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16170900000017

第17章 孙子兵法(16)

李靖亲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发,急驰到恶阳岭,距颉利可汗的都城定襄仅有数里之遥。李靖敢于孤军深入,而且进军神速,令颉利可汗大惊失色。颉利对部下道:“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李靖不等颉利有喘息之机,便发动铁骑猛攻定襄。颉利措手不及,只得狼狈出逃。时值严冬,颉利可汗逃到铁山,极为窘迫,就遣使至长安向李世民求和,表示愿举国归附。其实这只是颉利的缓兵之计。他想等到春暖之后草青马肥,再与唐军大战。李世民答应与颉利讲和,并派鸿胪卿唐俭为使者到铁山抚慰突厥部众。李靖此时正驻扎于白道,送走路过此地的唐俭,李靖即对部下说:“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逃至大漠以北,联合回纥、薛延陀等族众,再想消灭就难了。今皇上诏使至其处,颉利必会宽心,不再防备。若选精兵一万,带二十天的口粮,迅速袭击之,颉利可不战而擒。”当时还有将领对此有些疑虑,认为皇帝已经答应与颉利议和,而且也派出和谈使节唐俭。如果对颉利发动突然袭击,有抗旨之嫌。再说,唐俭已到突厥营地,如果突袭颉利,则唐俭性命休矣。李靖解释说,皇帝并没有专门下诏令大军暂停进攻,作为大将,应根据战场形势决定攻守事宜。只要能彻底消灭突厥,此时也顾不得唐俭了。于是,李靖亲率一万精兵随唐俭之后北进,至阴山全歼突厥的一部巡逻骑兵,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颉利的牙帐。此时颉利因李世民答应与其讲和而扬扬自得,忽闻唐军从天而降,仓促之间,难以集合兵力迎战,只得骑上一匹千里马逃跑了。没过几天,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虏。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1]、门者、舍人[2]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注释】

[1]谒者: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

[2]舍人:宫中近侍之臣、谋臣幕僚。

【译文】

凡是我军想要攻打的敌方军队,想要攻占的敌方城池,想要杀的敌方官员,都必须预先了解那些守城将领、左右亲信、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让我方间谍一定要把这些情况侦察清楚。

【解读】

本节讲需要靠间谍获得的信息。让间谍获取这些信息,其实就是为了“知彼”。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二十五回“木罂渡军计擒魏豹背水列阵诱斩陈余”中,就有一段刘邦问郦食其对方将领是谁的描写,现简述如下:刘邦的手下魏豹背叛,他自以为待魏豹不薄,就让郦食其去劝他回头,可是魏豹死活不肯。刘邦大怒,就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同曹参、灌婴二将,统兵讨魏。待韩信等已经出发,又问郦食其:“魏豹竟敢叛我,想必有恃无恐,究竟他命何人为大将?”郦食其回答说:“闻他大将叫作柏直。”刘邦手捻胡须大笑道:“柏直乃是黄口小儿,怎能挡我韩信,还有骑将为谁?”郦食其又答是冯敬。刘邦说:“冯敬颇有贤名,可惜缺少战略,也不能挡住灌婴,此外只有步将了。”郦食其回答道:“步将叫作项它。”汉王大喜道:“这也不能挡我曹参,我可无虑了!”刘邦预料十分准确,后来韩信等果然生擒魏豹。

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1]而利之,导而舍之[2],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注释】

[1]因:顺势。

[2]导而舍之:导,教导、教诲。舍,舍弃、释放、放走。指对敌人派过来的间谍加以教导,然后把他放回去,为我方服务。

【译文】

务必搜查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军情的间谍,顺势用重金收买,加以开导,然后再放回敌营,使其为我所用,这就是利用反间。通过反间了解敌情,乡间、内间也就可以使用了。由此,就能让死间传递假情报给敌人。进而,就能使生间按预定时间报告敌情。这五种间谍的形式和应用,国君都必须知道。了解敌方情况的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反间必须给予优厚的待遇。

【解读】

本节专门论述反间的重要作用。前面所引赵奢与秦国阏与之战中,赵奢就用了反间计。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周瑜也用了反间计。周瑜运用反间计的情况,《三十六计》中将会详细介绍。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也是用的反间计。范增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只有范增一人。离间这位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倒陈平。一次项羽的使者来访,陈平故意十分热诚地接待。大鱼大肉,又加之美女歌舞助兴。

后来弄清楚他是项羽的使者后,招待人员就此突然翻脸,撤下珍馐美女,换上粗茶淡饭,当着使者的面说,我们还以为你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就此丧失了对范增的信任。后来范增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霸王不高兴,终于被项羽驱逐。范增那时已经七十多岁,受了闷气,加上背上毒疮发作,不久就死去了。范增一死,项羽没有了高明的谋臣,覆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1];周之兴也,吕牙在殷[2]。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注释】

[1]伊挚在夏:伊挚,即伊尹,殷商的开国功臣。伊挚在夏,是指他在夏朝的生活时间长,了解夏朝的情况,这对殷商灭夏很有帮助。

[2]吕牙在殷:吕牙,即姜尚,俗称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功臣。吕牙在殷,是说他在商朝生活时间很久,了解商朝的情况,这对周灭商贡献很大。

【译文】

从前殷商的兴起,在于重用了熟悉夏朝的伊挚;周朝的兴起,在于重用了解商朝情况的吕牙。因此,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如果能够用上等智慧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建立丰功伟业。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靠间谍提供的情报来采取军事行动。

【解读】

本节为全篇总结,指出用上智为间肯定能够建立伟业。晋楚鄢陵之战时,楚共王登上巢车观望晋军的动静,太宰伯州犁在楚王后面陪着。伯州犁本来是晋国伯宗之子,伯宗在晋被害后,伯州犁逃往楚国,他对晋国的事情非常了解。楚王问道:“晋军正驾着兵车左右奔跑,这是怎么回事?”伯州犁回答说:“是召集军官。”楚王说:“那些人都到中军集合了。”伯州犁说:“这是在开会商量。”楚王说:“搭起帐幕了。”伯州犁说:“这是晋军虔诚地向先君卜吉凶。”楚王说:“撤去帐幕了。”伯州犁说:“快要发布命令了。”楚王说:“非常喧闹,而且尘土飞扬。”伯州犁说:“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楚王说:“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拿着武器下车了。”伯州犁说:“这是听取主帅发布誓师令。”楚王问道:“要开战了吗?”伯州犁回答说:“还不知道。”楚王说:“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向神祈祷。”伯州犁把晋侯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楚共王。苗贲皇则在晋厉公身旁,把楚共王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晋厉公。苗贲皇是楚国令尹斗椒之子斗椒在若敖氏叛乱中被楚庄王所杀,苗贲皇畏罪逃到晋国,他对楚国的事情非常了解。晋厉公左右的将士都说:“楚国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而且人数众多,不可抵挡。”苗贲皇对晋厉公说:“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楚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他们打得大败。”晋国人听从了苗贲皇的话,结果楚军大败,楚王受伤,军队溃散。在这次战争中,晋国和楚国双方都有高明的间谍在,所以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但仍然有胜败之分,这是因为双方国力、将领、军队素质以及这两个间谍对核心问题把握能力的不同。