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16454500000017

第17章 健康心理咨询(1)

凡在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出现问题,引起心理状态紧张,并且明确体验到不适、困扰和痛苦,都属于健康咨询的工作范围。健康咨询涉及以下内容:

(1) 各种情绪障碍:焦虑、恐惧、抑郁等。

(2) 各种不可控制性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

(3) 各类心身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及性功能障碍。

(4) 长期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丧失信心,需进行心理指导者。

(5) 精神病康复期求助者的心理指导。

(6) 对家庭中的求助者进行处理、护理等问题。

为何说不良情绪按动生理警报?

基本知识ABC

情绪日日与我们相伴,左右着我们生命的色彩,让我们的生命拥有春夏秋冬般的斑斓五彩。但是,情绪也是我们生命的杀手。俗话说“百病皆生于气”,“万病源于心”。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发怒时,心跳加快,常达80~200次/分;血压上升,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升到230毫米汞柱以上;呼吸每分钟可达40~50次。人在恐惧时或突然震惊时,呼吸加强而短促,甚至会出现中断;心跳加速,每分钟增加20次;血压也会随之增加。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过分抑郁或恐惧,会导致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疾病。临床实践证明,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曾有过持续的消极情绪,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挫折。生物学实验表明,消极情绪因素可以使人的大脑活动功能降低,引起免疫力的降低,使有机体抗癌力量下降。在具备其他内因与外因时,使癌症得以形成。

现代科学还进一步证明,人的情绪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机能的变化。如人的呼吸,高兴时每分钟17次,消极悲伤时只有9次,恐惧时有20次,愤怒时可以高达40次。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惊惧或愤怒时,唾液常常停止分泌,悲伤时食欲减退等。

专家答疑

关键词:致癌 精神消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现代生活中,工作和学习上的长期紧张、工作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是致癌的三个重要因素。

精神因素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人体免疫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的双重调控,可以这样认为:刺激是由人的情绪影响大脑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脏器官而起作用。

消极情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由于机体间的平稳被打破,使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和功能,不断变异,因此产生了癌细胞。另一方面,消极情绪减少体内抗体的产生,阻碍了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使癌细胞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御,过度地增殖、无限制生长,从而形成癌肿。

治病要治心,恶劣的情绪、忧郁的精神,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病菌、病毒更厉害得多。情绪可以杀人,亦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绪,犹如一剂心药,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小贴士

常年压抑会升高胆固醇。常年处于压抑之下,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都会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大了。另外,压力还会使人体胆固醇水平上升。

温馨提示

现代医学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胃肠疾病与消极情绪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绪,如快乐、向上、满足等会使胃肠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胃肠疾病明显减少。例如长期处于压力和抑郁状态可能启动了大脑的某一特定区,研究发现,发怒时,胃黏膜充血潮红,胃的运动加强,胃酸分泌增多;与此相反,当感到前途暗淡,忧伤悲痛的时候,胃黏膜变得苍白,胃的运动减弱,胃酸的分泌也减少了;当轻松愉快的时候,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适中,胃的运动不过强也不过弱,胃酸的分泌不多不少。因此,增加了其对皮质醇激素的释放水平,从而促进了内脏对脂肪的囤积,引起肥胖。

如何防止癌症伴发精神障碍?

基本知识ABC

癌症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化学、物理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许多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病率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长期置身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接种致癌病毒的小鼠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对癌症患者的调查,在发病前常有紧张生活的经历,特别是丧失和分离及与此有关的情绪紧张因素,如长期焦虑、被压抑的愤怒、绝望、悲伤等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此外,癌症患者多有一定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疑、急躁、被动、依赖和内向等。心理与癌症发生、发展的中间机制推测可能有三个方面:

(1)不良的情绪因素改变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使大脑电场不断产生短路,发出错误的密码指令,导致细胞突变而致癌。

(2)心理应激引起内分泌变化,从而抑制了防癌所必需的免疫反应。

(3)长期消极的情绪可损害下丘脑功能,从而降低了免疫功能。癌症伴发的神经精神症状,除心理机制为主引起的功能性情绪、认知障碍外,癌症的直接浸润或转移于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晚期并发感染引起的循环和代谢障碍;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等也是产生神经精神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良好心态 转移

专家答疑

肿瘤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开朗愉快的心情面对癌症。在此,列出了几种能使心态处于良好状态的方法。

(1)聊天法。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几个朋友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某一问题时,一切烦恼都会忘掉,且时间过得飞快,此法的意义恰在于此。你可以找一些情投意合、年龄相仿的朋友聊天,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闲聊,这会使你豁然开朗,心境爽快。

(2)兴趣法。当你从事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时,你会置身事外。因此,倘若你本来就有某种爱好,患癌后为使心情愉快,即可用之。如果自己没什么爱好,为了健康,可培养一种兴趣,如绘画、音乐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适可而止,劳逸结合;二是不要赌博。

