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晋英光集》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1]武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祠:祭祀。太一:天神名。《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尊贵者。”即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一”。受:通授。釐:赐予之物。颁:分取、分赏。胙(zuò):祭肉。气泰:安详舒适。神怡:容色和悦。志豫:心志安适。
[2]阅符合瑞:查看有关符命的书籍,核验各种祥瑞之物。向暮:傍晚。通天台:《汉武故事》云:“武帝筑通天台于甘泉宫,去地百馀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揽:览,观看。泬(xuè)寥:晴朗的天空。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3]二星联影:《御定历代赋汇》《宝晋光英集》卷一,皆作“三星”,是。三星,参宿三星。参宿为二十八宿中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七宿,如加其下的伐星三颗,共十颗。但参宿中心相连,后人误以为参宿三星。
[4]枚皋:字少孺,枚乘之子。武帝时上书,拜为郎。诙谐善赋,才思敏捷,不避权贵。《汉书·枚乘传》附《枚皋传》云:“从行至甘泉、雍、河东,东巡狩、封泰山,塞决河宣、房,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蹵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
[5]可得闻其说欤:说,《四库全书》本《宝晋光英集》卷一、《历代赋汇》《宋文鉴》皆作“晻”(àn),通暗。
[6]俳(pái)侪(chái)优队:与俳优同类。《汉书·枚乘传》附《枚皋传》云:“为赋乃俳见,视如倡,自悔类倡也。”
[7]捷语:快语。翩(piān)言:轻松诙谐的言辞。奉欢:侍候皇帝的颜色。承话:对答问题。称道盛德:称赞皇帝的美德。受贶(kuàng):承受恩赐。贶,赠送。
[8]臣不敢对:《四库全书》本《宝晋光英集》卷一、《宋文鉴》皆作“此大对也,臣不敢”。大对,对皇帝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对答。《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师古曰:大对,谓对大问也。”
[9]百里一王:诸侯割据,僭越称王。百里,地域狭小。
[10]嗜欲加僭(jiàn),民财用伤:放纵自己的欲望,加上僭越的称号,老百姓的财物因此而受到损伤。
[11]硕鼠:贪黩自肥的官吏。《诗经·硕鼠》序云:“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堕号:掉在地上痛苦的哀号。鹈(tí)梁:郑玄《毛诗注疏》卷一四:“’维鹈在梁,不濡其翼。‘传:鹈,洿泽鸟也。梁,水中之梁。鹈在梁,可谓不濡其翼乎?笺云: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
[12]匪鸢(yuān)匪鲔(wěi),或潜或翔:《诗经·大雅·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苏辙《诗集传》卷一五注曰:“道在我而物无不咸得其性,鸢以之飞于上,鱼以之跃于下,而况于人乎?或曰天之高也,以为不可及矣,然鸢则至焉。渊之深也,以为不可入矣,然鱼则跃焉。夫鸢鱼之能至此也,必有道矣。岂可以我之不能不信哉?君子推其诚心以御万物,虽幽明上下无不能格。小人不能知而或疑之,何以异不信鸢鱼之能飞跃哉?”《诗经》本以鸢鱼比喻万物各得其宜。此处反其道而用之,比喻君子在野,小人在朝。
[13]袭冕(miǎn)而狼:给狼加上帝王的冕服,其凶残的狼性不改。
[14]赵郊坑肉,魏野封疮: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封疮,大创,大受创伤。《史记·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
[15]粤岭山断,辽海城长:修筑驰道,隔断岭南山脉。《汉书·贾山传》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秦长城从辽海到临洮,绵延万里。《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
[16]骊(lí)丘虚地,阿(ē)房(páng)绣墙:指秦始皇修骊山陵墓,建造阿房宫事。
[17]敬时命官:敬重四时,以命百官。以民为主:把百姓作为国家的根本,孟子的仁政思想强调以民为本,社稷次之,王为末。朱熹《孟子集传》卷二:“有圣王之学,有霸者之学。圣王之学,其本为天下国家,故其说以民为主。霸者之学,其本在于便一己而已矣,故其说以利为主。以利为主,其弊之极,岂复知有民哉?”
[18]鼓腹歌舞:凸起肚子唱歌跳舞。徐坚《初学记》卷九:“尧时有老父者击壤而嬉于路,言曰:’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庄子曰:’赫胥氏时,人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嬉,鼓腹而游。”
[19]视民如伤:比喻关切百姓之深。朱熹《孟子集注》卷四:“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道已至矣,而望之犹若未见。圣人之爱民深而求道切如此,不自满足,终日乾乾之心也。”
[20]一夫不获,如己纳隍:如果有一个百姓没有满足,就像自己把他推下水沟一样。张衡《西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隍(huáng),护城濠。
[21]浃(jiǎ)洽:遍及。《汉书·礼乐志》:“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馀年。”师古曰:“浃,彻也。洽,沾也。”
[22]措:弃置。《史记·周本纪》:“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集解:“应劭曰: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煜,《四库全书》本《宝晋光英集》卷一、《宋文鉴》皆作“烨”。
[23]秦箓不久:上苍赐予秦国的符命不长。箓(lù),符命,张衡《东京赋》:“高祖应箓受图,顺天行诛。”悔亡:王弼《周易注》卷四:“九四,贞吉悔忘。注:凡物始感而不以之于正,则至于害,故必贞然后乃吉,吉然后乃得亡其悔也。”
[24]奋张:鸟儿张开翅膀,比喻人施展才华。
[25]绥(suí):安抚,安静,平靖。
[26]化:教化。奸宄(guǐ):《国语·晋语六》:“乱在内为宄,乱在外为奸。”约以三章: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27]恭俭淳朴:帝王态度恭敬,生活纯朴。《汉书》卷九:“汉兴,扫除苛政,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称文景,美矣!”
