觉很注重尊严,其实与气节根本没有关系,只有个“面子”问题。只要给足对方面子,对方就会认为这是最大的“捧场”,而如果你不给面子,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在“拆台”。所以,在面子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

要给人留面子,你首先要养成绝对不去指责他们的习惯。指责是对人的面子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站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在日后寻机报复。

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不去看别人的脸色,不管时机和场合,只是满足了自己欲望,不顾及他人的面子,说个不停。

例如:“我永远不会办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谁像你那么不开窍,要我几分钟就做完了。”“你跟某某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德性。”如此种种,估计谁听了都会不快,人人都爱惜自己的面子,而这种绝对的断言是极不给人面子的一种表现。同事哪里会忍受得了,他们听到这话,即使不会立即与你兵戈相见,大干一场,也会对你怀恨在心而导致结怨树敌,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好处。

王芳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她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文字水平,都处在单位的一流水平,上司对她的能力也是充分肯定的。平时,王芳的热情大方,率真自然,是比较受人欢迎的。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芳的率直和不加掩饰过于情绪化,不论对谁,只要她看见不对的地方,就不加保留的职责出来,一点也不给人面子。这在职场中有时可是个大忌。前不久,单位提拔了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和业绩都不如她的女同事。王芳很生气,平时上司就对这位女同事特别关照,什么提职、加薪等好机会都会想着她,好事几乎都让她占尽了,眼看着处处不如自己的同事,一年之内竟然被“破格”提拔了三次,可自己的业绩明明高出她好多,可上司好像视而不见,只是一个劲地让她好好工作,而好机会总没她什么事。

这次,王芳真的恼了,她义愤填膺地跑到上司的办公室去“质问”,并义正言词的与上司“理论”起来,可上司那儿早已准备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尽管这样上司还是被王芳搞得非常狼狈。从那以后,王芳的情绪一度受到影响,还因此倍受冷落,同事也不敢轻易同她说话了。王芳很难受,又气又急又窝火,自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工作干了一大堆,领导安排的工作也能高标准的完成,可为什么总是费力不讨好呢?看看那位女同事,也没干出什么出色的成绩,可人家不慌不忙的总是好事不断。

在工作中,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遇到,因此在处理工作和事务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以免伤害自己和伤害到他人的面子。不加控制地直接流露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显示出自己本身肤浅、没有城府。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感,甚至连乞丐都不受嗟来之食,那正是因为太伤自尊,太没面子,更何况是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纵使同事犯错,而你是对的,如果没有为他保留面子就会毁了一个人。

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而很多人却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于期怀恨在心,便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

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意思是,给的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面子受到损害却不是轻易就可弥补的,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却因一壶食物而得两勇士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和有益的启发。

《圣经·马太福音》有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大多数西方人视为是看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要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言谈交往中少用一些“绝对肯定”或感情色彩太强烈的语言,而适当多用一些“可能”、“也许”、“我试试看”和某些感情色彩不强烈、褒贬意义不太明确的中性词,以便自己“伸缩自如”,是相当可取的。

人们常说:“关心则乱。”我们常常会急切地把自己的看法、建议、批评一古脑地塞到别人的耳朵中,却不管方法是否得当,别人是否能接受。殊不知,好的建议批评,那也要别人真正听取接纳了才会产生效果。

给别人面子,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发展,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人喜欢挨耳光,也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

3.恰倒好处地赞美别人

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偏见,那就是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

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多样而已。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在现代交际中,几句适度的赞美对成功做人来说必不可少,一个人总想客观的了解自己,又想得到他人的认同,如果为他人所赞美,他往往会有种成就感,也往往对赞美他的人产生好感。

伊斯曼是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他捐赠巨款在罗切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了。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做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落到谁的手里,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定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的。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说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人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在这个社会上,说赞美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赞美话说的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当然,赞美别人也要有技巧,因为千人千面,没有谁会喜欢千篇一律的赞扬话。赞美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为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赞美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小孩时,你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赞美的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是不是好多了!

所以,赞美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赞美话,会超过一般赞美话的效果,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赞美话不同。

卡耐基认为,在与别人相处时,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一个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互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