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16501700000010

第10章 引导孩子,让他自己改掉坏习惯(2)

做妈妈的要永远记住:给孩子一种权利,让他有选择的机会;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知道什么叫挫折;给孩子一份爱意,让人体验生活和快乐,给孩子多些鼓励,让他充满自信朝前走。

3.给孩子发“工资”,改掉大手大脚的坏毛病

不知道是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是受到自己家庭的影响,现在很多孩子称如果不请客吃零食,同学就会和他绝交,还有孩子刚上初中、高中,就问妈妈要手机,要名牌衣服,如果妈妈不给买,就讥讽妈妈抠门。所以,妈妈现在最大的苦恼就是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体谅妈妈的辛苦,还动辄与他人攀比。如此的不良习惯的确是让妈妈头痛不已。

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很令妈妈们头痛,但是仔细想想,孩子之所以会养成这种坏习惯,多少也是和妈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如今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个个像个小皇帝似的,他们对于金钱没有任何的概念,要什么妈妈就给买什么。多半妈妈是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的,如此一来,孩子就不会有金钱意识,只知道一味的花钱。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孩子刚接触金钱的时候,妈妈就应该让孩子多了解金钱的意义,并教育孩子从小会支配金钱。

张晶的妈妈是投资银行的经理,收入比较高。妈妈想尽快地让张晶学会理财,以培养她的财商,因此就有意识地经常给张晶零花钱。妈妈还告诉张晶,给她的零花钱可以自由支配,但不能浪费。

就这样,7岁的张晶经常拿着零花钱和别的小朋友比,别的小朋友看到张晶有这么多的零花钱,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看到别人羡慕的目光,张晶很得意,经常在花钱方面大手大脚,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就这样,张晶身边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

不久,张晶就养成了攀比的不良习气,由于很多“朋友”都需要照顾,张晶向妈妈要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

此时妈妈才发现给张晶较多的零花钱并没有提高张晶的财商,反而使张晶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惯。

很多妈妈都知道让孩子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能够提高孩子的财商,但却忽略了很多细节,结果往往会走进误区。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理财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学会理财不仅仅可以让他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更有利于他以后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是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这样做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兜里的零花钱逐渐多了起来,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高,消费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在的孩子却也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任性了。其实,孩子变成今天这样,妈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改变,“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要让孩子学会支配金钱,改掉大手大脚的毛病。

【案例回放】

龙依婷是个7岁的小女孩,上小学二年级了。她是家中独女,妈妈疼她疼得不得了,爷爷奶奶爱她,还有叔叔阿姨捧她,总是是要什么有什么。大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她。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不爱吃饭爱吃零食的坏习惯。为此,妈妈没少打她,但打归打,她却依然故我,照样大手大脚,只吃零食。

妈妈着急了,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啊?后来,妈妈在同事的启发下,改变了一贯的做法,不再打骂她,而是跟她订了个“君子协定”:每月月初发给她20元“工资”,也就是零花钱,由她自由支配。月内不补,自负盈亏。然后,他又找到了龙依婷的班主任老师,建议老师就“零花钱”和“吃零食”的问题召开主题班会,建立一个班级储蓄柜。

开始的那一两个月,龙依婷由于挥霍惯了,还不到10天,就将“工资”花得一干二净。虽然她很想找妈妈要钱买零食,但是他们有言在先,一个月内妈妈不会再多给她钱,所以她不敢找妈妈要。却背着妈妈偷偷去找外公外婆要钱。

妈妈发现后,和龙依婷的外公外婆做好了沟通,两位老人表示“下不为例”。然后又找到女儿,严肃地告诉她:“孩子,做人要讲信甩,不可食言;还有,你得爱惜钱,少吃零食,以后不准再向任何人要钱!”

就这样,慢慢地龙依婷不再大手大脚,也很少吃零食,还懂得把钱存下来。如此一年下来,她不但改掉了吃零食的习惯,吃饭吃得多了,脸色也红润起来,而且开始懂得节约,有了自己的储蓄柜,拥有了一笔属于自己的存款,还为“希望工程”捐了30元钱。

看着龙依婷的转变,妈妈非常欣慰。

【妈妈这样做】

其实,适当的给孩子一点零花钱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只要妈妈引导孩子把钱花在正当的地方,对孩子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千万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给太多的零用钱,这是纵容孩子花钱,容易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毛病,将来贻害无穷。所以,零用钱可以给,但是千万不能太多,一定要适当!而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1)财富教育,从孩子喜欢的储蓄罐出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妈妈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如果孩子没有理财的兴趣或不知道怎样理财,往往会把零花钱胡乱花光。针对这个问题,妈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他喜欢的储蓄罐,激发孩子对储蓄的兴趣,孩子有了零花钱就知道要“喂给”储蓄罐,这样孩子就会有意识地节省零花钱,把它存入自己喜欢的储蓄罐里。

(2)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理财中来。

由于孩子的年龄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的限制,妈妈习惯上都不会向孩子公开家庭财务状况,更别提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了。

其实,尽早对孩子进行财富教育,妈妈不妨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理财的行列中来,这样孩子就会清楚家庭的财政状况以及家庭人员的消费情况。这样一来,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也会根据家庭收入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及时地改正自己的不良消费习惯。

妈妈向孩子公开家庭收支情况,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不仅有利于增长孩子的理财知识,还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3)教孩子理财,从实行“计划经济”开始。