[28]隐恤(xù):怜悯、恻隐。赈(zhèn)周:赈济、周济。德泽:恩惠。
[29]太仓句:写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太仓:朝廷粮库。红腐之粟:腐败变色的粮食。贾捐之《奏罢珠崖对》:“太仓之粟红腐不可食。”司农:主掌钱粮的政府机构。不较之索:无法清点的钱串。《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30]煜(yù)煜:光明貌。煜煜,《四库全书》本《宝晋光英集》卷一、《宋文鉴》皆作“烨烨”。累世:历代帝王。休光:盛美的光华。翕(xī):收敛,吸纳。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年。”仰戴:仰慕推戴。
[31]明堂:天子颁布政令的地方。《淮南子·本经》:“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能及,上之雾露弗能入,四方之风弗能袭,土事不文,木工不斫,金器不镂,衣无隅差之削,冠无觚嬴之理,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俭节。”神明:神祇。建章:宫殿名。武帝太初元年建,位于未央宫西。珍陆:宫殿名。海:众多。
[32]臣万国,朝四裔:使万邦臣服,使四夷朝拜。名王:匈奴诸王中有名望者。祈连:即祁连山,甘肃、青海境内诸山。宛马:古代大宛国出产的骏马。
[33]赤雁:赤褐色的大雁。驳(bó):《尔雅》:“驳如马,倨牙,食虎豹。”麃(páo):麒麟,《史记·孝武本纪》:“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集解:“韦昭曰:楚人谓麋为麃。”宝鼎:《史记·孝武本纪》:“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芝房:《史记·孝武本纪》:“夏,有芝生殿防内中。”珍怪:各种珍宝。
[34]名在百王之上游,德并五帝之左界:名声在历代帝王之上,盛德可与五帝并列。五帝,《史记·五帝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35]堙(yīn)郁:堵塞。贾谊《吊屈原赋》:“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快:明白。逡(qún)巡:迟疑未决,欲行又止。
[36]民犹水也,可以载舟,可以覆舟:出自《孔子家语·五仪》:“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后用来比喻君民关系,警戒帝王要注意民心的向背。
[37]休:止。命盖陈钩:驾车回宫。盖,车驾。陈钩,即钩陈,在紫薇垣内,最近北极,也称极星。《晋书·天文志》:“钩陈,后宫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帝居也。”
[38]三起问筹:多次起来谋划。筹,计数用的筹签,竹制如矢。
[39]明光殿:明光宫。富民侯:车千秋。武帝末年悔杀戾太子及连年征伐,千秋上书为太子辨冤,因擢为大鸿胪,数月拜相,封富民侯。见《汉书·车千秋传》。
评在我国思想史上,先民认为天人是一体的。天神即是人皇,而人君死后也成为天神。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能力的提高,天人逐渐分离,但上苍仍然可以干预人事,至少可以警戒君主的言行,如本赋所谓的“参星主民”,认为参星的明暗,标志着人世政治的清明或昏暗。这篇赋的高妙之处在于不多涉猎上苍,而是直扣主题谈人世的治乱。主民之星何以会暗淡无光,武帝对此极感兴趣。而枚皋却乘机加以论述,先是以身份低微不敢回答“大对”,接着在武帝的一再追问下,才说下去,形成一个波澜。他说参星暗淡,是由于战国争雄,强秦虐政,导致民不聊生,所以主民之星黯淡无光。再说星明,上古尧舜,近世文景,休养生息,国富民强,所以主民之星烨烨灼灼。最后才言及武帝,其“臣万国,朝四裔”,天降祥瑞,地出宝鼎,堪称是千古一帝。按理参星应该闪烁明亮,然而却黯淡无光,行文至此,又生一波澜。然后层层推进,终致高潮,点明讽谏之旨。
对话体赋,往往先要设定对话的情景。此篇开始于“武帝既祠太一,受釐颁胙,意得气泰,神怡志豫。阅符合瑞,至于向暮”,也很符合武帝好神仙、喜祥瑞的性格;最后“言未及休,命盖陈钩。寝不得寐,三起问筹。翌旦坐明光殿,封富民侯”,也符合武帝“晚而改过”(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的史实。赋不以刻画人物为长,但这篇赋所写人物颇为形象生动和传神。
马积高《赋史·宋元赋上》说这篇赋所讲道理,虽非作者独创,但在北宋赋中能从民主角度提出问题,除崔伯易《感山赋》外,就只有此赋了。并说他“不蹈袭前人,且精悍而有豪气”,这个评论是比较公允的。
(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