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27

第27章 舍得利,输得小才能赢得大(1)

凡成大业者,只有不存小私之心,才能成就大私之事;只有不争蝇头小利,才能获取巨额利益。经商,如果像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像欧也妮·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那是绝对成不了百万富翁的;从政,如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时时事事与下级与群众争名夺利,充其量只能当个小贪官,绝对成不了大气候。

1.不要被名利束缚住

造物主在把那么多美德赋予了人类的同时,也把名利、是非、金钱得失同时嵌入了人的身体。于是这些固有的心病便成了桎梏与羁绊,成了悬崖与深渊,它们将许许多多的人挡在了幸福的大门之外。

人的一生常被名利所束缚。名利对于人,实用的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一种对自己的价值的确认。因此,名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挣得的自己的身价而已,人总是通过名利来标明自己价值的高低。没有了名利,人自己常常也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对自己在世上的价值失去信心。因此,为追求名利,很多人都不惜终身求索,使名利的绳索最后变成了人生的绞索,断送了人生所有的快乐与欢笑。

《菜根谭》中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白是舒徐繁衍;白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这些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是因为施行仁义道德而得来的,就会像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一样,不断繁衍生息,没有绝期;如果是从建立的功业中得来的,就会像栽在花钵中的花一样,因移动或环境变化而凋谢;若是靠权力霸占或谋私所得,那这富贵荣华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这就告诉我们,没有道德修养,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千万要警惕,它们不是不能长久,转瞬即逝,就是意味着灾难,伴随着毁灭。只有那些德性高尚的人,才能领悟个中道理,保住一生平安。

唐朝郭子仪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加以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自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倒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决定对他们的父亲提出建议。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这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被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儿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妨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郭子仪所以让府门敞开,是因为他深知官场的险恶,正因为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又有一定的德性修养,善于忍受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必要时牺牲掉局部利益,确保了全家安乐。

淡泊名利、无求而自得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促使人追求进取的是金钱名利,阻碍人向前迈进的是金钱名利,使人坠入万丈深渊的也是金钱名利。所以,人生在世,千万不要把金钱名利看得太重,方能超然物外,活得轻松快乐。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无论是做什么,都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这样做,到头宋不仅可能抓不到鱼,还可能把钓竿折断。

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鱼精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正当曹操在入川问题上举棋不定之时,刘备认为曹操必定入川,急忙请来了诸葛亮来商议对策。诸葛亮分析了当前的战略态势,他认为:“曹操分军屯合淝,惧剥也。今我若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还吴,遣舌辩之士,陈说利害,令吴起兵袭淝,牵动其势,操必勒兵南矣。”刘备从其计,立即作书具礼,使人先到荆州,知会云长,然后入吴”。果然,当孙权听说到刘备主动提出要归还三郡,十分高兴,立即命鲁肃带人前去收取长沙、江夏、桂阳,然后亲自率十万大军,“来攻合淝”,在曹操背后插了—刀。

很显然,刚刚安定的西蜀在随时都可能遭受曹操进攻的危局之下,从外交上继续争取和保持同东吴的合作,乃是摆脱危机的关键。因为在三角鼎立中,谁采取了灵活的外交,以“两角”对“一角”,谁就有可能致敌于两面作战的被动境地。

孔明正是抓住了这一根本环节,对东吴作出一点实际让步而不再耍嘴皮子了,表现出了策略上极大的灵活性。

当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时,诸葛亮曾利用了各种方式来进行推托,名曰“借荆州”,实则占荆州,对东吴寸土不让。但在这时,他却主动提出了要割让三郡,以此促使孙权进兵合淝。这样既缓和了孙、刘之间的利益冲突,又达到了“围魏救赵”的目的。谋略运筹,可堪称为绝妙!

