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16454500000005

第5章 心理咨询常识(4)

本疗法在训练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的“释放反应”,说明本疗法确实具有调整人体心身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所谓“释放反应”,是指患者在自律训练之际,可出现下述症状:身体发抖的动作、连续用力动作、不随意动作、细微震颤、震动感、麻木感、痛感、触电感、压迫感、瘙痒感、烧灼感、上浮感、下坠感、旋转感、飞行感、眩晕等各种感觉变化,以及孤独、紧张、不安、忧郁、欣快等各种情绪变化。其原因是一种大脑异常蓄积的能量由患者训练后自我释放的表现。这种释放反应可以看做是治疗的效果,它可解除患者的精神压抑症状和躯体症状。但有的患者释放反应症状很强烈,以致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害怕训练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此时应中止训练。

温馨提示

自律训练法的实施,可使人进一步认识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心身相关的基本规律,它还可改变某些疾病单纯靠吃药打针方法进行治疗的状况,防止医源性疾病产生,还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疗效,因此本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在生理和病理上,情志与脏腑气血阴阳有密切联系,情志与疾病的转归也有密切联系。其一,情志反映疾病的转归,即在疾病过程中,患者情志由异常逐步转为正常,反映病情在好转;患者情志由正常转为异常,则标志病情的恶化。其二,保持良好的情感活动,将有利于失调的脏腑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具有促进病情好转的作用。其三,施行以情胜情、劝说开导等情志疗法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什么是疏导疗法?

引健症

基本知识ABC

疏导疗法,就是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疏导疗法的工具是语言。心理医生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和病情阶段,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教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鼓舞患者增强同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能动性,逐步培养激发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促进患者自身病理心理的转化,减轻、减缓、消除症状,并帮助患者认清疾病的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激反应的能力,巩固疗效。对性变态、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均有较好疗效,是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理疏导

专家答疑

疏导疗法的理论基础来自《灵枢·师传篇》的“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的观点。现在,这些内容发展成为现代疏导疗法的指导思想,调动病人的能动性,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做斗争。

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主要有四点:

(1)告之以其败。指出疾病的危害,引起患者重视,并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态度。

(2)语之以其善。指出患者要与医生合作,及时治疗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导之以其所便。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并劝告患者如何调养。

(4)开之以其所苦。指出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从疾病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现代,我国的心理医学工作者,将传统中医学理论发扬光大,汲取了国内外科技研究成果,引进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原理,使疏导疗法成为一种深受心理医生欢迎,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的方法。

在临床心理治疗领域中有一种存在心理治疗手段,虽然大家对它知之甚少,但是它仍在不断帮助人们消除心理疾病的影响。它并非如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是一种具体清晰的治疗技术,如果要形容的话,它更像是用哲学来对以往的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反向思考。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反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从宏观上说,存在心理治疗并不是一种可以清晰界定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治疗模式的哲学取向。

从微观上看,存在心理治疗技术的代表性疗法,可以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所创立的意义疗法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倡导的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疗法中一窥究竟。

存在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当事人对自己的察觉,认识与接受人不能逃避行为的自由和选择责任的事实,勇敢地面对在自我抉择时所衍生的焦虑,重新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或发掘挫折中的新的意义,克服受限制的存在状况,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首先要鼓励当事人在接受治疗时应尽量开放自己的心灵之门。其次,要协助当事人认识与澄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剖析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在困境形成和处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阶段: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探讨生命的意义,寻回失落的生活目标。

第三阶段:鼓励当事人将在治疗过程中学到的新观点和认识化为行动,尝试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和行为方式,使生活更具有或获得新的意义。

小贴士

温馨提示

做好疏导心理治疗的关键是心理医生。因此,心理医生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多听、多看、多问、多想。通过信息收集,不仅要了解患者疾病的表现症状,还要了解隐藏其内部的心理状态;不仅了解疾病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患者疾病的特殊情况,对患者同情、关怀、尊重、爱护,才能使患者暴露其病症与“隐私”,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条件。

什么是催眠疗法?

