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1617600000137

第137章 马周途穷入京师 圣上远虑图突厥(3)

“是啊。朕以前觉得京官居于中枢之地,最为重要,务必要选好人。现在看来,外官也不能轻易委之。若州县有一个如陈君宾这样的好官,则百姓蒙其利;若碰上一个昏聩之人,则百姓定受其荼毒。敬德虽然忠君直率,然他没有治事能力,看他在襄州的境况,定然算不上一个好官。如晦,你回京后帮助敬德选一个位置,让他回京,另派襄州刺史。”

“臣遵旨。”

李世民仰头观看两侧山水,喃喃道:“公平正直?”然后复对杜如晦道:“如晦,看样子人皆有私啊。像朕对敬德,为何就是硬不起心肠?”

“敬德有大功于国,皇上这样对他,足见拳拳关爱之心。臣定将皇上这份心思告知敬德,让他幡然悔悟,今后不可再做乖张之事。臣等随侍陛下日久,既知皇上有如此关爱心怀,便应当谦虚谨慎,努力办事才是。若再起狂妄之心,则无颜面对圣上。”

“就是这个意思,你对敬德说吧。”

常何回京后,管家将马周的那份答卷交给他。常何略看了一眼,不明其意,不耐烦地说道:“我有些乏了,待过些日子,抽空再找虞先生品评。”如此,马周的事儿又被搁了下来。马周多亏遇到窦公,才有了一方容身之地。他在店里整日望眼欲穿,渴望常府早日来人。然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那边杳无音信。

李世民回到京城,二路番使正在那里等候。一路是突利可汗的使者,另一路是西突厥的使者。鸿胪卿唐俭在李世民回京的第二日奏明此事,李世民让突利可汗的使者先来。

那名使者见了李世民,先行跪拜礼,然后起身说道:“陛下,大汗差小人来向陛下请旨。如今颉利攻打甚紧,请陛下发兵救援。”

李世民心里一震:突利和颉利果然真刀实枪干起来了。

原来突利那日遭到颉利的殴打和禁闭后,突利认为受到了奇耻大辱,又想东突厥现在众叛亲离,哀鸿遍野,就起了脱离颉利的念头。颉利为了扑灭各地的反叛部落,又屡屡向突利征兵。突利一开始采取了软抗的法子,不与颉利照面,以各种借口不听他的号令。如此三番五次,颉利明白了突利的想法,遂罢攻其他部落,集合重兵扑向突利。

李世民听完来使的诉说,沉吟不言,挥手让唐俭将其带回驿所内等候。随后,召来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议论这件事情。

待众人来到,李世民将突利来使之意向大家说了一遍,然后道:“朕与突利为兄弟,其现在有难,不可不救。然朕与颉利亦有渭水便桥之盟,这如何是好?”

杜如晦的态度很明确:“陛下,戎狄无信,所盟所约是当不得真的。现在突利来求救,则其今后势必臣服我朝。臣以为可以发兵救援突利,联手将颉利灭亡。如今时机光顾我朝,稍纵即逝,若不加利用,今后将后悔莫及。”

李世民不置可否,说道:“如晦善断,须玄龄之谋。如晦,且先听听玄龄的主意,你再判断。”

房玄龄想了一下,觉得此事头绪太多,一时不好下评语,遂斟章酌句道:“陛下以前说过,这东突厥多年欺凌我国,如今势衰,确实有可取之道。且颉利和突利相攻,也有可乘之机。要说将他们两人相比,臣的心思要偏向突利一些。然突利实力比不上颉利,若其相攻日久,突利如落败,则颉利依旧控制漠北,非臣所愿。只是眼下农机未复,再起兵事,怕又扰劳天下,与陛下以静抚民之愿不符。”

李靖揣摩李世民的真实意思,觉得眼前刚刚度过灾年,正是恢复生机的关键时刻,他不会因为与突利盟为兄弟而妄动刀兵。颉利与突利相攻,结果肯定是突利落败,但同时也能消耗颉利的力量,战事之后也会进一步激发各种矛盾,这正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结果。李世民作为一个在逆境中夺取皇位的新皇帝,若不明白大势及掌握各种时机,则难登皇帝位。李靖正在这里默默思索,就见李世民投来探询的目光,他不等李世民开口,急忙奏道:“陛下,臣以为现在不宜援助突利。一者,陛下与颉利、突利皆有盟约,援其任何一方,即为背盟,有损名声;二者,颉利和突利兄弟相攻,为其内乱,陛下若贸然插手,会招致突厥民众的怨言。臣以为,我朝对其两不相帮才好。”

