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道还元注疏
1635900000047

第47章 性命洞源总论(1)

两大会宗,三元合一。先五行而定位,配八卦以成能。仪象未生,理自存于混沌;质形既降,路实判乎阴阳。本相合而相离,遂不纯而不固。大顺推行,莫符地天之泰;僭差为用,难调雷风之恒。 电火飞扬,玉露飘空则伏;月光沉坠,斗枢动转还升。神龙摇首到咸池,灵龟喷浪;活虎轻蹄步南极,彩凤流音。种大树于中州,终成奇果;采神芝于北岸,蕴蓄异香。落在冥忘,如胶投漆;反归僭寂,若帷内灯。理本至奥,谁共探源;道非可离,自当索解。原夫五常迭运,犹是性体之流;六气安平,悉系性光之发。枝叶茂繁,当寻生生所自出;涓滴涌决,宜悟汩汩之从来。溯冲虚于崖谷,声应可达真灵;对冥漠于玄黄,机缄直符本相。去有象而归无形,大象依然如NFDA1;从至变而参不动,百变不易厥中。物物皆同,惟人独备;层层反转,入圣还真。性道之微,数言可括;配天之学,亿载难移。破却杂说纷纷,推到源头默默。不坠世途伪学,性自克完;欲依仙佛全修,命尤宜固。命基何在?耿耿元精;命蒂安归?绵绵真息。或遍三关而鼓铸,或作六合之恩波。清浊攸殊,分清自然别浊;盈歉靡定,由歉亦可求盈。刚柔成配对之能,动静司化行之柄。琼花未放,西池蓄聚金波;玉兔逢生,南宫收藏紫电。高高下下,相见咸休;忽忽飘飘,循环常续。任暑寒之倚伏,却邪恶之逼侵。药求长生,须认先天真种;道寻不灭,亦归太极全图。苟辨别之不明,恐持循而失实。是以细为剖析,杜绝歧趋;庶几进获安详,复完赋异。究之性者命之本,性定则命可修;命者性之基,命立而性始尽。性中之命,生发无穷;命里之性,回旋靡既。盈虚消长,互为其根;剥复升沉,迭相作用。到神气之相抱,见性命之归根。门曰希夷,不外抱元守一;功臻融化,是谓炼药还丹。此则天地之秘机!亦即人身之妙谛也!

注:

自此卷以下,皆言”性命“,性命问题在内丹学中非常重要,内丹学也被称为”性命学“,即一套以”性命双修“为特征的如何”成仙“的学问。”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禀形谓之命“《西山群仙会真记》,《道藏气功要集》(上),洪丕谟编,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402页。 ;张伯端《悟真篇》自序言”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王沐:《悟真篇浅解》,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页。 ;《乐育堂语录》原跋称”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乐育堂语录》,《藏外道书》第25册,第751页。 ;其余如”神仙之学,不过修炼性命返本还源而已“《崔公入药镜注解》,《道藏气功要集》(上)第75页。 ;”炼丹之要,只是性命二字“《天元丹法·中和集》,《东方修道文库》,徐兆仁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凡引用《文库》只出书名与页码),第46页。 ;”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天元丹法·性命圭旨》,第79页。 ;内丹学文献中对性命问题的强调比比皆是,真可谓”内外通来性命两个字,了却万卷丹书“《太极道诀》,第9页。《性命洞源》说的是内丹基础理论,《修性复命》说的是内丹修炼方法,《真体圆成》说的是丹成境界。所以《医道还元》后三卷其实就是内丹学卷。

要了解内丹学,首先要熟悉内丹学源流。中孚子按:中孚子是道学大德胡孚琛先生的道号。胡先生孚琛是笔者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内丹学之翘楚。《医道还元注疏》后三卷,作者因为内丹炼养实践不够而不敢妄言,故引请恩师中孚子之道语以为注疏。恩师理论圆融,更有几十年内丹炼养之实践,读者细参,必于内丹之修炼,大有裨益。 在《道学通论》”内丹学的源流“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27—544页。 中有详细论述。中孚子曰:

内丹学又称丹道学,是唐末五代以来道教修炼的正宗功法,特别是宋元之际道派和丹派合一,内丹修炼成了道士终极的修持方术,其他各种炼养方法皆被斥为旁门小术。丹道学是道学中最高层次的学问,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仙道性命之学。明乎丹道,就抓住了道学的核心和精华,道学的八大支柱皆可融汇贯通,治国平天下之术乃仙家之余事。内丹学是中华道学的支柱,在道书中亦称”大丹“、”金丹“、”内金丹“、”还丹“等,并将外丹黄白术也融为天、地、人三元丹法的系统:内丹学开宗于伏羲、黄帝,祖述于老子,阐发于汉末魏伯阳,弘扬于唐末五代之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盛行于宋元之张伯端、王重阳、丘处机、刘永年等人,内丹家以”重铸阴阳,再造乾坤“的内丹法诀,掌握了盗取天机的生命逆转之秘,为人体生命科学和认知心理科学留下了宝贵遗产。

