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15

第15章 人生境界高,心宽境自阔(3)

“我9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12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波顿先生写道:“我母亲在13年前的某一天离开了家,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以后我也没有见过她带走的我的两个小妹妹。她一直到离家7年之后,才写信给我。我父亲在母亲离家三年之后死于一次车祸。他和一个合伙人在密苏里的一个小镇买下了一间咖啡店,合伙人趁他出差的时候把咖啡店卖了,得了现款之后潜逃。一个朋友打电报给父亲,叫他赶快回家,在匆忙中,父亲在堪萨斯州沙林那城因车祸丧生。我的两个姑姑,她们又穷又老又病,把我们五个孩子中的三个带到她们家里去了。没有人要我和弟弟,我们只好靠镇上的人来帮忙。我们很快被人家叫做孤儿,或者被人家当作孤儿来看待,而且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很快发生了”。

“我和一个很穷的人家在镇上住了一阵子,可是日子很难过,那家的男主人失了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再养我。后来,罗福亭先生和他的太太收留了我,让我住在他们离镇子11英里的农庄里。罗福亭先生70岁,他告诉我说,‘只要我不说谎,不偷东西,能听话做事’,我就能一直住在那里。这三个要求变成了我的圣经,我完全遵照它们生活”。

“我开始上学,其他的孩子都来找我的麻烦,拿我的大鼻子取笑,说我是个笨蛋,还说我是个小臭孤儿’。我伤心得想去打他们,可是收容我的那位农夫罗福亭先生对我说:‘永远记住,能走开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来打架的人伟大得多。’我一直没有和人打过架。最后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丢在我的脸上。我把那小子痛揍了一顿,结果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说那家伙活该。我对罗福亭太太给我买的一顶新帽子感到非常得意。有一天有个大女孩子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把帽子弄坏了。她说她之所以把水放在里面,是要‘那些水能够弄湿我的大脑袋,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筋不要乱爆。’我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哭过,可是我常常在回家之后嚎啕大哭。有一天,罗福亭太太给了我一些忠告,使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而且把我的敌人都变成了朋友。她说:‘罗夫,要是你肯对他们表示兴趣,而且注意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逗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忠告,我要用功读书。不久后我就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却从来没有人妒嫉我,因为我总在尽力帮助别人。我帮好几个男同学写作文,写很完整的报告。有个孩子不好意思让他的父母亲知道我在帮他的忙,所以常常告诉她母亲说,他要去抓袋鼠,然后就到罗福亭先生的农场里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里,然后让我教他读书。死神侵袭到我们的附近,两个年纪很大的农夫都死了,还有另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死了。在这四家人中我是惟一的男性,我帮助那些寡妇们过了两年。在我上下学的路上,我都到她们的农庄去,替她们砍柴、挤牛奶,替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和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而不再骂我,每个人都把我当作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的时候,他们向我表露出对我的真正感情。我到家的第一天,有两百多个农夫来看我,有人甚至从80英里外开车过来。他们对我的关怀非常真诚,因为我一直很忙也很高兴地试着去帮助其他的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忧虑,而且13年来再也没有人叫我‘小臭孤儿’了。”

不管你的处境多么平凡,你每天都会碰到一些人,你对他们怎样呢?你是否只是望一望他们?还是会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比方说一位邮差,他每年要走几百里的路,把信送到你的门口,可是你有没有费心去问问他住在哪里?或者看一看他太太和他孩子的照片呢?你有没有问过他的脚会不会酸?他的工作会不会让他觉得很烦呢?或者杂货店里送货的孩子,卖报的人,在街角上为你擦鞋的那个人。这些人——都有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梦想和个人的野心,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跟其他人来分享,可是你有没有给他们这种机会呢?你有没有对他们的生活流露出一份兴趣呢?你不一定要做南丁格尔,或是一个社会改革者,你可以从明天早上开始,从你所碰到的那些人做起。

如果我们知道每说一句话,反馈回来的是另一句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事。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句话应该怎样说出去。正如我们用友好的态度说话,收到的效果就好;我们用粗暴的态度说话,收到的效果就不好。就像我们对着镜子照,你笑,它也笑;就像我们对着群山呼唤,你喊什么,它也喊什么。我们对别人友好,别人也会对我们友好。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对着一个小孩子吼叫或者瞪眼,小孩子就会被吓哭,我们和他们玩,他们就会高兴。

世界上道理很多,但是大道理很简单,善有善报,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7.从现在开始,重视生命的“亮度”

在远久的时候,山上的部落有个年轻小伙子,有一天到外狩猎时,非常意外地捕捉到一匹野马。他兴奋地带着野马回到了部落,好消息传遍了族内,人们无不对野马的骏美夸赞,并为年轻人的奇遇感到嫉妒。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幸运的男孩。

然而好景不常,年轻人为了驾驭野马,不慎被摔下马背,跌断了腿。于是族人开始传说野马为不祥之物,才会为年轻人带来如此的灾祸。

年轻人只得留在床上休养,家人对这匹野马心生怨怼,纷纷走避,并为年轻人的遭遇感到难过。

正巧,那时正逢兵荒马乱,族内的年轻男丁皆被抓去充军,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因摔断了腿,留在家中,免受征召。族人又开始众说纷纭,赞许“良驹”为年轻人带来幸运,免于一劫。

人生路上的得失祸福,岂是一时可以论断的?

生命行进的过程中,或许会遭遇一些起承转合,我喜欢这个“少年和野马的故事”,它教我们用平实的心情看待人生一时的喜与忧,也用平实的心情顺其自然,在不同的激流中发现一些人生的智能与契机。

挫折何尝不是老天交付的功课,挫折又何尝不该值得感激?

有人抱怨上帝——因玫瑰有刺;

有人却赞美上帝——因刺中有玫瑰。

人生无常,当下最真。

一位企业家谈及他的生死观时说,他曾生过大病,住过加护病房,在生死一线间被拉回人间。从此思索着:“我还有什么事没做,要及时做?”他说:“现在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是很感恩的生活。以前怕死,之后不怕了。像前些时候飞机常失事,我却照样搭飞机在国内外飞来飞去。事业上越来越放下,志业越来越提起。”

他从死亡边缘回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馈社会。他说:“真正的欢喜,是亲身投入。”

兰登曾说过一段深含寓意的话:“在我们一出生时,就应该有人告诉我们:你在朝向死亡前进。那么我们就会全心全意地好好生活,善用每一天和每一分钟。”

时间,由无数个“当下”串在一起。每一瞬间、每一个当下,都带有有恒的种子。抓住每一个当下,人生了无缺憾。

许多人一心想活得长寿些,与其活得长,倒不如活得好。重要的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你活得“好”;重视生命的“亮度”而非长度。

套用一句伯纳德?杰森的话:活得够长,不一定活得够好,但是活得够好,就是够长了。

有些时间专家建议你,假如自己只剩下七天生命,那么你将如何安排?和谁共度?多半的回答是:

“如果我只剩七天,我会告诉××我对他的爱。”

“如果我只能活七天,我要坐在海边,欣赏夕阳……”

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做些使生命更完整的事,而且也都意识到这件事的迫切。那么,还等什么呢?为什么要等到只剩下“最后”的七天,才愿意去做这些事?为什么不现在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