李靖果然猜中了李世民的心事。李世民认为东突厥内乱刚刚开了个头,远非到了彻底混乱的地步,眼下颉利和突利的势力最强,他们刀兵相见,定能大伤东突厥的元气。李靖所奏与自己想法相合,定是也看到了这一点。李世民眼光晃过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觉得这三人才具超卓,然在兵法玄机方面,李靖又优于他们。房玄龄、杜如晦才具出众,此生也定会忠心辅佐自己,他们能力越强,李世民心中越喜。至于对李靖,李世民的心中透着矛盾。当初自己与李建成相争时,明对其问计,其实是想将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孰料李靖推辞,来了个两不相帮,这使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见面时虽亲热呼其为“药师兄”,然内心里实在难有与房玄龄等人的情分。李世民潜意识中认为,臣子能力越强,若不对自己忠心,则越危险。

李靖并不知道李世民此时心中在想些什么,继续奏道:“陛下,臣想突利既来求援,可告之实情,若其势衰而来投奔,陛下答应收留即可。这样,也不失一番兄弟之情。”

李世民收回心思,点头道:“药师兄所言甚是有理,玄龄、如晦,你们以为如何?”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李靖所言,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两不相帮,皆不背盟,让东突厥内部继续纷争,以耗其势,然后坐收渔利。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李世民感叹道:“唉,想当初突厥强盛之时,其控弦百万,欺凌华夏,无人敢挡。其骄恣无道,自失民心,才会势衰如此。突利现在来求援,朕的心里又喜又惧。喜的是突厥自此衰微,无暇来入侵我国,边境从此得安。然朕若他日无道,也会落个如颉利这样的下场,岂不可惧?你们随朕身边,要随时举谏以匡缺失,不能让朕重蹈颉利的覆辙啊。”

李靖奏道:“陛下即位以来,臣下如魏征、王珪、戴胄等人犯颜直谏,开贞观新政之风,群臣慕之效之,皆在各自职位上兢兢业业,查漏补缺。今日陛下召臣等来议事,其实是想善纳人言,兼听则明,将大计行得更完善。如此,陛下定能克成一代大业。”

李世民微微一笑:“药师兄,你说出这样的话,让朕听得很舒服。然朕听这样的话多了,也会骄傲起来。到那个时候,也有可惧之处呢。”

李靖见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知道他的脑子十分清醒,遂拱手道:“臣谨记皇上训诫。”

“罢了,我们不提这个话题。药师兄,颉利那边的事儿你要盯紧,且看他与突利相斗的结果。朕既然答应突利可以入国庇身,你可嘱李大亮等人注意其战事进程,万一突利抵挡不住,要派人去接应。”

突利的来使怏怏而归,突利闻讯心如死灰。面对颉利的攻势,他别无选择,只好竭力抵挡。这样支撑了半个月,眼见抵挡不住,突利便在一个黑夜里率领家人和亲随狂奔至马邑。李大亮已在这里等候多时,将他接入城来并送往长安。

西突厥的来使却是两拨,一路为莫贺咄侯突利俟毗可汗所派,另一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所使。他们来京的目的很明确,即是向唐朝请婚。

西突厥当时控制着东起金山,西至咸海,北起夷播海,南达葱岭的广大区域,其中辖有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千泉、安国、康国、吐火罗等数十个附属国。西突厥王庭设在伊列河的上游,一直由统叶护可汗坐镇。某一日,统叶护可汗的伯父起兵,混乱中杀了统叶护可汗然后自立,是为莫贺咄侯突利俟毗可汗。统叶护可汗的儿子被人拥戴,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这样,西突厥由此分成两派,他们征战不息,一时分不出高低来。为了增强势力,两派不约而同想与唐朝联姻,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西突厥此次派来两路人马求婚,李世民断然不与。他召来两路来使说道:“如今你们互相攻伐,则君臣未定,朕无法许配两家。”他转而当起了和事佬:“你们归去后,可致言可汗,就说朕的意思,让他们各守自己的地盘,勿复相攻。”