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妈妈尽早对孩子进行财富教育,一定不要忘了教孩子制定理财计划。

刚开始时,妈妈可以陪孩子一起制订理财计划,让孩子学会统筹安排,合理分配零花钱。这时候妈妈就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当然,孩子的理财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妈妈要教会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利用手中的零花钱,让孩子把零花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理性消费。

(4)经常性地让孩子来持家。

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机会去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同时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艰难。妈妈在平时买东西时,也可以带着孩子,在不断的比较、挑选中,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爱惜金钱的良好品格,有效避免孩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

许多妈妈认为不应该和孩子谈家庭的经济情况,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妈妈,认为和孩子谈家庭状况,面子上过不去,而且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其实不然,许多孩子在了解了家庭状况后,反倒能够替妈妈着想,控制自己花钱。妈妈也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懂得劳动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孩子热爱家庭、热爱妈妈,也热爱劳动。

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4.如何改掉孩子的“小磨蹭”

生活中总会见到妈妈在孩子前面走的是风风火火,可孩子却是慢慢悠悠,是怎么舒服怎么走!一会儿被这吸引了,一会被那迷住了。相信妈妈看到这幅景象,估计又得气不打一处来,尤其在有急事的时候,没准开口就把孩子噼里啪啦骂一顿!

仔细一想,爱磨蹭的孩子还真是不少,他们不管干什么事情,总得后面有人催着才进行的下去,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不但失去玩的时间,连睡觉的时间都会不够。长时间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孩子爱磨蹭,也给妈妈带来很大的困扰和担忧。毕竟小孩子如果幼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成自然。孩子一旦有了这种成为自然的习惯,要想改掉的话,可就要多花费心思了!

尤其身处现代社会,大家所倡导的观念:时间就是金钱,甚至时间有时比金钱还要珍贵,在现代人眼中,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孩子能否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他的生活以及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联系。不珍惜时间,做事情磨蹭,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缺乏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果妈妈在早期教育中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事情不磨蹭、拖拉,就等于给了孩子知识、力量、聪明和美好的开端。因为善于利用自己时间的人将会获得高效率的办事结果,也是最能出成绩的人。

孩子的时间观念并不强,他们往往不能按问题的主次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而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时间,结果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处理许多事情。只是,在很多妈妈眼里,孩子磨蹭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问题,但是藏在行为背后的原因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有些孩子爱磨蹭是因为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强度不同。当神经抑制强于兴奋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表现为反应慢、不灵活、不敏捷。而当神经兴奋强于抑制时,孩子的行为则灵活、敏捷、麻利。当然了,如果从这个方面去考虑孩子产生做事磨蹭的原因话,这个纯粹是先天因素。由此看来,有些孩子之所以会有磨蹭的坏习惯,一大部分原因是先天因素在作怪。

妈妈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晚上有精彩的电视节目,但是自己手头还有一项枯燥的工作必须去完成。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开始磨磨蹭蹭,心里总是想着要多看一会电视,晚一会再去工作。其实,这种磨蹭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一种应对行为。精彩的电视与枯燥的工作在心理上形成了冲突、矛盾,美中不足的是,又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而这个时候的磨蹭可以暂时缓解这种心理上得压力。

成人有时候都会处理不好自己的磨蹭,何况是孩子呢?所以,妈妈在面对孩子磨蹭的时候,千万不要火冒三丈,要理性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样你才能给孩子一个改掉磨蹭的机会!

【案例回放】

小杰仿佛天生就是个做事比较拖拉的孩子,不管什么事情,总要拖到很晚才会去做。上了小学还是这样,妈妈开导他好多次,收效都不太大。

有一次,妈妈的一个“计谋”,让小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那是一个国庆节,放假前,妈妈一直没有告诉小杰这个节怎么过。因为假期较长,所以小杰根本没打算先做作业。过了两天,妈妈突然说:“最后两天我们去海边玩,在那里可没法做作业,你要么明天把作业做完,要么就不去。”小杰很着急,只有一天的时间,为了能去海边,他只好整天都呆在家里写作业,忙活了一天才完成,然后开开心心地去海边玩了。

后来,妈妈每次定计划都不提前告诉小杰,先看着他把时间耗掉了,然后才说有什么旅游之类的好事。总是只留给他一点点写作业的时间,每次都弄得他很匆忙,甚至有一次因为太着急还把作业写错了。看到小杰这么狼狈,妈妈终于给他出了个“点子”:“在老师布置作业之后,你不要拖拉,抓紧时间完成,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赶着写了。”小杰就按妈妈支的“招儿”做。又是一个周末,小杰很早就把作业写好了,然后问妈妈:“能不能到外婆家去玩?”妈妈愉快地答应了。

于是,小杰渐渐养成每次都尽量先做好作业,然后留下剩余的时间来慢慢计划的习惯。这个习惯,让小杰有更多的时间做他喜欢的事,也让小杰每次在做事的时候,很少因时间不足而手忙脚乱。

【妈妈这样做】

在这里要提醒妈妈的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做事不磨蹭,那就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有向往,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但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不能不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被护佑感,这护佑当然不是权势金钱,也不是妈妈的代替,而是妈妈与他一起努力,一起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舞带来的信心。

让孩子产生危机感,主要是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的好习惯呢?

(1)作息有规律。

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情;做事总是杂乱无章,缺乏条理。这时候,妈妈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让孩子养成“拖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会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