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28

第28章 舍得利,输得小才能赢得大(2)

异人回到秦国去见华阳夫人时,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原籍楚国,便让异人穿楚服进见。华阳夫人见了异人非常高兴。当场让他改名为子楚。不久,子楚作为安国君的继承人这个消息便在诸侯国中传开了。

吕不韦在邯郸养了一个美貌的歌舞姬。这个女人已经怀孕。一天,子楚到吕不韦家喝酒,见到她后,便为吕不韦敬酒,要求吕不韦割爱。吕不韦把她送给子楚。子楚把她立为正夫人,秦昭王四十/乙年(公元前259年),这个女人生下一子,取名政,他便是后来的秦始皇。

秦昭王五十五年,秦赵关系紧张,赵国想杀掉子楚。子楚和吕不韦商量,用五百黄金贿赂看管子楚的官吏。子楚逃进秦军中,回到秦国;次年,秦昭王死,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当了王后,子楚成为太子。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安国君登上王位刚三天就死了,子楚继位,他被称为秦庄襄王。按照子楚与吕不韦当初的契约,吕不韦任丞相,封为文信侯,拥有河南十万户食邑。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由其子赢政即位为王,他后来被尊为秦始皇。赢政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从秦庄襄王即位到嬴政二十二岁亲政以前,秦国的军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由一个普通的商人而跻身于权力顶峰,在这里面有许多因素,而最关键的一点却是他帮助了秦国落难公子异人,异人返秦后继承了王位,反过来回报了吕不韦。尽管吕不韦当初帮助异人,纯粹是出于政治投机,但其客观效果却不能否定。要不然,富商千千万万,却极少有人能像吕不韦这样纵横驰骋政坛。

吕不韦因帮异人,而两任秦国丞相,主持朝政,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为秦统一中国准备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基础。他的这种为人处世是成功的,特别是就他个人来说:而现在的人们如果也能够如吕不韦那样,用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手段去帮助独特的人,也会有收获的。

亲和疏是人称关系中无时不有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就是纠缠在各种各样的亲疏关系的矛盾之中,而辩证地协调好各种关系,你就会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反之则矛盾重重。大小瓜葛,种种纠纷,怨怨相报。

在亲疏关系上,要做到顺其自然.首先要确定亲疏标准,而后视其情况,当亲则亲,当疏则疏,不要着意于在人际关系中谋求点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太功利了。古人择友极重投契,今人的处世观念与古人当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交友重诚重真,注重道义相规、忠难相助,注重择贤而从的精神.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推崇的。以利害为基础的友谊不可能长久,欲得反失,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4.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懂得放弃小利益,不为小恩小惠所动,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当然,用自己的利益做赌注,即使再小,也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敢于下注。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当了皇帝,吕后成了吕太后。吕太后见刘邦死了,就大肆消灭异己。她把戚夫人的手脚砍掉,挖去双眼,灌下毒药,使她变得又聋又哑,然后又把她扔到厕所里,称为“人彘”,朝廷的大权都由吕太后一人把持。

刘盈当皇帝的第二年,齐王刘肥来看望他,刘盈听说哥哥来了,很高兴,就吩咐摆酒招待,并且让哥哥坐在上头,自己在下面作陪。吕太后看了很不高兴,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怎么能坐在下面呢?于是,她就叫人斟了两杯毒酒递给刘肥,让他给惠帝祝酒,不想惠帝见齐王起身,也跟着站起来,拿过另一杯酒,准备兄弟两人干一杯,吕太后一看很着急,她装作不小心的样子,把刘盈手中的酒撞泼了。刘肥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吕太后想置他于死地,所以回到住处后,很害怕。这时一人献计说:“太后只有当今皇上和鲁元公主一儿一女,自然对他特别宠爱。如今大王您的封地有70多座城,公主却只有几个城。您要是向太后献出一郡,把它作为公主的领地,太后定会高兴,你也就免除危险了。”

刘肥听后,就照着这位谋士的方法,把自己的封地城阳郡送给了公主,太后果然很高兴,就这样刘肥平安地离开了长安。

刘肥以失去了一座小城的代价,保全了自己,这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些人的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

这5000港元,还不及20世纪80年代公司一名清洁工的年薪。

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

李嘉诚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当时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李嘉诚的经商天才在这里表露无遗。

李嘉诚其实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甚至可以说是以小利为诱饵钓大鱼。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众股东的购入,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股值大增。就这样,李嘉诚每欲想办大事,总会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袍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持有的股份所得到股息的价值。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就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价值。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惟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智慧。

舍“小”是为谋“大”。这是定则。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的意思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占,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地,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于对方的利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5.吃小亏占大便宜

《管子》说:“懂得先给予就是为了后获取,吃小亏而占大便宜。”《周书》上说:“如果想得到什么利益,必须先有一定的付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这是我国古代一首名为《醉太平》的曲子,对贪婪之人心理的写照。真可称得上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人的欲望是很难完全满足的。因此,我们不能任人的私欲自由放任,甚至用种种不合法的手段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这样的话,只会是贪小失大,适得其反。正如《伊崇寓言》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我国古代南朝的古书令王僧达,从小聪明伶俐,但却养成了不拘常检点的毛病。孝武帝即位时,他被提拨为仆射,位居孝武帝的两个心腹大臣之上。王僧达也因此更加自负,以为自己在当朝臣子中,无人所及。在朝时间不长,就开始凯觎宰相的位置,并时时流露出这一情绪。谁知,事与愿违,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却被降职为护军。此时,他便没有省悟,仍惦记着做官,并多次请求到外地任职。这又惹怒了皇上,被再次削降职位。此次,他固羞耻而生怒气,对朝政看不顺眼,产生了许多议论,所上奏折,言辞激昂,终于被人诬为串通谋反而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