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六祖讲《金刚经》
1635100000013

第13章 庄严净土分第十

清净心生。是为净土。庄严所相。即非庄严。故受之以庄严净土分。

经文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直译

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如来当初在然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

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如来在然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

佛接着问:“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有没有庄严清净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庄严佛土,非胜义中存在实有的庄严,不过是庄严的外在名相罢了。”

佛说:“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都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当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法生起执著心,也不应于声、色、香、味、触、法等尘境生起执著心,应该于无任何所缘执著而生起离一切边执的清净心。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

须菩提回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

六祖讲经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恐须菩提有得法之心,为遣此疑,故问之。须菩提知法无所得,而白佛言:“不也。”然灯佛是释迦佛授记之师,故问须菩提,我于师处有法可得不?须菩提即谓:法因师开示,而实无所得,但悟自性本来清净,本无尘劳,寂然常照,即自成佛,当知世尊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如来法者,譬如日光明照,无有边际,而不可取。

现代注释

然灯佛:音译提洹竭、提和竭罗等。授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本师。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然灯佛或锭光佛。佛陀在因地修行,以七朵青莲花供养然灯佛;然灯佛便以神通力变一方土为泥澜地,儒童解鹿皮衣覆泥,并以发布地,请佛蹈其身而过,并发愿当于未来世作佛,愿佛授记。然灯佛蹈其身而过,为之授记曰:“过后九十一劫,等你修满三阿僧只时,你应当作佛,号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清净佛土,无相无形,何物而能庄严耶?唯以定慧之宝,假名庄严。事理庄严有三:第一庄严世间佛土,造寺、写经、布施、供养是也;第二庄严见佛土,见一切人,普行恭敬是也;第三庄严心即佛土,心净即佛土净,念念常行佛心是也。

现代注释

佛土: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即不仅指净土,甚且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以其为佛教化之世界,亦称佛土。因此,自净土之意义言,弥勒菩萨之兜率天、观音菩萨之普陀洛伽山等,虽为净土,但均非佛土。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修行人不应谈他是非,自言我能我解,心轻末学,此非清净心也。自性常生智慧,行平等慈悲心,恭敬一切众生,是修行人清净心也。若不自净其心,爱著清净处,心有所住,即是著法相。见色著色,住色生心,即是迷人。见色离色,不住色生心,即是悟人。住色生心,如云蔽天;不住色生心,如空无云,日月长照。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则暗,真智照则明。明则烦恼不生,暗则六尘竞起。

现代注释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此句而顿悟,成为一代禅宗之祖。《六祖坛经》中记载:“有一天,有一位顾客要买柴,要我把柴送到客店。顾客将柴收下。我得了钱,退出门外时,见到一位客人在念经,听到经中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中豁然开悟。于是就问客人诵念什么经?客人说:‘《金刚经》。’我再问他:‘从哪里来?怎么得到这本经的?’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东禅寺又称莲花寺,位于黄梅县西南约一里的东山,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主持教化的道场,参学门人有一千多人。我就在那个寺院礼拜祖师,听受此经。五祖常劝出家、在家大众们:只要受持、念诵《金刚经》,就自然能见自本性,直下了悟成佛。’我听他说完之后,真是前世有缘,承蒙一位客人取十两银子给我,作为老母衣食之用,叫我到黄梅去礼拜五祖。”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色身虽大,内心量小,不名大身。内心量大,等虚空界,方名大身。色身纵如须弥山,终不为大。

现代注释

须弥山王:即是须弥山,意译妙高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此山四宝所成,高出众山之上,故称山王。

禅宗有一则故事也提到须弥山。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天向智常禅师请教:“禅师!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小小的芥子如何容纳一座须弥山呢?如此不合情理,这不是在诳骗世人吗?”智常禅师闻言大笑,问道:“刺史!有人称誉你‘读破万卷书’,真有此事吗?”“没错!我还不只读破万卷书。”李渤对自己饱读诗书得意不已。“那么请问刺史,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李渤骄傲地指着自己的头脑说:“诺!都在这里了!”智常禅师道:“我看你的脑袋也只有一粒椰子大,怎能装下万卷的诗书呢?莫非刺史也在欺瞒世人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