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12

第12章 贪大求多烦恼生,淡泊明志俭养德(2)

尽管是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航海旅行中,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豪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这种虚怀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成为许多人诚心敬佩的对象。

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的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作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居里先生继续说:“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还可以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的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子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她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章16枚,各种荣誉头衔117个,自己却丝毫不以为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她:“居里夫人,那枚奖章是你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两位科学大师的非凡气度为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中尽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他理所当然的可以得到应该得到的人世间的荣耀。

4.欲望太多反成累赘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又心慈面薄,不会推托;做事也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据报道,川端临终前,曾为筹措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情绪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当不是妄测之词。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烦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日,以他丰富晶莹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创作留传于世。

《湖滨散记》的作者梭罗,为了要写一本书,而去森林中度过两年隐士生活。自己种豆和玉蜀黍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林间湖上的景色和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从中发现许多道理,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

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判断力,摆脱其他外务的干扰和诱惑,不为一切名利权位等虚荣而中途改道。这样,才能促成一个人事业的辉煌。

每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不是你的希望没有实现,就是他的欲望没有满足。每当这时,我们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却很少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活着,我们不要祈求太多。

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等,上苍待我们何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着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十足地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我们便不满了。

世界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都是公平无二的。有耕耘才有收获,有奋斗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得到。你想花一分的代价去换回十分的成果,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祈求这世界平白无故地就给我们太多。

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只有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每天一点点,每月一点点,每年一点点,几年下来,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那么一辈子下来,我们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整个世界的大富翁!

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我也就会感到你的人生因缺少遗憾而懒于去追求;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人生就会显得过于臃肿,你就会感到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负累,因无法带得动而终生不能轻松。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感叹拥有和失去之间,生命已经不经意地流走了。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5.金钱≠地位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大家的敬仰。

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

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没看到我给你的是金币吗?”

乞丐仍是不看他一眼,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拿回去。”

富翁被激怒,又丢了十个金币在乞丐的碗中,心想他这次一定会趴着向自己道谢,却不料乞丐仍是不理不睬。

富翁几乎要跳了起来:“我给了你十个金币,你看清楚,我是有钱人,好歹你也尊重我一下,道个谢你都不会。”

乞丐懒洋洋地回答:“有钱是你的事,尊不尊重你则是我的事,这是强求不来的。”

富翁急了:“那么,我将我的财产的一半送给你,能不能请你尊重我呢?”

乞丐翻眼看着他:“给我一半财产,那我不是和你一样有钱了吗?为什么要我尊重你。”

富翁更急起来道:“好,我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你,这下你该愿意尊重我了!”

乞丐大笑:“你将财产都给我,那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追求在心理上是分为五个层次的。最低的层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如温饱之类;再则是对安全的需求,如坚固的住所;第三是爱人与被爱的需求;第四是受到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则是自我的实现。

故事中的富翁有钱后,渴望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正符合马斯洛学说所述的人的天性。而乞丐的坚持,则更清楚地点明了金钱与尊重在许多时候是难以划上等号的。

“金钱与粪尿相同,积聚它便会放出恶臭;然而散布时,则能肥沃大地。”是托尔斯泰的名言。积聚金钱是否会发出恶臭,答案见仁见智,我们不予讨论。但散布财富,的确能够拥有花香扑鼻的美丽庭院。故事中的富翁若能明了这一点,要受人尊重也就不难了。

马斯洛的五项层次理论,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说,人必须先有生理上的温饱,才会追求己身的安全……而终至自我的实现。但这并非是绝对的定律,例如,乞丐武训为了兴学筹集资金,甘心立下条款——让人打一拳,换得一枚铜板。再利用挨打换来的钱,建立学堂,来教育这些拳击选手的后代,让孩子知书达礼,不再迷信暴力。像武训这般,先设立自我实现的目标,再受万世敬仰尊崇的例子,中外皆有许多。

立志自我完善的您,已经完成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目标设立。如何获得金钱、尊重、爱与安全,完全取决于您如何去付出金钱、尊重及您对人的挚爱。

6.远离“功名利禄”的金丝笼

通常,我们都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其实人也该像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鸟儿应有的生活,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然而,这世上终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于“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永远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金钱、名利、权势等。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从而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春秋末年,范蠡为了谋取功名,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将军。

此时,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蠡就劝阻勾践说:“大王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蠡请求救国之策。因此,范蠡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文种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同意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范蠡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蠡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过了3年,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于是就把他们放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蠡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蠡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蠡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蠡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蠡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蠡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蠡、文种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了,并做好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越国出兵打败了吴国,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五年之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后来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蠡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辅佐勾践完成霸业的有功之臣,官超过计划上将军。然而他却不恋虚名,不图富贵。作为大臣,他辅佐主公完成了大业,圆满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功德圆满之后,范蠡要开辟自己新的生活。于是,他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越王勾践:“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之后,范蠡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在走的时候,范蠡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并劝他也远走高飞。但是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蠡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鸱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千万。齐国国王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叹息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引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这块地方,从此改名为陶朱公。

范蠡在陶居住了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三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他又离开了陶地,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一切令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蠡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