诸葛亮割让三郡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凡事必须要从长远考虑,有时候为了长久利益而暂时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也是完全必要的。在复杂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利害相联,得失相关,特别是在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如果只讲进,不想退,企图处处得利,那么就会处处被动,最后受其大害。另外,诸葛亮借东吴之兵来攻合淝,给曹操背后一刀,来解西川之危,这一招堪称是又广釜底抽薪”、“围魏救赵”之谋的妙计。

求人同钓鱼一样,如果逼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

据说,某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

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

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还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董事长却说:“我们企业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就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学会放长线钓大鱼,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更不要因一棵小树而舍弃整片森林。一切向前看,该吃的亏就要吃。

3.与人为善是—种高端智慧的行为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与人为善是—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我国人民历来把它视为君子美德。

与人为善的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吕不韦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登上权力之巅,他的故事将印证“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人,出生在一个珠宝商人家庭。成年以后,吕不韦奔走于各国,经营珠宝。后来他到了韩国,成为阳翟“家累千金”的巨富。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吕不韦经商来到赵国都城邯郸,巧遇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吕不韦觉得异人将是有用之人。异人是秦国安国君之子、秦昭王之孙,安国君此时已被确定为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异人不是长子,他的生母夏姬也不受安国君宠爱。异人在赵国当人质,秦赵经常发生战争,异人在赵国处境危险,饱受赵国人白眼,他的日用起居车辆都很简陋,确实是个落难公子,注定将来没什么大出息。

吕不韦依据生意经上的“人弃我取”原则,认为异人是个奇货可居的对象?是一个可以收买并进行政治投机的对象,而关键在于重新塑造异人的形象,巩固异人的地位,才可以有用。

吕不韦特地拜访异人,谦虚地客套一番后,说:“我能叫你飞黄腾达,身价百倍。”异人认为吕不韦开玩笑,便也以玩笑态度说:“你还是自己去抬高身价,然后再来帮助我吧!”吕不韦说:“你不知道,只有使你先发达了,我才能发达。”两人一来一往地对答,异人明白了吕不韦话中有话,便请他坐下来畅谈,吕不韦说:“秦王老了,安国君做了太子。听说你父亲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只有华阳夫人能立继承人,可她又没有儿子。你们兄弟二十多人,你排行中间,又不受宠爱,长时间在赵国做人质。即便你祖父秦王死了,你父亲安国君做了秦工,你也没有希望同你的那些兄弟争立太子。”异人说:“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你有什么高招呢?”吕不韦说:“你现在很困难,景况不妙。你客居此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孝敬长辈与结交宾客。我虽不富裕,但可以拿出千金,西游秦国,走走门路,讨好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继承人。”异人听了喜出望外,叩头便拜,发誓说:“如果实现了你说的计划,我愿意同你共享秦国。”

吕不韦当场拿出五百黄金,送给异人,让他广结宾客。随后吕不韦开始实行他的计划,又花五百黄金,购买了一批奇珍玩好,自己带着它们前往咸阳。

吕不韦设法见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把宝物献给华阳夫人。吕不韦又在华阳夫人面前大夸异人在赵国如何贤明,如何广交宾客,并且特别强调异人日夜思念太子和夫人,一提到太子和夫人就眼中流泪。华阳夫人被打动了,对异人产生了好印象。

吕不韦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说动华阳夫人,预先准备了一套说辞,针对华阳夫人的心病,层层深入。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我听说,女人靠姿色得宠,到了红颜衰残时,受到的宠爱就会淡薄。只有趁受宠之时,确立自己的儿子为王位继承人,即使丈夫去世之后,自己也不会失势。现在夫人侍奉太子,非常受宠,可惜没有儿子。何不趁机在众位公子中物色一个既能干又孝顺的立为继承人,并认他为儿子呢?这样,你丈夫在世时,你受到尊重,万一丈夫死后,你认的儿子继位为王,你终身也不会失去权势。如果不抓住目前你受宠的时机奠定牢固的基础,等到宠衰色褪时,即使你想说一句话,恐怕也没人听你的了。现在异人本事大,而且他知道自己排行居中,照常例是不能立为继承人的,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现在他主动来投靠夫人,你如果立他为继承人,他会感激不尽,夫人你在秦国的地位便永远不会动摇,你一辈子都能在秦国受到尊重。”华阳夫人被说动了。

华阳夫人侍候太子安国君时,便主动提出让异人做继承人。她流着泪说:“我有幸能到后宫充数,不幸没有儿子。希望能把异人立为继承人,让我将来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与她刻玉符为凭证,立异人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不断送钱财给异人,并聘请吕不韦任异人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