内丹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数干年来神仙家汲取道、释、儒、医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的一种融道学的宇宙观、人生哲学、人体观、修持经验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是一项为开发生命潜能和探究心灵奥秘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内丹学是以道学的宇宙论、人体生成论、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作支柱;以中国传统医学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腑脏学说为基础;以人体的精、炁、神为修炼对象;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位、七政、八卦、九宫、十干、十二支、二十四气等符号来描述修炼过程;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的和谐有序为入手工夫;以达到人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同道的一体化为最高目的;以进入仙人境界为奋斗目标。仙人境界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人生最高艺术境界,内丹学就是古代内丹家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地经过多少代人终于凿通的进入仙人理想境界的一条隧道。

中国古代学者经过数千年的修持实践,汲取儒、道、释、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自己的信仰、道德、哲理、方术、体验综合在一起,百折不挠地进行人类身体内在奥秘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一些指导修炼工程的内丹法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今闪烁着科学智慧光芒的宝贵遗产,是中国历代丹家苦苦探究宇宙自然法则和人体生命科学的智慧结晶。内丹学是寓道于术的文化体系,它要把老子的道家哲学变为内丹家养生修炼的生命体验。道教经书中有上千卷丹经,都是古代丹家为了同死亡作斗争,以人体为实验室。以精、气、神为药物,为揭开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类心灵奥秘而终生修炼的实验记录。历史上内丹家在异族进犯中原之际,为了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圣脉,将儒、释、道三教精华融为一炉,当作道教的修持程序以口诀秘传的方式保存下来,因之内丹学像集舞蹈、音乐、武术等为一体的传统京剧艺术一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内丹学是道学文化中最核心的学问,是由普通人向具有特异体质的超人迈进的仙人之路。金丹大道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它以系统完备的理论学说,逻辑严密的修炼程序,殊途同归的修持方法,比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修持方术都技高一筹。然而,由于历代丹家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内丹学的内幕从未揭开,古丹经多用隐语、诗词等写成,内丹功法的关键法诀,又不写在书上,只在师徒间口口秘传,使一线圣脉,不绝如缕,对丹经的解释亦歧义百出。而今国内学术界已视内丹学为千古绝学,精于此道的学者寥若晨星。现在,全世界都在走向科学和文明的时代,罩在内丹学上的神秘面纱亦应被揭开,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手段对它进行整理和研究,使它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内丹学源于远古氏族社会先民的原始宗教。由巫觋在祭神、疗病时的轻歌曼舞、针砭、行气、房中、吐纳、导引等活动演化发展而来。从阴康氏”教人引舞以利导之“(《路史》卷九),到出现”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吕氏春秋·求人》);从赫胥氏(《列子》中称为华胥氏)部落的先民”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到王乔、赤松的”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纳故,吸而求新“(《淮南子·泰族训》),在先民的原始宗教中播下了内丹学的种子。在内丹学中,后天的呼吸之气写作”气“。先天的真气、元气写作”炁“。社会上流传的气功大多是修持后天之气,而内丹功法是修持先天的元精、元气(炁)、元神的,所以内丹应是比一般气功高出一个层次的”炁功“。古时民智未开,人性纯朴专一,在原始宗教的气氛下更易诱发出人体的先天之炁,从而观察到一些内丹景象,这些景象加深了巫觋对丹功的认识和重复丹功内景的兴趣,自觉地总结出某些丹功法诀在巫觋中流传。《楚辞·远游》所载仙人王子乔、赤松子的行气之术,就是修持先天真气的古朴丹法。《楚辞·远游》云:”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用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一气之和德。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徒将自然;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淡无为而自得。“赤松、王乔所传功法,较之后世丹经更有独到之处。王船山《楚辞通释》云:”此篇之旨,融贯玄宗,魏伯阳以下诸人之说,皆本于此。迹其所由来,盖王乔之遗教乎?“足见丹功法诀,古已有传。

