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16

第16章 舍得己,弯得下才能站得高(1)

佛经上有一条经典名言: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就是做人要谦逊,不能盛气凌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总是低着头,而那些高傲的抬着头的,一般都是没有真东西的。

1.聪明懂得适时低头

风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实是饱经风霜,通过无数次考验的坚韧的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低头弯腰,保护了自己,强硬只能夭折得更快。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需要你暂时退却,这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这就是适时低头。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当他昂首阔步进门的时候,头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奇痛无比。出门迎接的前辈看着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这成为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

年轻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是鸿鹊,别人都是燕雀,眼光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

要想进入一扇门,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

那些登上顶峰的人们,不论是在舞台上发表演说还是乘机出访,总是微微低着头俯视脚下的人群,因为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成千亡万的人们,总是高高抬起头向上仰望,因为他们站在低处。

站在低处的人,总是高高抬着头,因为他们脚下什么都没有,他们只能往上看。

曾有人问大学问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要想抬头,必须懂得先要低头。如果不懂得低头,就会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为此而失去性命。

记得《史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的范睢本是魏国人,后来他到了秦国。他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策略,深为昭王所赏识,于是他升为宰相。但是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这件事使范睢意志消沉。按秦国的法律,只要被推荐的人出了纰漏,推荐人也要受到连坐的处分。但是秦昭王并没有问罪范睢,这使得他心情更加沉重。

有一次,秦昭王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

秦昭王的意思原为刺激范睢,要他振作起来再为国家效力。可是范睢心中另有所想,感到十分恐惧,因而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恰好这时有个叫蔡泽的辩士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给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冬;冬天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给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一久,恐有不测,应该把它让给别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范睢听后,大受启发,便立刻引退,并且推荐蔡泽继任宰相。这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富贵,而且也表现出他大度无私的精神风貌。

后来,蔡泽就宰相位,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宰相的宝座而做了范睢第二。可见聪明的智者都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在适当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

在生活中历练过的人,都能了解。谦虚往往被看成软弱。这种生活态度与其说是软弱,不如说是尝遍人世辛酸之后一种必然的成熟。那些昂然高论,不以为然的人,对这个问题,乃至人生的认识显然有限,因而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无知的强劲,一种似强实弱的强。真正的智慧,属于谦逊的人。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因此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学会低头。但学会低头并不是妄自菲薄与自卑,学会低头意味的是谦虚、谨慎。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试着去学习低头,学会认输。其实这并不难。只是知道,当自己摸到一张烂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烂牌说,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学会低头,就是在陷入泥潭时,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潭。只有笨蛋才会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对自己的鞋子说,我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学会低头,就是在上错了公交汽车时,及时下车,另外坐一辆车子。

雷墨曾经说过:“低头是需要勇气的”。试想,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呢?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科给事中,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一时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连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这固然是受愚忠的毒害,但也与他心高气傲、不懂处世策略有很大关系。他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一一尤其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以致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而下面这个发生在现实中的故事也许能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光彩的事物而迷失了方向,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结果输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态,学会低头,这恐怕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吧。

学会向生活低头,学会融入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个性化、时尚化、特殊化泛滥的今天,或许很多人会对“向生活低头”嗤之以鼻,以为是陈年旧物。其实,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了更好地融人周围的生活圈中,更快地适应生活。深谙“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能够更好地同别人打交道,多为别人考虑,少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损害他人,也最容易赢得大家的欢迎。

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蓄势”,为将来“待发”做好充分的准备,懂得厚积薄发。前不久,余秋雨先生在《为自己减刑》一书中提到了他的一位狱中朋友因受其启发,在监狱里苦学英语,并终有所成。刑满释放时,带出了一本60万字的英语译稿,且出狱时神采飞扬,丝毫不像受过牢狱之灾的人!他的这位朋友学会了向生活低头,学会了“利用”生活,学会了先“委屈”于生活,后“俘虏”了生活,并最终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学会低头,是处世的一门基本学科,是为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是认真生活着和生活过的人的一种很好的体会、总结。

2.控制好自己的喜怒哀乐

喜怒不形于色,变成一个无逢的“蛋”,是为了免受苍蝇的叮咬。此种人并非是卑躬屈膝,装出笑脸,更不是为了奉承上级,强露笑齿,而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没有一定的知识和阅历的人,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还不成熟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奔他。

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皇上准备任用窦婴,太后多次向皇上提出:“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任他为相。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卞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后来有人上书弹劾张蕴古,说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后来才知道张蕴古是冤枉的,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洲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

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义,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出于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功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唯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纵观天下成大事者均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若一时气怒,不仅伤身,还会为日后成大事设下重重“关卡”。

喜怒形于色,不仅不利于人,更不利于己。

不管你心里有多大波涛在起伏,你都不要表现出来,都要藏在心里。这样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你心里的事是你自己的,让别人来一同承受是不公平的。其二,你都表现出来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浅薄,什么事都藏不住。

在生活中,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能够成大事的。

自古以来,凡是成功者很少有因外界的事物而亦喜亦忧的。当然,人有时会高兴,有时候不免忧愁,但千万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有高兴的事,表现在脸上无妨,但悲裒的事就不要表现出来。因为将一切都表现在表面上,更会促使情绪强烈化,而不能忍受悲哀。如把忿恨表现在脸上,恨也会加倍。因此,成功立业之人,对这方面都尽量不形于色。

当你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你不形于色感到奇怪,你应该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而无法透知你的底细。

当你被大家认定是不会随便改变脸色的人,你的上司可能早已在心里对你敬畏三分。无论上司如何骂你、嘲讽你、冷淡你,你都能默默忍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

当你失意或得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或骄矜之色,在旁人看来,会觉得你很了不起。

与上司交涉时,要堂堂正正地由正面接触,谈论的道理要有证据,如此上司便不敢不重视你。且于争辩时,你必须说一声:“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但请你多多考虑。”

如此一来,上司会觉得你替他保留了一点面子,抗拒心就会减少。如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他的怒火,他势必不肯认输,而跟你争辩到底,一场争斗就免不了了。

所以,我们要为对方留下一条退路。当你的上司向你表示折服,你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

“因为我有我的立场,因此不得不向你提出这些违背你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这点请多多包涵……幸亏能得到你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这样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真意。正面的争论和充满着诚意,这两者都具备,则上司必然无法战胜你,且你也会认输,说:“这个人的头脑真好,这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

不管是沉默还是有必要的争论,都必须就事论事,不带感情色彩,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3.谦虚使人进步

一时的成绩不代表永久,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高一筹。成绩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张扬、炫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