(3)退避法。人生在世,总有一些烦心事,此时,你就要用理智和意志强制自己退避。

(4)营造法。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它对肿瘤患者更是如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病人的康复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家属要为患者创造清新整洁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使全家处于一种亲切、关爱、体谅的氛围中,从而使患者战胜癌症的信心更大;反之,家人的冷遇会使患者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5)发泄法。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当你心情郁闷到极点时,可大吼、大哭一通,以泄憋闷之怒气,使自己得到缓和。但应用此法要适度,不可失去理智,不可伤人或自伤。

小贴士

癌症患者必须向能够帮助自己重获健康的每一个人伸手求援,向家人、好友、医生、护士要求更多的爱护和照料,请他们理解和宽容你的情感需要和情绪波动,你与绝望搏斗的力量和勇气正是来自他们宽厚的爱心和支持。

温馨提示

患者认真检查复发前那段时间的生活和情绪的变化,出了什么事,自己的做法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家人和朋友对事件和你的做法有何评价,这些对你检查复发原因都大有帮助;这样做也可以重新评价自己在康复过程中的努力成果。以便调整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

如何预防疑病症的发生?

基本知识ABC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虽然医生对疾病解释或客观检查正常,仍不足以消除患者固有的成见。通常疑病患者伴有紧张、焦虑和抑郁,四处求医多方检查,采用一般性说明方法无法消除其思想顾虑。

疑病症的诊断必须十分慎重,不应乱下结论。原因如下:

其一,疑病症是一种功能性神经症,必须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客观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才能下本病诊断。轻率下诊断,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会延误病情,危害患者健康。

其二,不少患者对疑病症诊断有反感,常将疑病症与装病等同起来,导致对医生不信任,这样不利于心理治疗。对可疑病例,宁可继续观察,或者边诊治边观察,最后确立准确诊断,这样做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性格缺陷

专家答疑

性格缺陷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基础。这一类患者常有以下的疑病性格特征:过度注意自己的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自己体内不舒服感觉非常敏感,过多的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甚至将正常的生理性感觉扩大为疑病的臆想。这类人喜欢翻阅各种医学书刊及报纸,对卫生常识、医疗信息特别注意和敏感,无端地自我联系,希望从中找出致病的原因及治病的良方秘诀,为此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疑虑、担心和忧虑等情绪反应。无力性格缺陷、典型抑郁质和体质欠佳者容易诱发疑病症。疑病症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消除身心不适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加速康复时间。不少患者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配合下得以康复。

小贴士

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能使人的情感和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暗示也有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那么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与神经类型是不同的,对暗示的感受程度和结果也就不相同。人从气质上来分,有胆液质、神经质、多血质和黏液质4种,大多数人又同时具备这4种气质类型中的几种类型。胆液质型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而黏液质型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大多数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年人和儿童比青年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心理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作用。

温馨提示

对确诊为疑病症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措施:

(1)不要看有关医学卫生的书刊和其他宣教资料。这是疑病症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

(2)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除非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3)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如何预防慢性病人的心理异常?

基本知识ABC

许多患者家属都抱怨说,亲人病后脾气变坏了,不好侍候。殊不知,这不能责怪患者。患了较为难治的慢性病之后,患者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现许多容易被人误解的心理问题。了解这些异常心理,不仅有助于对患者的理解和体谅,而且还能更好地照料患者,有益于身体的康复。那么,慢性病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异常呢?

(1)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人患病后,多将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很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劣性刺激,势必影响患者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患者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多疑、神经过敏。患者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有时,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许多患者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重病患者和患者死亡,会产生恐怖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同时,求愈心切,希望早一天确诊,早一天手术,早一天出院。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其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专家答疑

关键词:调节情绪鼓励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的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患者自然就会情绪好转。

小贴士

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应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对于垂危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温馨提示

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往往顾虑较多,总是猜疑患了不治之症。病情稍有好转便情绪高涨,稍有新的发展症状就容易联系另一种病,这叫揣测心理。因此,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谨防语言交谈中给患者以消极的暗示。

赌博为什么会上瘾?

基本知识ABC

赌博行为分为五种类型:娱乐型、贪利型、显示型、联络感情型、病态型。

绝大多数人停留在娱乐消遣阶段,将赌博定义为业余闲暇时间的休闲活动,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但赌博时间过久之后,就有可能会转变成病态型的赌徒。

病态成瘾的赌徒迷醉于赌博过程中的刺激,并对胜利充满期待,脑中甚至会经常幻想赌博时的场景和各种牌局,将自己置身其中,从而扰乱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上,这些赌徒已经产生了一种病态心理,甚至可以称之为心理疾病,也就是患有‘赌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