两路来使无功而返,他们将李世民的话分别转述给两可汗,然没有起到一点作用。两派相攻更急,无止无休。看见头领自顾不暇,西突厥的属国渐渐不向他们称臣纳贡,各自紧守属地,自成一统。

常何那日见到虞世南,忽然想起马周答题之事,急忙从身上掏出答题递了过去,说道:“虞先生,你的这道题难倒了许多人,现在总算有人敢答了,请你品评。”

虞世南接过答题,先说道:“嗯,此人的字写得不错,极有风骨。”待他细看了马周的答题,颜色顿改,抬头沉吟。常何见状,问道:“怎么?难道他答非所问吗?”

虞世南摇摇头:“非也。我想不透草莽之中竟然有如此机敏之人。常将军,我这题用两个僻字为引,其实没有什么一定的答案。此人以《周穆王传》为对,飘逸之中又见扎实,实敏达博学之极也。”

虞世南在那里咬文嚼字,常何听不懂也弄不明白,遂着急地问道:“听虞先生的意思,这人还算有戏?”

“你不过觅一门客而已,岂止有戏?常将军,你访得此人之后,可将他引来与我见一面,届时我再试其真伪。”

管家奉常何之令找到窦公,让其找到马周。马周正伏在柜上忙忙碌碌抄写,竟然没有看见窦公和管家来到面前。

窦公轻声唤道:“马先生,常将军已回府,让管家来请你相见呢。”

马周这些日子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灰暗,心想京城之大,竟无自己立锥之地,自己满腹经纶,却无机缘显露。为谋一门客就如此艰难,何谈其他呢?这几日,马周懒得连胡须都不想刮,蓬头须面的,更显落拓。

管家显然也注意到此点,说道:“你若以这般面貌去见主人,不妥。这样吧,我且在这里稍待片刻,你快去刮刮胡须,再换一套干净的衣衫出来。”

马周感激遇到眼前这两位好人,遂遵嘱入内换洗一番。

马周跟着管家入了常何府,管家入内禀报,片刻出来说道:“主人正在堂上与韦大人说话,你先在这里候着。”管家所说的韦大人,即是当朝的谏议大夫韦挺。韦挺与常何以前皆在东宫,两人相处得很是融洽,两人其间虽经过不少波折,现在终于又一殿为臣,这份友谊一直保持了下来。

马周一直在堂前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两人一前一后走了出来。观其神色,前面那人自是来访的韦大人,后面那人剑眉大眼,一身英气,定是本宅的主人常何。

常何走到马周的身边停了下来,问管家道:“这位即是马周了?”

管家点头称是。

已走过去的韦挺扭过头来,仔细打量了马周一眼,笑道:“常兄弟,你怎么也附庸风雅起来?要找什么门客?哈哈,你要找门客也要找一些有真本领的才是。像眼前这位,定是从街上随便寻来的吧?”

“不,韦兄。这人还是有才华的,已经得到虞先生的首肯。”

韦挺又是哈哈一笑,提脚就走,边走边说道:“你在街上能寻来什么宝贝?要我说,你还不如让国子监帮你随便寻一个,这样才最令人放心。哈哈,你别是想图便宜吧!”常何将韦挺送出门外,那边的马周听了韦挺之语,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一双眼里充满了怒火,双拳不由得捏了起来。管家也觉得韦挺的话太刺耳,宽慰道:“马先生别多心,韦大人一直是快人快语的脾气,并没什么恶意。”

马周已经得知了韦挺的来历,冷冷说道:“如此之人,还能居于谏议大夫之列?”

说话间,常何已经转身回来,他对马周点点头,说道:“你既然得到虞先生的首肯,那是不会错的,就留下来吧。管家,你先帮马先生安顿一下,然后再领来见我。”

这样,马周就当了常何的门客。此后数日,马周每每想起韦挺那蔑视的神色,心中忿忿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