基本知识ABC

催眠疗法是心理医生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对患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施行催眠术后,患者表现茫然,呈现一种缩小了的意识分离状态,只与心理医生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顺从地接受心理医生的指令和暗示。这时,心理医生对患者运用心理分析、解释、疏导或采取模拟、想象、年龄倒退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催眠疗法应用范围较广,也可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配合使用。比如,与行为矫正疗法配合治疗神经、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效果更好。此外,对某些神经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以及神经性皮炎、斑秃、遗尿、口吃等都可应用,一般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催眠 泄

专家答疑

从治病的效果出发,经过催眠后的患者,认知批判能力降低,抵御机制减弱,表现得六神无主、被动顺从。这时,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患者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随心理医生的暗示或指令转换,而对周围事物大大降低了感受性。在催眠状态下,患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奥秘和隐私。

在进行催眠治疗时,应选择安静昏暗的环境,给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坐卧均可),调整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常用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凝视法、节拍法。不论何法都要加言语暗示。心理医生用单调柔和的声音、坚定有力的语气反复对患者进行诱导暗示:“你的头脑开始模糊了,你的眼皮开始疲倦了,发沉了……睁不开了,你已经睁不开眼了……你的四肢都感到沉重……头脑越来越模糊了,你要瞌睡了,睡吧!熟睡吧!”随着催眠的诱导,患者渐觉困倦、思睡。暗示性好的,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进入催眠状态。这时,心理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让其回忆已遗忘的过去经历,宣泄创伤体验等。

小贴士

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多有少;有的醒后记忆犹新,有的模糊不清或觉察不出。那些断言自己从未做过梦的人,只不过是忘记了而已。因此,对于做梦不必大惊小怪。当然,如果做梦过多,影响正常的睡眠,醒后头脑昏沉,精神恍惚,全身疲惫无力,梦境仍久久缠结脑中不散,这就属于病态,有损于身体的健康。

人在做梦时,眼睛虽然闭起来,但眼球仍在不停地迅速转动着。测量这种“迅速眼动”时的眼动情形,就可以准确地查出做梦的时间来。用这种方法现已查出,人类做梦的周期大约是90分钟。

有些生理学家,认为一定数量的梦是必需的,因为它可以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松弛,从而可使精神上起到缓冲、调剂与镇静的作用。他们经过实验证实,缩短做梦的时间会使人产生急躁与焦虑的情绪。一些生理心理学家论断:正常的做梦有利于人的智力的恢复,因为一定程度的神经兴奋有助于神经联系的建立与巩固。

温馨提示

待催眠治疗结束后,可以及时唤醒患者,或让其睡完觉后逐渐醒来。唤醒患者一般用这样的指导语:“好了,治疗结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醒来后你一定会精神饱满、头脑清醒。”实践证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75%的人能被催眠。但因各人接受暗示程度不同,能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仅占其中的25%,中度的40%,余下一部分人只能进入浅度催眠状态。因此,使用此法的心理医生,必须经过专门训练。

什么是系统脱敏疗法?

基本知识ABC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机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关键词:强化 消化 消退

专家答疑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就是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

(2)强化或榜样:强化是使一个人积极寻求刺激的动因,会使一个人趋向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

(3)泛化:这是人和动物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

(4)消退:新的条件反射建立后,若继续给予条件刺激,原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直到消失。

通俗地说,系统脱敏疗法通常是以“刺激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求助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反应”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小贴士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温馨提示

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患者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患者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什么是满灌疗法?

基本知识ABC

满灌疗法也称暴露疗法,它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治疗一开始就让患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励患者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细节,或者用录像、幻灯放映最使患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哭喊等逃避措施。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使患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患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或者直接把患者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重新实际体验,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怕了。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患者的文化水平、受暗示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弱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免发生意外。

关键词:想象 模拟

专家答疑

满灌疗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而一下子呈现最强烈的恐怖、焦虑刺激(冲击)或一下子呈现大量的恐怖、焦虑刺激(满灌、泛滥),以迅速校正患者对恐怖、焦虑刺激的错误认识,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故满灌疗法也称为冲击疗法或泛滥疗法。

满灌疗法一般采用想象或模拟的方式,也可以让患者直接进入到令其最恐怖、焦虑的现实场景,即直接与令其最恐怖、焦虑的对象接触,并尽力设法使患者坚持。一般只要坚持,恐怖、焦虑反应就会消退。满灌疗法虽然所用时间短,解决问题比较干脆,但对患者身心冲击较大,故须谨慎施用。

小贴士

满灌疗法的治疗步骤:

(1)确立主要治疗目标。要认真找出引起求治者恐怖和焦虑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便安排系统的主攻方向。

(2)向求治者讲明治疗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度配合,树立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尤其要求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有丝毫回避意向和行为,且最好取得家 属配合。

(3)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4)施治者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求治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求治者建立自信,大胆治疗,促进暴露。

(5)学会系统肌肉放松法等训练方法,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满灌治疗。

温馨提示

使用满灌疗法时应注意:

(1)要向求治者说明满灌疗法带来的焦虑是无害的。只有求治者体验到严重紧张,经过一系列先易后难的渐进的满灌暴露作业后,就会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2)不允许有回避行为,否则会加剧恐怖并导致治疗失败。

(3)使用此法,必须对求治者的身心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否则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有可能发生意外。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防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