蒙文通先生《晚周仙道分三派考》云神仙之事,晚周已盛。南方(楚)为行气,称王乔、赤松;秦为房中,称容成、彭祖;燕齐为服食,称羡门、安期。三派之中行气之术最流行。盖燕齐方士虽重服食,但亦祟信”欲得长生,肠中当清“,”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之说,于是也仿照《庄子》中记载的姑射山神人兴起吸风饮露的服气(又名食气)之术,渐和行气派合流。《淮南子·泰族训》说:”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群慝之纷,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蹀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矣。“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多幅各种姿势的行气导引动作,实是古代巫觋流传下来的养性之术。这种养性之术能激发人体真气,调和真阴真阳解除疾病,如加以系统整理,可用作内丹筑基功。内丹学就是神仙家将王乔、赤松的行气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羡门高、安期生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升华而成的。

先秦时期的《老子》和《庄子》是为内丹学的理论和功法奠定基础的著作。老庄学派的思想体系和”道“、”虚“、”静“、”无“等范畴,精气神等概念不仅为内丹学所沿用;而且其中”致虚极,守静笃“,凝神、守一、坐忘、心斋等修持工夫也被汲取为内丹法诀;老庄倡导的圣人、真人、仙人的境界更是成了内丹家遵循的行为模式和理想的目标。《老子》、《庄子》不仅有理性思维的哲学境界,还有直觉思维、回归自然的艺术境界,而且有清静无为、与道合一的功夫境界。《老子》书中有”专气致柔“、”抱一“、”涩精“、”玄牡之门“、”谷神不死“、”长生久视“等内容,这和《列仙传》谓”老子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之说相合,是兼综行气和房中的内炼工夫。《老子》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螯,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化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日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 ( 五十五章) 。这说明《老子》的修炼功夫已简要反映了阴阳丹法的境界。《庄子》书中的内炼功夫偏重清修,具体功法多见于《养生主》、《刻意》、《在宥》、《达生》等篇。《在宥》篇述守一之术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人间世》述”心斋“之法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 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这些话,突出反映了内丹清修的功夫境界。《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又说:”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其功夫境界步步增高,开发出人体潜能。老庄之学为后世自身清修派和同类阴阳派内丹家所宗决非偶然,老庄书中有关炼养的名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先秦时的内丹学文物,还有天津历史博物馆所藏一块传世玉器,上面的铭文男女双修丹派和清净丹派有不同理解。《行气玉器铭》云:”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依清净丹法,谓行气之法,当凝神聚气,运降丹田,入定凝结,萌生真气,逆转督脉,上升泥丸。以天(首)为鼎。以地(腹)为炉,依阴阳之机而修炼。顺此道者便延年,反之则损寿。另外,著名的《黄帝内经》和《黄帝阴符经》,其中也隐含有内丹法诀,今人尚少鉴别。《管子》中将心灵炼养之术直称为”心术“,这比道教中”气术“的提法更切中要害。历史资料证明,秦汉方仙道已秘传内丹修炼之术,这也可在《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道书中找到踪迹。

严遵的《道德真经指归》,将先秦道家学说向内丹学过渡架起了桥梁,开始将老子道的学说内化为人的心身体验。严君平说:”故人能入道,道亦入人,我道相人,沦而为一。守静致虚,我为道室,与道俱然,浑沦周密。“(《道德真经指归》卷九)这是要人在修炼中净化灵魂,缩小与道的心理距离,直室以人的朴素本性与宇宙的本性契合,把握整个宇宙精神,将自己的心身融汇于道的自然境界之中。而后《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书,对人的精、气、神修炼之术多有阐发,为内丹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做了准备。

自先秦至汉代道教产生以前,是内丹法诀的初传时期,也是内丹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汉代术数学,特别是五行家驺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原理,以及象数易学的发展,为内丹学莫定了理论支柱。

自东汉道教创立至隋唐,是内丹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段时期修炼先天真气的内丹功法尚不占优势,内丹之名称也未确立。当时道教中修仙的方术杂而多端,各种气功流派竞起,百花齐放。修道者逐步将体内能萌发先天炁的关窍认作”丹田“,开始同流行的金丹术相比附。”丹田“一语,出现较早,《素问·遗篇本病论》中有”神游上丹田“之说,边韶所撰《老子铭》中也有”存想丹田“的话。同时”丹田“一语还见于蔡邕为祀王子乔墓而撰写的碑文和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可知东汉时修道者已有存思丹田的功法。”丹田“的名称既立,说明道学中已将体内的真气运行法视为炼丹了。自此内丹功法一线圣脉,不绝如缕,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一直传至唐末五代,才突然大放异彩,压倒一切旁门小术,成为道教最正宗的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